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大熊猫组织器官微量元素的研究近几年来已有报道。王能明等(1986)分析了正常和患疾病大熊猫的毛发和肝脏的微量元素;温玉田等(1987,1988)分析了野外203只大熊猫毛发中Cu、Fe、Zn、Mg、Ca、K和Mn的含量;刘德益等(1988)用催化极谱技术分析了野外大熊猫毛发中Pb、Cd、Co、Ni、Mo、Se、As、Mg、Cu、Zn的含量。但还没有见到关于大熊猫毛发中微量元素分布与体内代谢水平关系的研究。目前,在一此实验动物和人体的研究已征实,Cu、Zn、Mn、Cr、V、Se、Pb等元素是较好的指标元素,它们在毛  相似文献   

2.
大量文献和实践证明,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消化道疾病多与消化道菌群紊乱有密切的关系,为科学防治大熊猫消化道疾病,我们对北京动物园大熊猫粪便中的菌群中图分类号S852.61收稿日期1998-04-02进行了检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黑熊四川亚种、浣熊和猕猴等6种野生动物蛔虫cyt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种系发育关系,对这6种野生动物寄生蛔虫cytb基因进行了扩增与测序分析,并分别构建NJ、MP和ML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六种野生动物寄生蛔虫的cytb基因经PCR扩增后共获得长度均为875bp的序列,其中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黑熊四川亚种和浣熊寄生的蛔虫cytb序列中包含了156个变异位点,而寄生于猕猴的蛔虫与寄生于猪的猪蛔虫在cytb序列上存在11个位点的差异。系统进化树显示,大熊猫等6种野生动物蛔虫聚类成贝蛔属分支。表明cytb基因适合于野生动物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种系发育分析,可用于野生动物蛔虫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熊猫轮状病毒(RV)VP7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大熊猫RV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MA-104细胞增殖的大熊猫RV进行RT-PCR扩增,结果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42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证实该体系检测结果准确;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约1 pg的病毒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检测重复性好,提示该RT-PCR方法可用于大熊猫RV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用含刀豆蛋白的营养液培养大熊猫外周血中分离的淋巴细胞,72h后抽提RNA。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大熊猫GM-CSF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后对其进行分析,并将该序列克隆到pCI-neo真核载体中,命名为pCI-G,然后免疫健康小鼠,同时设立pCI-neo载体和PBS免疫组为对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含一个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144个氨基酸,与其他几个物种同源性为76.1%~86.2%,预测蛋白中含较多的α-螺旋区域,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免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I-G能够引起小鼠体内IL-4和IFN-γ持续快速的增长,在首免后第56天,二者的质量浓度可达到70.86pg/mL±4.22pg/mL和237.39pg/mL±3.17pg/mL。该质粒可增强小鼠Th2型和Th1型免疫应答,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等八种野生珍稀动物蛔虫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黑猩猩、白眉长臂猿和4种熊科动物(北极熊、棕熊西藏亚种、狗熊四川亚种和棕熊东北亚种)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测定了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采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蛔虫;寄生在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的蛔虫为蛔属蛔虫。分析结果提示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了1只死亡大熊猫19种器官中的五种元素铜(Cu)、铁(Fe)、锌(Zn)、钙(Ca)和镁(Mg)的分布,发现肝、脾和肾中含Fe量都很高,分别为6540.54、4423.21和4763.41μg/g;Zn和Cu含量最高的是十二指肠,分别为201.17和15.46 μg/g;睾丸中含Zn较低,为68.43μg/g,但含Ca最高,为1966.58μg/g;颌下腺中Mg含量最高为1361.4 μg/g.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对大熊猫胃的解剖学观察研究甚少,特别是对接近野生状态下大熊猫的食管、胃的观察还未进行,为提供保护大熊猫的基础资料,我们对3只圈养在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进行了本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癫痫病近几年在各动物园都有发生,且多数难以治愈而死亡。我园于1981年经中西医结合治愈一例,现报告如下: (一)病史 大熊猫“都都”17岁、公,于1980年8月曾发生神经症状一次,1981年9月以后,又连续发生五次。表现意识障碍,肢体抽动,突然倒地、昏迷,数分钟后缓解。呼吸急促,无目的地来回走动。口角分泌白色泡沫,食欲减退至拒食。体温39.2℃,心率120次/分,呼吸50次/分。心电图测定结果:窦性心动过速。 (二)治疗 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根据中医观点,认为系肝风夹痰浊上蒙清窍所致,投给平肝熄风、镇悸定痫方剂。同时按照西医观点初期着重投给抗感染和抗癫痫药物,补充大量维生素,并在恢复期给予蜂乳、麦乳精等营养品。具体处方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为一患恶性淋巴肉瘤的大熊猫进行了一次术中输血,结果令人满意。供血者为另一健康大熊猫。受血者大熊猫锦锦,雌性,8岁,体重80kg,曾怀孕3次,产仔5只。因发现腹部包块并进行性增大,而决定剖腹探查。手术前血常规检查:白蛋白26.0g/L,白细胞23.2×10~9/L,中性粒细胞86%,淋巴细胞14%,血红蛋白94g/L。以人用常规方法配血无禁忌,术中共输入另一大熊猫全血160ml,输血历时30分钟,滴速为160滴/分。输血前受血大熊猫血压230/195mmHg、心率85次/分、  相似文献   

