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作为蒋介石首席秘书的陈布雷,当时由于身患“腹疾”而没有同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2月26日,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就指使陈布雷篡改事实,把蒋介石被迫接受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过程篡改成蒋介石在西安“对张、杨的训话”。 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因翻墙逃跑而摔伤了腰。1937年1月2日,蒋去奉化溪口养病。在奉化,他又要求陈布雷按他的口径去撰写《西安蒙难记》。蒋介石说:“布雷先生,回京以后,许多中外人士常询问蒙难经过,你能否费心代劳?”陈布雷回答说:“布雷没有随同前往,情况不明……”不等陈说完,蒋即插上去说:“没有比你更适合的,你不必推辞。”  相似文献   

2.
工作调动,坏事变好事 1944年春,蒋介石召见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兼顾问事务处处长、立法院立委、陆军大学教授的屈武。蒋介石说:“今天找你来,要告诉你,我已决定派你到陕西去担任建设厅长。”屈武不愿意离开重庆,蒋介石声色俱厉地说:“这是命令!”无奈。屈武找挚友蒋经国。蒋经国说:“老兄,不行啦!有人在委座面前告发了你,说你同共产党暗地勾结,并与苏  相似文献   

3.
1933年春天,因为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抓获,后来被压送到南昌。蒋介石见到陈赓时说:“陈赓,你瘦了。”陈赓回答:“瘦吾貌而肥天下。”陈赓说:“校长也瘦了。”蒋介石说,“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说,“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4.
收 买 北伐的军歌还在武汉三镇的上空回荡,蒋介石已经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贺龙对他的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周逸群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蒋介石屠杀工农,是个王八蛋!”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组成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他对政府秘书长李仲公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湘西有条龙你知道吗?他现在在武汉。你把他拉过来,我给他一个军长,一个江西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5.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延安采访,在与毛泽东交谈时,毛泽东谈到了蒋介石。 斯特朗问道:“主席,你除在重庆谈判时见过蒋介石外,过去见过他吗?” “见过。”毛主席回忆着说,“那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6.
1930年10月,蒋介石结束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之后,立即筹划对各个苏区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至1931年7月,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先后纠集10万、20万、30万的兵力,接连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毛泽东不以为然.你有你的“分进合击、猛进猛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我有我的进退韬略——“诱敌深入”到根据地内部,瞅准机会将你消灭.毛泽东以他的大智大勇,与朱德一道,率领红一方面军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三次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7.
王贞虎 《党课》2011,(14):90-92
从黄埔军校开始,周恩来就开始与蒋介石打交道,对蒋介石的为人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认识。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中共首席代表长驻重庆,和蒋介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谋略战,可谓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云梯”,双方斗智斗勇,殚精竭虑。为尽可能维持合作抗日大局,周恩来使出各种办法以对付蒋介石。  相似文献   

8.
日一夫 《学习导报》2011,(15):44-46
早在上中学时,我就从课本上读了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从电影《南昌起义》中,知道了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的贺老总,不为蒋介石的高官厚禄所诱,毅然举起革命的大旗,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于是,瞻仰帅乡洪家关成了我多年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1,(6)
毛岸青不知去向,警卫员们急得团团转,毛泽东却不慌不忙地说:去李立三同志家找找看毛岸青来到双清别墅后,我经常同他在一起,时间长了,我们之间也就熟悉起来,相互之间无拘无束。我问毛岸青:“你亲妈妈牺牲了,现在这两个妈妈(即贺子珍和江青),哪一个好?”毛岸青很动感情地说:“我贺妈妈好!我和哥哥到了苏联以后,贺妈妈一面工作,一面供给我们上学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2月10日晨,蒋介石和幕僚们正共进早餐,副官送一份窃获的卢汉给刘文辉的电报,内容为“要刘文辉会同四川将领扣留蒋介石,为人民立功”。蒋介石看完电报,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地说:“刘文辉与卢汉早有勾结!看来成都是不能久留,立即收拾行装飞往台湾。”蒋介石在飞机上传见胡宗南,下了在大陆最后一道命令:“你的任务,当前是迅速消灭刘文辉部队。”又加重语气说:“炮轰刘文辉公馆!”执行任务的是706团,团长缪银和。经过一番战斗,守卫士兵四散,缪团进入刘公馆。官兵们冲进刘公馆后,便打门撬窗,翻箱倒柜,到处寻找…  相似文献   

