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超越”     
几十年前,巴人先生曾提出过“学习鲁迅超越鲁迅”的口号,七、八年以前文坛又重提此事,引发一场争论,笔者当年也曾参与争鸣。有人认为“超越鲁迅”的口号不现实,甚至根本就不可能。我则对“悲观论”持反对意见。我认为,新时期杂文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杂文,其发展趋势和水平已证明了“悲观论”的破产。尽管目前海内处第一流杂文家中还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全面超越鲁迅先生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但从总体创作水平来看,当代杂文的创作水平不仅远远超过“文革”前的五、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在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可以说是坏事做绝。她常常把水搅浑,将事搞乱,而且经常嫁祸于人,迁怒于人。好些人在她导演的闹剧中受苦受难,甚至付出生命。笔者在这里撰写的鲁迅书信手稿“遗失”一案,便是她导演的众多闹剧中的一出。  相似文献   

3.
今年适逢鲁迅逝世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对鲁迅的评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先生逝世到文革之前,约三十年的时间;第二阶段是“文革”十年;第三阶段是粉碎“四人帮”到现在的十年。第一阶段对鲁迅的评价当以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为代表。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  相似文献   

4.
2009年夏天,周海婴细细辨识母亲许广平几十年前所写《鲁迅回忆录》的原始手稿,将各种删减、增补和修改之处一一拣出,编成《鲁迅回忆录》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出版。手稿本特别与1961年5月出版的《鲁迅回忆录》作了比较,标示出所有不同,从中可明显看出许广平的本意在当年经过了怎样的“集体讨论、上级拍板”的“修正”和扭曲。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一九三五年四至九月连续写作了一至七论“文人相轻”的文章,有时甚至是一天两论,可见此事在当时非同小可。事隔五十年了,本不该再出现那么多鲁迅所批评过的“文人相轻”现象,无奈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取得了显著成绩的今天,在一些地方和单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和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在5月22日的广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鲁迅是谁?》,并以此为演讲稿,多次在纪念鲁迅的活动中演讲:“在鲁迅走后70年来第一次说出我们的想法,发出我们的声音。第一次表达我们作为鲁迅的儿子和孙子对父亲和祖父的理解和认识”。周海婴先生和周令飞先生认为,在20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鲁迅被严重地“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了,现在要“还原历史中的鲁迅”,把鲁迅重新归位于文学家、思想家,在真实还原的基础上,重估鲁迅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让鲁迅精神真正地活进21…  相似文献   

7.
佛头著粪     
乐朋 《唯实》2013,(3):95-95
生前死后的鲁迅,在中国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近些年,鲁迅又被指为“文革”罪人而蒙受挞伐,使其灵魂不得安宁。作家兼主编的韩石山在海洋大学文学院演讲,兴之所至,信口开河云:1966年,“毛主席就和鲁迅一起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8.
“三大手稿”与“四部手稿”的划分之争,实质上体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后,马克思所写作的其他经济学手稿应当如何定位?事实上,1867-1882年经济学手稿与传统意义上的“三大手稿”一样,是马克思为《资本论》所写作的准备著作,为《资本论》后续卷本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同时,它又体现了马克思对已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及之前手稿的反思,因而具有双重性质.因此,1867-1882年手稿作为“第四手稿”,与“1857-1861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1863-1867年手稿”共同构成《资本论》的“四部手稿”.  相似文献   

9.
怎样普及鲁迅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著作是我国少有的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我们要作一些普及工作。一、一九八一年版新编新注的《鲁迅全集》本文约四百万字,注释一百八、九十万字,一般读者不可能有时间全部阅读,因此,鲁迅著作的普及工作,首先就是要重新编印一部《鲁迅选集》。这不但是因为“文革”、前选  相似文献   

10.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02,(12):40-43
李宗仁归来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当年此事曾轰动一时。“文革”开始后,随着《一只绣花鞋》手抄本小说的广为流传,有关李宗仁归来的话题又被重新提起。因为这部小说把  相似文献   

