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 《先锋队》2011,(3):62-62
2010年是"微博元年",微博已成为日益重要的信息表达和传播通道,并具有"秒互动"的传播优势,短短140个字的"微信息"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微博信息传播的迅速、聚合和裂变,耦合了谣言信息的传播要求,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加强对微博谣言信息的防范与治理,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有效微博秩序,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正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等发布信息,并可上传图片和链接,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短短几年兴起的微博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网络平台,也在事实上成为现今中国最大的网络舆论集散地。微博广泛的公众参与性和互动性,产生了强大的动员力,对社会治理带来重大影响。一、微博时代的主要特征(一)传播格局发生变化微博颠覆了传统媒体对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传播信息不再是"拥有现代化设备的专业化媒介组织"的特权。微博具有"自媒体"的属性,集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为一体。微博建构了一个机会更为均等、权力更为平衡的舆论平台,让"沉默的大多  相似文献   

4.
杨函松 《世纪桥》2015,(4):33-34
一、"微传播"是吴文化传播的力量之源传媒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吴文化的传播带来机遇和挑战。所谓"微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以网帖、博客、手机短信、彩信、飞信、QQ、MSN、户外显示屏以及后来兴起的微博、微信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后者则是专指以微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微传播"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而是"点对点"的裂变传播,  相似文献   

5.
卿立新 《新湘评论》2010,(16):18-18
随着微博在我国的加速发展,一场信息传播变革正在发生,一个媒介新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正视这场变革带来的挑战,适应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正确应对处置网络事件,是各级宣传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微公益"伴随着微博的发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吉林省"微公益"事业起步较晚,目前在传播路径上处于传统媒体介入阶段,政府机构和传统主流媒体都要对"微公益"事业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积极推动吉林省"微公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微博的兴起,被传媒界誉为是"传播渠道的新革命",微博作为"公民媒体"、"媒体"的随机灵活、其"碎片化"传播的即兴便捷,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最佳选择。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传统媒体纷纷涌入微博平台进行内容经营.对于定位在全国市场的卫星频道,微博强大的传播潜力使其成为卫视产品推介和品牌传播的上佳渠道.当下卫视微博要提高内容发布的策略性,打造微博的个性,注重话题传播和事件营销,以此获得微博影响力和卫视品牌传播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9.
受众伦理是指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应享有的道德权利和应承担的道义责任。但是,长久以来,往往是受众的道德权利而非道义责任更受到重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微博无论从媒介理论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来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传播伦理学视角出发,对微博传播中的受众伦理进行研究,探讨微博传播中受众伦理问题的组成结构,并从自律和他律两个角度对如何规范微博传播中的受众伦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霍晋涛 《理论导报》2014,(10):15-15
正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逐渐兴起,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思维取向也在悄然改变,这对中国梦共识的形成和凝结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影响。这种传播特质是一柄双刃剑。从积极层面看,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的转发评论实现参与和互动,这种平等交流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模式,较好地促进了公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然而,微传播在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微博时代带来社会传播格局的碎片化,政府对社会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消减,给政府舆论调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微博同时打开了一个新的沟通窗口和传播平台,对此政府需要有新的思路,善于运用微博来引导舆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京新 《党建》2014,(8):48-48
正近年来,北京市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探索运用微博、微信等新抓手,扩大政府声音、服务群众需求。2011年11月,北京市政务微博群——"北京微博发布厅"在新浪网开通。运行两年多来,该发布平台不断拓展,2013年8月在人民网、腾讯网上线,2014年1月整体入驻腾讯微信。目前,"北京微博发布厅"已覆盖全市各区县、委办局74家单位,二级成员超过2000个,总粉丝量超过8500万人。  相似文献   

13.
媒体传播与恐怖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不自觉的"共生—互利关系"。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手机、微博、微信、网络等数字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有效地遏制了恐怖主义的传播与肆虐;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恐怖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传播中介。新媒介对于恐怖主义传播活动的"共生论"与"工具论"一直以来也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应对恐怖主义传播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红火无疑是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从原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成为第一个实名注册微博的厅级官员开始,生于草根的微博,在全国两会的推动下,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时代正加速前行。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报告也称,"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有  相似文献   

15.
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历史虚无主义披着"重新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支持言论自由"的虚假外衣,借助网络传播进行全方位渗透,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削弱民族自信心与政治归属感,危及网络生态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为此,相关部门应发挥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梁景 《实践》2014,(4):17-17
<正>把郭明义微博编辑成书,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介绍,有议论,有分析,有案例,对学校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编者认为,现在,对郭明义微博进行分析恰逢其时。郭明义微博用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宣传推广正能量,是必须的、应该的,也是能做好的。最近一段时间,新媒体不断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有些时候,面对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大家畏之如虎。但郭明义微博现象实际反映出,运用新媒体也能更好地传递正能量。我们要很好地认识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更好地为我所用。推广正能量,要有正能量的楷模影响力。一方面,把我们现有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正能量名人推出  相似文献   

17.
农村选举信息传播是一种"叠状"模式下的效果失衡。笔者在对艾村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播距离的概念,并从时空和心理两个层面剖解时空距离的远近和心理距离的亲疏对村民接受选举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被称为是"中国微博元年",2011年被称为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微博的发展,打开了政府公共传播的大门,使原来游离于广泛的社会沟通之外的政府部门,进入到了一个不得不直面网络问政滔滔民意的情景之中。微博的发展表现出了几个典型的特点:第一,微博传播场景有些类似于城市中心的广场,混合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的多层次传播形态。当习惯  相似文献   

19.
田牧 《学习月刊》2012,(14):88-89
博客、QQ、MSN、飞信、E-mail、微博等新媒体的密集出现,尤其是当前微博的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的沟通方式日趋多元化,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析微博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的影响,在提出规范法律法规的同时,更应着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