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法、俄两国翻译的“适应本国口味”之风曾盛行一时,而且两国之风相互影响。本文描述了法、俄两国翻译“适应本国口味”之风的表现,探讨此风盛行的原因,论述其影响,从翻译思想史的宏观层面来描述法、俄此风由盛而衰的历程,考察法、俄翻译思想从“适应本国口味”到“译文贴近原文”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当代韩国》2008,(3):I0006-I0006
传统锁是锁在装有重要物品的盒子、衣柜、粮柜(装有米和谷物的用具)等家具或物品上,必须使用钥匙才能打开的一种安全装置。传统锁大体由锁体、锁栓和锁匙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
中法文化差异与翻译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法语是分属两种不同文化的中国和法国的语言。汉法两种语言不仅符号不同,而且意义、语法、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别。符号学认为,造成不同语言之间差别的原因是文化差异。翻译是通过语言符号的转换来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交流的活动,可以说,任何翻译,不管是文学方面或是科技方面,是笔头或是口头,都离不开文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成了翻译活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方兴 《法国研究》2011,(3):60-63
保罗·利科是二十世纪法国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利科在研究诠释学问题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翻译问题。他在其学术生涯的晚期还特别推出了《论翻译》这部翻译哲学专著。本文拟对利科的“译‘不可译”’这一核心翻译思想进行探讨。利科认为,关于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这一翻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的论争,其症结就在于把不可能实现的“对等”作为翻译的原则。在他看来,“对等”是由翻译产生的,而不是由翻译预设的。要实现“对等”,就必须“译‘不可译”’,通过“建构可比之物”增强“母语”与“异语”之间的相似性,化不可译性为可译性。  相似文献   

5.
徐普 《法国研究》2011,(2):67-75
本文拟就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翻译理论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贝尔曼被认为是个“直译派”理论家,他的“直译”观与其“翻译伦理”有着紧密联系:后者为前者的出发点,前者为后者的旨归。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贝氏“翻译伦理”也不乏模糊之处。  相似文献   

6.
一、20 世纪中国译论研究主流 通过对西方新兴学理的引介,翻译卷入了中国近代向现代的演进。中国译介西洋“新 学”的先驱当为严复。自 1879 年留英回国,严复倾力翻译出版西方启蒙学者名著,赢得 近代首屈启蒙思想家之誉(参见林煌天 袁锦翔等,1997:811-812)。这是他对中国社政 的贡献。 严复在译介西学的同时,也为近现代中国学界开启了一门“新学”(罗新璋,1984: 5),今名“翻译学”。因此,他又是公认的中国现代译学启蒙家 — 他发学贯中西之长、 扬古今横通之才,结合自己身体力行之感悟①,在其 1898 年出版的第一部西学译作《天演 论》“译例…  相似文献   

7.
孙凯 《法国研究》2013,(1):52-60
“翻译冲动”是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纳·贝尔曼“翻译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即翻译家在语言形式上修正母语、靠近外文的心理倾向。本文比较傅雷名译《高老头》在1944年、1951年和1963年完成的三个版本,探讨翻译家笔下时现端倪的“翻译冲动”,试图在“神似”之外,找出傅雷在翻译实践中追求“形似”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马涛 《当代亚太》2020,(2):75-99,153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对华战略逐步由“接触”转向“规锁”,中美经贸关系也因此发展到了摩擦频现甚至是冲突对抗的新阶段。美国对华战略规锁本质上是要遏制中国在科技进步和国家实力等方面的崛起,以维护其霸权地位。贸易冲突作为美国对华战略规锁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国内利益集团与党派之间的斗争。特朗普政府为了获得国内政治支持,推出了严重扭曲的对华贸易政策。文章从美国对华战略规锁的视角,运用多重博弈论方法对中美贸易冲突进行了路径选择分析并认为,囚徒困境中“以牙还牙”策略下的博弈双方均实施损人损己的策略,无论采取“以牙还牙”、冷酷触发还是无限拖延,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都是通过贸易谈判实现继续合作;双方只有通过有效谈判,逐步取消加征的贸易壁垒,才能达成协议并获得最大收益。基于博弈结果的情景分析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内容,文章为破解中美贸易冲突困境以及未来防范提供了战略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法国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喜爱老舍的作品,称老舍为“师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末,老舍重要的家族史作品《正红旗下》和《四世同堂》三部曲等陆续在法国翻译出版,而新世纪以来勒·克莱齐奥的一系列作品也隐含了更多的家族史因素。本文试图通过搜集勒·克莱齐奥针对老舍的文论、访谈等信息以及对比研究其与老舍创作的家族作品,探究勒·克莱齐奥对老舍家族叙事的接受。两位作家以家族叙事框架铺呈所处时代之特征及其影响下的人物情感,并充分与个人回忆相结合,展现日常生活图景。此外,他们仍奋力为“正在消失”的文明和族群发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翻译的重要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但是,翻译,特别是被视为再创作的文学翻译,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一项综合的表达艺术。进行翻译,尤其是完成高水平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既要注意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习惯表达法上的不同,也要重视两种语言在表达特定信息时表达功能上的差异。换而言之,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即翻译时,  相似文献   

