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小就知道父亲晕车。 晕车的父亲不喜欢坐车。 端午前夕,父亲来城里看我和弟弟,在我们的极力挽留下,他在城里小住了几天。在这几天里,他一直念叨着要赶在节前回家,我和弟弟商量,利用双休日陪父亲回家。  相似文献   

2.
很多家长都到学近附近租了房子,给他们的子女当“陪读”。  相似文献   

3.
厉彦林 《党建》2010,(11):59-60
人生在世有各种欲望和需求,归根到底是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富足。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家里还没有电视,广播喇叭也主要播放各地重大新闻,所以看露天电影是乡村最丰盛的文化大餐,让人们激动、兴奋,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4.
樊水 《当代党员》2006,(2):65-65
风里,又有缕缕腊梅的芳气了。重庆郊野的山坡,不到隆冬,竟然飘起水雪。腊梅的枝,便开始现出斑斑点点的黄色。接着,就在风中摇曳。这时,就看见一簇簇腊梅的花骨朵,在枝干上,探出头来。  相似文献   

5.
雪情(散文)梁文林连日来,一场大雪把大地铺盖得严严实实。放眼望去,远山近岭,屋子院落,堆银砌玉,璀璨夺目,冷峻中,蕴含大自然的万千情趣。松树叶子托着一层层雪粉,绿上敷白,白中透绿,绿白之间闪耀着绿色的光泽;落叶树枝擎着瓣瓣雪花,重重叠叠,百态千姿,不...  相似文献   

6.
黄河彩石(散文)申大局黄河过了三门峡,就纯然是一江碧绿的清流了。黄河走进中条山里的时候,平缓而又柔顺,款款地流,悄无声息地淌,真格成了一条温情脉脉的母亲河。那一次,我往河南出差,由渑池经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归返。时近正午,运货物的过往车辆大约因了中途的小...  相似文献   

7.
不能迟到。这是小时候母亲常常用训诫口气强调的一句话。这句话烙印在我的记忆里,就像小时候种的牛痘,几十年过去了,印还在那里。  相似文献   

8.
巴山之中,蜀水之畔,有一个青杠林环抱的美丽村庄.那就是我的故乡。  相似文献   

9.
樊水 《当代党员》2007,(4):74-74
“爸爸,这是啥呀?”女儿望着石仓壁头上残剩的香烛问。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从来没有饥饿的记忆,有的只是讨厌吃饭。我把她带到山里来,看看麦子,看看挑粪、挖地的农民,让她知道,面包是怎样从地里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油菜花很美。每年六七月间,在祁连山与达坂山相挟的门源,我们都能在农家院墙的前后,在农田小溪的两旁,在行人不常走过的路旁,常常看到黄灿灿盛开的油菜花,它们一块块如绒绿,一片片似锦织,阳光洒之明媚,清风拂之婀娜,吐露着高贵的芬芳,呵!太醉人了。  相似文献   

11.
走出六盘山(散文)陈振铎随着宝中铁路的建成、"312"国道六盘山隧洞的开通,"苦瘠甲天下"的"三西"地区人民终于结束了走不出六盘山的历史,也为今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少年来,甘宁两省的回汉两族人民盼望有条"致富"路,如今,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2.
守护灵魂(散文)白恒玺灵魂应该是超脱于生命之上的一种永恒存在。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身已死而未死的应该就是灵魂。《辞海》对"灵魂"有二解:一日思想意识,二日宗教中所幻想的、寓于人体之中而又主宰人体的一种非物质存在。我想灵魂...  相似文献   

13.
好人是这个世界上的魂。 歌中是这样唱的。确实,没有了好人,这个世界将成为罪恶的载体。好人具备极多的好品质,诸如淳朴诚恳、老实厚道、朴实无华、心地善良……  相似文献   

14.
中学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觉得那荷塘、那月色、那蛙声于我“心有戚戚焉”——竟是那般的熟悉和亲切,那般的依恋不舍和刻骨铭心,像早就纠结在心底的一个乡思结,只要轻轻一碰,酽酽的乡思便会泼洒出满怀意绪——故乡的荷塘与此一般无二。  相似文献   

15.
冬天,一家人围着炉膛烤火的时候,父亲习惯坐在靠近柴尾的地方,我习惯坐在父亲的对面。我从火光中取暖,也从父亲的眼神中取暖。在那火光的映照下,土墙、猎犬、猎枪、父亲以及他身后那几件狩猎的工具,在黑夜的深处,变得那么清晰而明亮。那两支挂在土墙上的猎枪。让这土屋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6.
赵丰 《当代党员》2010,(3):70-70
常常念起滚铁环的游戏。好像,生命的源头是从那个游戏开始的。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绕地球转了一圈,那样的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17.
母亲今年春节后不久就迈入76岁的门坎了。知道她老人家不爱兴师动众搞生日庆宴.遂问她有何心愿,母亲笑笑说:“最近老梦见磁器口.你姐弟几个谁有空就陪我到磁器口转转吧。”  相似文献   

18.
麦子 《当代党员》2006,(9):65-66
到今天,妈妈离开我们已整整4年了。想念妈妈,想起许多事。 还记得,刚满6岁,我就闹着要上学。爸爸说我太小,过一年再说,可妈妈经不住我吵闹,翻箱倒柜找出一块素色花布,缝制了一个书包,我抢在手里就往学校跑,妈妈气喘吁吁在后面追。当时入学的方式很奇怪,除了问年龄,还有一个条件是,用自己的右手越过头顶摸左耳。不知是紧张还是我的手短,反正摸不着,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一旁的妈妈又急又忍不住要笑,陪着校长说好话,校长笑了,就算通过了。尽管我到现在都纳闷,上学报名跟摸耳朵有什么关系,但妈妈当时焦急又忍俊不禁的样子,却留在了心里,总在我遇到难关时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30年代,正踌躇满志的蒋介石想忙里偷闲,偕娇妻宋美龄去久已向往之的武夷山度假。儿时受过家乡雪窦山清明秀丽风景陶冶的他,要去感受也许是一脉相连的武夷山的万千气象。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老屋,是粤北山村典型的客家民居。很大的四合院,里外两层,之间有一鹅卵石铺成的过道。外层是两楼一底的木板楼房,墙壁用白灰泥沙与鹅卵石筑就,非常坚固。屋里黑漆漆的,窗户是只有十多公分宽、约五十公分长的炮眼似的小孔——是因为建房那个年代偷盗成风.怕人把猪牛偷去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