11.
编辑先生赐鉴: 寄来今年《红岩春秋》三期已经收到、谢谢。《风雨大家庭》一文已仔细拜读。张宣先生与我家是世交,算是我的父辈。“文革”后来川大曾见过一面。 关于先祖父少咸公“文革”中的情况传说较多,但均有出入。先祖父于1966年8月患胆囊炎住进华西大学附属医院,一月后病  相似文献   

12.
刘利 《探索》2002,(4):88-89
本文简要分析了鲁迅先生“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主义”和“自我”精神与宗教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人是精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分析了鲁迅先生所追求的“自我”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对重新获取失落的价值尺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为“十景病”?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做了形象说明:“点心有十样,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大抵有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自鲁迅先生对“十景病”的针砭开始,至今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十景病”并没有根绝,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十字形的病菌,侵入血管,流布全身”的“十景病”患者,仍不乏其人。所不同的是,这种病情又有了新的表现:评选先进模范人物,要凑上“十杰”、“十佳”;选排国际、国内大事也是以“十”为基准;至于那些本不够资格,但因主办单位要凑成“十”而侥…  相似文献   

14.
做人民的“牛”——记白城市军队干部休养所所长张兴文●邓九冬杨安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60多年前,鲁迅先生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表露了自己愿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心迹。几十年来,许多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把鲁迅先生的诗句当做“座右铭”,他们在...  相似文献   

15.
杨荫榆之出名,源于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杨荫榆这位“广有羽翼的校长”。杨荫榆也就成了“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然而,掀开尘封往事,我们看到杨荫榆人生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晓方 《党史纵横》2001,(8):35-35
尚钺先生于1902年出生于河南罗山望族,幼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1921年考入北大预科及英国文学系,此间曾接受鲁迅先生的指导。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罗山一带举行革命暴动。1928年被国民党逮捕并施以酷刑,尚钺坚贞不屈。鲁迅先生对此事极为关注并请人将其保外就医。尚钺经楚图南介绍来到吉林省吉林市毓文中学,以教书为公开职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尚钺为了帮助党团的工作,选择了李大钊、鲁迅、高尔基的一些文章和作品,让学生阅读,并进行一点启蒙式的讲解。在这些学生当中,有一位叫金成柱的朝鲜族学生,虽然只有十五六岁,…  相似文献   

17.
1924年9月,于公元975年吴越王时期所建造的雷峰塔在杭州西湖边倒塌了。也许是曾有法海和尚把白娘娘压在雷峰塔下的传说使该塔颇具知名度的缘故吧,塔倒人惊,众说纷纭。鲁迅先生对此事很为关注,先后写了两篇杂文,加以评说。首篇是《论雷峰塔的倒掉》,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第一期。1925年2月6日,鲁迅先生又发表了《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后来,聂绀弩、冯英  相似文献   

18.
想象蔡元培     
绍兴很有名。它那里出了许多历史名人。现今的绍兴街上悬挂着陆游、徐文长、鲁迅、秋瑾等人的画象,蔡元培先生的画象也在其中。画象是写意的,留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六十年代初到北大上学,知道蔡先生曾是北大的校长。那时,没有人说蔡先生不恭之辞,但对他所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总觉得有些不对味儿,因当时正是主张无产阶级思想一枝独放的时候,想象中便对蔡先生存有那么多解不开的疑惑_“文革”中曾有暇与当时的系王任。康德专家郑听先生请教起哲学系的历史,方知道蔡先生当时在北大的一些作为,知道了当时“中学…  相似文献   

19.
谈“隔膜”     
前些年时兴讲“代沟”,意指两代人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也就是“隔膜”。其实隔膜岂止是隔代人之间有,同代人之间也依然存在,鲁迅先生曾在《故乡》中写到:二十余年前孩提时代还以哥弟相称的“我”和闰土,二十年后不是彼此之间竞“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么?鲁迅先生寄希望于下一代,他说:  相似文献   

20.
<正>先说“东征贺信”的发现关于鲁迅和茅盾于1936年联名致红军贺电,坊间多有传闻。1951年,冯雪峰回忆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时候,鲁迅和茅盾“转转折折地送去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祝胜利的电报”。1952年,冯雪峰又在出版的《回忆鲁迅》一书中写道:“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共同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贺长征胜利的电报,也正是我动身的前几天才转到瓦窑堡的。”自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