11.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主张,非文学作品的汉译呈现出以译文陈述功能和实用价值为主的特点,因而符合译文目的的信息传达当属首要之务。信息的流畅传达则有赖于翻译过程中译者能动的篇章逻辑思维处理。福柯的作品多长难句、选词考究、思想深度较高且善于迂回曲折,诸多因素为其汉译带来挑战。本文通过对两版(1)汉译本的篇章逻辑处理比较,试图说明篇章逻辑处理对于翻译技巧选择以及译文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以期为非文学著作汉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热点     
《新民周刊》2023,(40):36-37
<正>A中国杭州亚残运会开幕10月22日晚,伴随着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上空绽放朵朵“金桂之花”,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以“心相约,梦闪耀”为主题,延续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文化自信、科技温暖和情感动人,展现“阳光、和谐、自强、  相似文献   

13.
边芹 《新民周刊》2012,(26):74-76
看清西方传媒的教会角色,以及它延续下来的传统基督教廷与王权之"政教合一"模式,便明白它的真实使命绝非信息传递或陈述历史,而是传教、反异教和圈养信徒。这是翻转西方现代文明的神话、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汪捷宇 《法国研究》2004,(2):178-185
以人为本是一个宽泛的词藻。可以说,一切与人有关的认知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之所以想起这个字眼,是因为我有一次在阅读美国总统林肯葛底斯堡讲演辞时,他界定美利坚民主政府的三个限定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ofthepeople(民有),bythepeople(民治),forthepeople(民享)。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借用这三个介词短语来思考翻译与人的关系呢?无意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谈翻译问题,本文只想按照这个临摹来的思路,试图将翻译与人的关系也定格在“人”的(ofthepeople)翻译,“人”翻的(bythepeople)翻译,为“人”而翻的(forthepeople)的翻译。一、“人”的(of…  相似文献   

15.
银培萩 《当代亚太》2022,(5):66-104+167
数字化革命带来了经济繁荣,加强了国家间的数字相互依赖,也赋权于一批聚集于硅谷的“科技精英”。执行业之牛耳的科技精英们有独立的政治偏好,他们影响力的本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理论来解释?既有文献注重体系层次和国家层次,省略或轻视了个体精英在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中的施动性。文章建构了一个以结构性权力来解释科技精英的个人政治影响的理论框架——科技精英掌握着较强的生产和知识结构性权力、较弱的金融和安全结构性权力。他们一方面对权力进行“跨结构转化”,另一方面也借助“金智复合体”机制来实现政治影响。结合两种机制,科技精英致力于将“自由世界主义”意识形态嵌入国内和国际政治议程。通过对元宇宙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国内政治中的“扎克现金”、左翼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元连接”、天秤币、卫生治理、气候治理等六项行动的过程追踪,文章阐释了上述机制如何被付诸实践。尽管科技精英不会撼动民族国家的基本框架,但仍在争取对Web 3.0时代去中心化的网络活动和“虚拟—现实交互式”空间(元宇宙)的领导权。具有自由世界主义意识形态的科技精英越多,对现存民族国家框架的潜在挑战越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美苏全球争夺态势与战略都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美国里根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基本扭转了美苏力量对比的不利形势后,目前已开始推行一项以“战略防御倡议”和“里根主义”为集中体现的新战略,旨在运用美国雄厚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向苏联力量结构中的脆弱环节提出挑战,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力争在下个世纪初从根本上确立对苏经济和军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世界处在技术革命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以计算机、微处理机、遗传工程、新型材料、机器人、信息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已经揭开帷幕。这场革命气势之磅礴,速度之迅猛,影响范围之大,是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研究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动向,特别是研究和借鉴战后苏联科技进步的发展,对于我国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制定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出于与美国争霸需要,奉行“大炮”优先的国家战略,以中央高度集中的体制,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军事、科技,发展军力,增强国力。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世界超级大国。但这种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科技开发政策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埋下“祸根”。优先开发军事科技,忽视民用科技的开发,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使经济增长连年滑坡,到80年代甚至出现负增长。前苏国力由盛至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 ,国内学术界掀起一阵阵“后现代主义”热 ,“福柯热”、“解构主义”热 ,“话语权利”成为时尚的术语。翻译理论界近年来也热衷于引介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这诚然是一件好事 ,德里达对翻译的论说的确使我们耳目一新 ,更进一步认清翻译的本质。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解构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产生。后现代主义的发源地应该说主要是在法国 ,后来流传到美国 ,几个重要的思想家几乎都来自法国。法国 60年代初掀起结构主义的思潮 ,1 968年的五月风暴是法国二战后最重大的事件 ,它涤荡了法国的僵死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学术制度 ,冲破了…  相似文献   

20.
曹南冥 (15 0 1~ 15 72 ) ,名植 ,字楗仲 ,号南冥 ,是朝鲜 16世纪与李退溪齐名的硕学鸿儒。其学“不由师传 ,能自树立” (郑仁弘《行状》) ,少“好读左、柳氏” ,后 (2 6岁时 )读书得许鲁斋之言 ,曰 :“志伊尹之志 ,学颜子之学” ,遂“惕然觉悟” ,乃“发愤励志 ,讲诵六经四书 ,及周程张朱遗籍 ,既穷日力 ,又继以夜” ,遂对自六经孔孟 ,迄周程张朱之学 ,不仅融会贯通 ,更有“自得”。先生尝“于读书之暇 ,抄录前言往行之切于己者” ,后人编为《学记》一书 ,① “以为修省之地”。“观其为书 ,首论道之统体 ,次及为学论心之要 ,而皆为图 ,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