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7,(12)
小农户生产与小农生产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两者并非完全等同。我国当下的小农户生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商品生产,是农业小生产向农业大生产过渡的一种农业小规模生产,这种农业小规模生产并不等同于小农生产。发达国家至今仍然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小规模家庭农场生产,但它已经成为农业大生产中的重要生产环节,因此,不应当简单地将小农户生产视为过时的小农生产,更不应当简单地以农业规模经营完全取代小农户生产。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当前农业信贷资金已成为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但是受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体制自制约,农民群众增加农业投资的欲望明显低下,影响了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当务之急要找准信贷支农的最佳切入点,增加农民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静 《理论探索》2006,(4):88-9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四方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许蓉 《理论探索》2012,(4):19-22
在苏俄农业建设过程中,列宁提出了关于发展苏俄农业生产组织的思想。他认为,要在农村建立国营农场、农业公社和共耕社以及协作社等多种农业生产组织;农业生产组织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包括农民自由入社或联合的原则、帮助附近农民的原则和长期稳定工作的原则;国家和社会要保障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使其优先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帮助,组织多种力量加强监督,完善农业相关法令和工作细则。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6)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变革与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任务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利弊进行正确的分析,对变革与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认识与引导,推动新一轮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8)
中国农村经济如何实现突破发展?当前经济新常态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突破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与农业生产的模式、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密切相关。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改善农民的经济现状和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经济二元藩篱,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完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滨 《团结》2010,(2):45-46
农业专家系统是运用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汇集农业领域知识、模型和专家经验,采用知识表示技术和推理策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咨询.指导科学种田。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对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养.就地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大力发展农业?对此,美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2013年5月,我们对美国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农业科技"助推"GDP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面积约为41万平方公里,是美国的第三大洲。加州作为美国的农业大州,农业产值约占全国农业产值的10%。美国加州农场总面积约为1121万公顷,农场约有8万个,农产品约有400余种,其中水果、坚果和蔬菜产量为美国产量的近一半。2011年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9.
灾区粮油生产影响不大,但农业基础内伤严重,当前要尽快将受灾农民引导到生产第一线和正常生活秩序当中去土挖松,放进水,就可以栽秧子喽.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询问,绵竹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农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入世对我国农业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但总体上说,它利多弊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和舞台.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89,(16)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否关系到改革和建设的全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使我国农村出现了勃勃生机,农业经济取得举世公认的突出成就。但是,从1985年以来,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发展乏力,陷入困境,对改革和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农业,全国人民无不关注。农业的问题再也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了。那么,农业振兴的希望在哪里呢? 从深化改革的角度来看,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管理体制,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上一个新台阶,并使物质、技术的投入发挥最佳效益,由此培育起农业生产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农养农,加速改造传统农业,逐步向大农业、现代化农业过渡,从而完成中央提出的第二步改革的任务? 从生产的角度讲,怎样走出发展乏力、连年徘徊的困境? 为了求得正确的答案,本刊记者特地拜访了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并把他们的看法整理出来,陆续在本刊发表。这里发表的是第一篇,谈话人是中共滁县地委书记陆子修同志,他的中心话题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农村经济改革的必要性;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其历史贡献是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的追求公有制经济纯而又纯的格局,允许其他形式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初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实现了分配制度的多样化;对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最根本的突破,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在农村政策和农村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全四虎 《学理论》2012,(33):170-171
民国时期的绥远地区,鸦片的大量种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农业危机。鸦片不仅对民众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给绥远社会的农业生产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鸦片的大量种植使得绥远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鸦片的种植占据了本来用于生产农作物的土地。导致了农业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郭新梅 《学理论》2011,(19):72-7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发展农业现代化,既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示范作用。但我省在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上存有许多羁绊,为此,要针对我省农业发展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5)
云南农业产业化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的比较分析,提出对策如下: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化科技自主创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亚飞  刘振伟 《瞭望》2020,(11):10-13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是,在农业生产集约化、高产优质化和发展可持续的基础上,把涉农二三产业尽可能留在农村,把就业岗位尽可能留给农民,把增值收益尽可能分给农民。代农业生产体系即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包括农业的科技化、水利化、机械化等,是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戈 《求知》2006,(7):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18.
程国强 《求知》2005,(10):16-18
2001年底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我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我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到WTO“后过渡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大农业是黑龙江省探索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无论是实现高度规模化土地经营;还是提高生产单位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构筑农业科学技术支撑;形成完备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需要在农业制度安排与集成创新上取得突破。农业制度创新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至关重要。其价值取向在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不断不增收,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制度创新的重点内容是:农地使用权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农业科技制度创新,农业机械化制度创新,农业教育培训制度创新和农业耕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致富与其生产条件的改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湖区农民要尽快走上富裕之路,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的建设、改造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