11.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饲养场有3只大熊猫,曾发生6起肠梗阻。我们用保守疗法治愈4例,手术疗法治愈2例。 (一)典型病例 1.检查情况:大熊猫“青青”,雌性8岁,1988年4月16日发病。熊猫绝食,频频作排便姿式,精神沉郁,四肢倦曲于腹下。麻醉检查,能触诊到梗阻肠段,且移动性较强,听诊有弱肠音,1~2次/分放屁,体温37.1℃,心跳86次/分,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对4只大熊猫的外周微循环的初步观察结果,结合微循环的特点探讨了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健康大熊猫4只,其情况是:新新,雄性,5岁,112kg,身长150cm;安安,雄性,4岁,75kg,身长110cm;盼盼,雄性,5岁,体重100kg,身长160Cm;东东,雌性,5岁,体重90kg,身长120cm。  相似文献   

13.
(一)病史 大熊猫“蓉蓉”15岁,1983年来自成都市动物园,因饲养笼舍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曾发生过由熊猫蠕形螨(Demodex ailuro-podae)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经依佛菌素治疗好转后又复发相类似的皮肤病症状,再次用药未见效,经实验室诊断为由毛霉菌感染所致的皮肤脱毛症。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产于我国的珍贵动物,因数量极少,为大熊猫输血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了2只大熊猫的血型检查结果,两者之间的配血结果及大熊猫与人、狗、(鹿占)鹿、梅花鹿的配血结果,为以后大熊猫的输血提供参考。 (一)病例报告 大熊猫安安,2岁,雌性,体重30kg。2年前从四川阿坝地区拣来,人工喂养长大,一向体弱多病。几日前腹泻,食欲明显减退。近2日病情加重,大便呈血水样,卷卧少动,心率加快,135次/分,心音弱。用多种止血药及抗生素并输注人白蛋白2瓶,新鲜冰冻人血浆1瓶,便血仍不止,病情继续恶化,血色素降至3g,紧急要求输血抢救。立即采集另一只大熊猫东东的血样,与安安配血,基本相合,当日输  相似文献   

15.
血清、尿液、关节滑液及泪液等体液中溶菌酶的测定,可作为对大熊猫风湿病、眼病、肾脏等疾病的诊断依据。我们在制板、微球菌筛选、孵育时间及缓冲液中是否加NaCl等测定方法上作了一些探讨,初步建立了一种适宜于大熊猫溶菌酶测定法,为抢救国宝大熊猫提出了有效的实验指标,对大熊猫免疫功能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犬瘟热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犬瘟热的快速诊断龙小海文传良陈小琴(重庆市兽医防疫站400043)眼结膜拭片检查鳞状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包涵体,可快速简便而准确地确诊大熊猫犬瘟热。本法用于大熊猫犬瘟热诊断尚未见报道。1方法用灭菌脱脂棉签浸蘸生理盐水,在患病大熊猫眼结膜上稍用力擦拭...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继对大熊猫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廉维等,1987)之后,用小黑熊作为大熊猫输血的前瞻性研究实验模型,进行了接受绵羊血的输血试验。 (一)试验动物 受血动物:小黑熊,2岁,雄,体重25kg。自捕进动物园3个月以来一直有全身震颤、食欲不佳、精神萎靡等表现,但未确诊。供血动物;绵羊2只。 (二)试验项目和结果 1.小黑熊及绵羊的红细胞抗原测定:将小黑熊红细胞、1号绵羊红细胞和2号绵羊红细胞经温盐水洗涤后配成5%悬液,与人类ABO系统、Rh系统、MN系统反应。结果小黑熊及绵羊红细胞均与ABO系统抗血清强凝集;当与Rh系统抗D血清反应时,小黑熊红细胞凝集而绵羊红细胞不凝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熊猫免疫功能与疾病变化的关系,我们根据免疫学原理,经过探索,初步建立了大熊猫细胞免疫测定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大熊猫8例,均系成都市动物园喂养。其中体检正常6例,病危抢救2例(肠梗阻、肿瘤各1例),体重50~65kg;最大8岁,最小3岁。2.试剂:1640培养液(日本产),小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谷氨酰胺,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分离液及绵羊红细胞等。3.测定指标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流行情况 1986年6月某自然保护区的1只病危大熊猫送到成都动物园抢救,主要症状是拉血,治疗无效死亡。自此以后,每年春末夏初和初秋都流行拉血病,每批发病率占全园大熊猫总头数的30%~90%,至1986年5月已发病29头次,死亡8头。症状轻的一般能治愈,拉血严重的治愈率很低,幼龄熊猫死亡率100%。整个病程为3~4天至1周多不等。春季发过病的熊猫,秋季仍可发病。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动物园的一对双胞胎大熊猫娅娅和祥祥于1990年8月出生,1991年4月发生腹泻,历时4个多月经用多种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致使熊猫病情迁延不愈。1991年8月由成都市动物园和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进行诊治。 (一)治疗方法与效果 1.初诊:患病熊猫每天腹泻3~6次,大便称薄、酸臭,带有粘液。腹胀,食量约为同龄健康熊猫的1/3,体重为同龄健康熊猫的2/3,贪卧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