11.
贺龙战冀中     
1939年6月26日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有一条通栏大标题:《华北新胜利与贺师长光荣负伤》。这篇排在头条的社论,占据了这张四开报纸头版的一半。更为奇特的是,这份报纸还在醒目的位置,登载了蒋介石、阎锡山以及国民党其他高级将领致朱德、贺龙祝贺“华北新胜利”的电报。这在《新中华报》上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日:“陈赓,你瘦了。”陈赓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又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  相似文献   

13.
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日:“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日:“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日:“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日:“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日:“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 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 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01,(4):55
1941年3月14日凌晨,刘厚总枪杀项英、周子昆、黄诚(负重伤未死)于泾县赤坑山蜜蜂洞内,慌慌张张地取走项英身上携带的金条、手枪,转身逃往山下投敌。 几天后,刘厚总怀着升官发财的梦想被送到了陪都重庆。 在重庆,戴笠派人对刘实行“保护”,名为保护,实际是监视。刘整天无事,义不能外出,只有同戴笠手下一帮喽罗混在一起搓麻将打牌,吃了睡,睡了吃,等着蒋介石接见。 其实,刘厚总来重庆后不久,戴笠曾将刘厚总的事向蒋介石提起过,蒋介石听了后,板着脸,沉默了一阵摇了摇头说:“雨农呀!你想想一个不忠实于共产党的人,能忠实于我们国民党吗?!”戴笠一听主子说出这样的话,心里便明白了,忙信服地点头赞同:“校长说的极是,此人现在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了,我看就杀了他吧!”蒋介石没有作声,良久,摇了摇头:“那不好,还是交给你废物利用一下吧。”戴笠一听,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16.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一到重庆,就从气势上压倒了蒋介石。当天晚上,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他的林园官邸作客,两人对面而坐,侃侃而谈。在讲到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终于打垮了日本人的时候,蒋介石站起身,从靠墙的壁柜里面取出一把金灿灿的带鞘宝剑说:“这是我们在安徽太湖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身上缴获的日本天皇御赐的宝剑。我们20年没见面了,今天又走到了一起,把它送给你作个纪念。”毛泽东知道蒋介石是在夸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劳,坦然接过来,笑了笑说:“你晓得,我们这些年老是在日本人的肚子里面打滚,连饭都吃不抱,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7.
抗日与统一和安内攘外──与贺新城商榷刘庭华,岳思平《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1期发表了贺新城同志的《论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统一问题》一文,文章提出"统一"是抗日的前提的观点,不顾"攘外必先安内"的特定含义,认为"国民党蒋介石将安内(统一)视为攘外(抗...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这一辈子,无数次地听到贺龙,无数次地说到贺龙,见面却只有唯一的一次,以后虽然还有见面的机会,他都是把手一摆:“我不要见他.”蒋介石为何不敢见贺龙?还得从他们唯—一次见面谈起—抗战开始后,1938年1月 17日,蒋介石在一间小客厅接待了贺龙.一见贺龙,蒋介石非常纳闷,为什么出类拔萃的将领都叫共产党拉去了.蒋介石眼皮慢慢眨动两下,忽然把眉目一皱,望着贺龙问:“民国16年,你为什么好端端的军长不当,跑去参加共产党的南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出席开罗“三巨头”会议 1943年10月28日,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异常兴奋的一天。 这天,蒋介石收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报,“祈极守秘密”。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说:“我已经打电报给中央报告,做了初步检讨,请求处分。” 周恩来告诉熊向晖:毛主席讲过,你顶几个师。一下子撤走几个师,我下不了这个决心。 去美国前,熊向晖和谌筱华举行了盛大婚礼,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为他们证婚。 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到军长,毛泽东就先看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