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淼 《法制博览》2013,(6):50-52
股权优先购买权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目的在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和封闭性。然而对其法律性质和效力公司法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实践中对于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案件如何处理没有统一的判案标准。对于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性质问题,本文不作探讨,因为权利性质属于纯法理上的问题,而效力问题才是关涉权利行使的法律后果和当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认为现行法下,无论是合同法、公司法抑或是其他法律法规都没有给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给出合理解释,因此有必要重构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效力,为法律的补充或修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网络遗嘱是一个日益兴起的新事物,然而其法律效力却仍模糊。网络遗嘱定义的缺失反映了继承法亟需修改的现状,其效力的进一步确定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相关合法权益。那么,对于此类遗嘱方式的效力界定和具体实施的规则就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3.
冷冻胚胎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的一种,与物并列。其权利流转可以参照物。应当立法保护这类民事权利客体。私法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变革性。法律应该与现实同在,同时需要兼顾理想。  相似文献   

4.
汪勇智  吴双 《法制博览》2015,(5):139-140
随着我国法律环境的日益完善,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实质上,有诸多公民权利是通过宪法来进行确认的。从宪法的内涵来看,迁徙自由作为一项被宪法取消的权力,它在演绎"基本权利"、"人权"以及"宪法权利"的概念时,界限模糊的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导致了在进行有关宪法权力的逻辑推理及规范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争论点。基于此,为了夯实迁徙自由这项基本权利,凭借宪法的本质内容对其进行验证。本文就透过宪法的迁徙自由来论述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5.
对违反法律禁令的法律行为的处理是一个关涉公法与私法关系处理的重大问题。在德国于违反法律禁令的法律行为不是简单地否定其效力,而是法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分对待,以期符合实质正义。我国从开始对私法自治严格管制,使得违反禁令一律无效。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进行灵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蕾 《法制博览》2013,(10):232
国家所有权,顾名思义即所有权属于国家,与罗马法所言的"所有权是上天赋予所有人对于财产的绝对支配权"不同,国家这一集公权、私权于一体的主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国家所有权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公"与"私",这就注定了在面对以强大的行政权力为后盾的公法性时,其私法性往往被覆盖。纵观我国国家所有权的立法现状和权利实现方式,不难发现制度不严密很大程度上是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如何让国家所有权的私法性真正体现出来,从制度上规范国家所有权的权利行使,在国家所有权的保护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刘煜东 《法制博览》2015,(5):141+140
在现代法治国家,言论自由是一项宪法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将言论纳入政治自由的范畴。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无论是我国的许可性规定还是美国的禁止性规定,其意图都在于从最高效力——《宪法》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在实际生活中,言论自由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如何保障该权利不被滥用,我国规定的界限为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力;美国作为判例法国家,更多的是从不断累积的判例上确定言论的边界、规范言论的范围,那么如何确保公民的这项基本权利得到合法的行使无疑是时代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得以修正和扩大,本文将试图从美国第一修正案制定后关于言论自由的判例中寻找到如何平衡公民权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蒋卫丽 《法制博览》2013,(6):152-153
"商人"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由来已久,但作为正式的法律概念却始于近现代,其构成了商法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概念,它的发展与商法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各个国家对其概念的表述未尽相同。而我国商法起步较晚,其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在现实中面临诸多问题。现拟考察"商人"这一词的历史渊源,同时阐述古今中外对其的法律界定,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商人的法律界定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9.
冮佳玉 《法制博览》2013,(10):102+76
论及宪法的实施,其取决于诸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宪法实施的优劣与否是宪法存在价值的共识认同度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实施效力。迄今为止,我国宪法经历了多次重复修订,旨在促进宪法的科学性和进步性。但部分缺陷仍在存在。本文将通过对宪法的实施以及进一步完善宪法方面,透析寻求结合我国实情以及吸收先进外国法制的先进之法。  相似文献   

10.
翁宇菲 《法制博览》2015,(8):263+261
互联网发展的短短几十年里带来的不仅是方便快捷的生活,还有与之相关的种种法律问题。目前大众知情权、言论自由权与明星人格权利的冲突愈演愈烈。而我国法律对明星这个群体享有的人格权并没有一个界定。本文旨在找到一个两者的平衡点。让大众既能充分行使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又不会触碰法律的红线;让明星在获得关注的同时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