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鹏 《法制博览》2014,(1):106-107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财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商业秘密的侵权纠纷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我国1997年《刑法》对商业秘密进行了刑法保护,但这种保护仅仅是初具框架,在法律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名体系,刑事诉讼中商业秘密保护临时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地思考和探索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秘密是各行各业进行竞争的有力武器,保护好自己企业的商业秘密是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现阶段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仍然不够完善,商业秘密的泄露等问题给我国企业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将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蕾 《法制博览》2013,(2):164-165
商业秘密因其的极高的价值性,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是商业秘密研究的核心。商业秘密的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商业秘密的保护提供法律方面的指导。什么样的行为构成商业秘密侵权?本文从侵权的主客体以及侵权行为的主客观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许前川 《法制博览》2013,(11):89+88
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作出如下定义,商业秘密是指"不被公众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一国的经济实力越强大科技水平越发达,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程度越高。不同国情的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也就采取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现今的国情之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辅以刑法、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一直以来反不正当竞争法发挥着其在商业秘密保护上的主导作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有关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越来越多样化和新颖化。在此基础上,笔者介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状,对日德等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参考借鉴,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商业秘密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瑞丽 《法制博览》2023,(33):40-42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已经融合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的情形非常严重,尽管目前,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已经变得更加健全,但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些法律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滞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从大数据环境下,对我国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法律制度的局限、行业自律模式不完善及监管方面的不足,对消费者的隐私进行有效保护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法律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宋雨斐 《法制博览》2015,(6):128-129,127
消费者知情权是消费者的一项基本权益,商业秘密权是经营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保护商业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两者虽然作用的主体不同,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联系与冲突。维护好、协调好消费者知情权与经营者商业秘密权两者之前的关系,不仅能够使消费者对商品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还能够提升商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从法律以及个案意义两个层面研究论如何更好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瑾 《法制博览》2024,(2):121-123
法律援助起源于英国,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政府通过设立法律援助机构的方式,为相应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在维护这些群体的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较于城市地区发展而言,农村地区不仅经济薄弱,在权益保护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而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构建与运行角度来看,并没有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倾斜,从而导致在农村基层地区法律援助的运行中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法律援助程序规定不合理,法律援助的方式传统、单一,法律援助经费法律保障不完善三个方面。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基层地区群众的法律权益,本文对法律援助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8.
医药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创新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加强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布局的法律保护,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综合考虑专利、商业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全盘布局;传统中医药产业则充分考虑商业秘密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利用;强化法务工作在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整体和微观作用,以及推动建立医药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等全方位的法律保...  相似文献   

9.
孔奕博 《法制博览》2015,(8):121+120
知识产权犯罪已成为时下社会热点问题,然而当前我国刑法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保护对象过于狭窄、罪名设置不够科学、罪状设计不够严谨、刑罚配置不够合理等,因此,只有唯有对知识产权犯罪进行系统研究,才能为完善相关立法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对于进一步建全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佳 《法制博览》2015,(1):57-58,40
隐私权在全球范围类来说都是一种新兴权利,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隐私权。我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可以看作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定隐私权是我国民事权利的一种,表明隐私权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被得以肯定,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文章希望通过对隐私权民事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探讨,为我国隐私权在民法上的保护尽绵薄之力。在对隐私和隐私权作出基本概念认识后,仔细分析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就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我国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阶段、名誉权保护阶段和隐私权保护阶段三个阶段,分析总结各个阶段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建议。第一,在民法典的人格权内容部分明确隐私权的构成及内容;第二,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两个重点方面进行专项立法,给予当事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