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有关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研究多为管理学的、法学的、政治学的或计量经济学的工具视角,而鲜有理论经济学的分析。为此,笔者尝试从理论经济学的视角,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及作为载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设作出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分析。结论是:创新我国公务员制度,必须巩固公务员制度建设中的“合公共选择性”及其成果,纠正或弥补“背公共选择性”或“欠公共选择性”的偏差与缺漏。  相似文献   

2.
政务了望     
我国2008年将启动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人事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我国将加强基层公务员培训,启动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尹蔚民表示,要贯彻落实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加强公共管理核心内容的培训。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继续抓好公务员对口培训。加强对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他表示,2008年中国将继续开展公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改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水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该理论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以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的主张与制度设计,对于指导我国公务员培训体制改革、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我国公务员培训体制改革,必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重塑培训流程,以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构建起多元主体并存的公务员培训供给体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在赋予培训主体更大自主权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营运公务员培训体系,切实增加公务员教育培训的经济、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1,(2):61-61
王振海在《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公共职位数量规模的增长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在中国这一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公务员队伍的不断扩大,行政经费的日益攀升,特别是社会择业意识的公职化趋向和公务员报考热的不断升温,公共职位数量规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否有效地破解公共职位数量规模的扩张趋势,成为直接影响政府效度与信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苏丹 《人民论坛》2013,(12):28-29
随着新阶段公务员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培养院校教学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改变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理念和方式已迫在眉睫.文章旨在回顾十多年来公共管理者培养遇到的现实困境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共管理者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田泓 《创造》2008,(12):20-20
保持一个稳定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对于公共管理和国民福祉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不仅要提高门槛、堵住靠“关系”和“后门”跻身公务员行列,还要畅通出口、优胜劣汰。但是,后者绝不能成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渠道,甚至形成庸才沉淀。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务员伦理关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个人主义理念将使自我利益、组织利益和效率在公务员的伦理决策中成为起支配作用的标准,新公共服务的平等主义理念则使利益相关者和个人的道德等标准成为关键的伦理标准,传统行政管理的层级制视组织原则和法规等为重要伦理标准。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务员的伦理决策或非伦理行为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不具有完全的相关性。三种行政管理理论之间并不是相对抗的,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8.
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聘任制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聘任制在理论基础及具体内容上都有相似性。在中国语境下,政府雇员就是聘任制公务员。从而也可以说,公务员聘任制是在政府雇员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毛新伟 《政策》2003,(7):34-34
行政作风,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在长期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贯态度和行为。行政作风通过公务员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及态度表现出来,人民群众可以看得见感受得到。当前,行政作风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某些公务员不  相似文献   

10.
国家人事部最近发出《关于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说,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知识结构,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通知说,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报名推荐工作,国务院各部门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地方由所在地方人事厅(局)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1.
案例教学是当今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人才培养中广为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端复合型公安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公安院校MPA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只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具有面对政法队伍的MPA专业学位授予权,相应地,公安院校MPA人才培养中的案例分析法在实践教学中亦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2.
龙智焘 《传承》2012,(16):76-77
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组成部分,公务员退出机制是提高公务员服务水平和建设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保证。由于中国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和不健全,中国公务员退出的四类基本模式不能发挥充分的良性作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公务员退出机制,有利于中国公务员制度完善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防止公务员利益冲突的伦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冲突是指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利益冲突问题源于公共权力异化的特性,源于现代公务员角色多元化的特点,源于中国家国不分的政治文化传统及人情往来习俗。廉政伦理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公务员的利益冲突,在完善相关的纪律和法规的同时,还要发挥伦理的引导、规范和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行政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较高层级的公务员能力素质。首先,公务员精神是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公务员能力素质中的体现。公务员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表,代表国家和政府行使权力,而这种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行使权力的目的是保护公共利益。其次,公务员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公务员能力素质中的体现。公务员工作是具体而实际的,因而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政府对经济和其它公共事务管理的体制和方式必将发生变化。因此 ,有必要丰富中国公务员在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新知识 ,扩展他们的战略远见以及掌握管理方法 ,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变动了的公共政策环境。“MPA”即公共管理硕士 ,旨在培养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领导能力 ,提升解决公共问题的水平。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学位 ,MPA正日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我国MPA教育 ,自 2 0 0 1年 2 4所MPA试点院校招生工作全面展开 ,进入了一个实施和初步探索的阶段。随着首批MPA学员将在今年年底毕业 ,以及今年又新增 2 3所MPA试点院校 ,我国MPA教育进入一个阶段性的经验总结阶段 ,一个在探索的基础上积极而又谨慎的发展新阶段。在“探索、充实、巩固、提高”的MPA工作方针指导下 ,如何来总结MPA发展经验 ,规范、完善MPA培养的环节 ,做好MPA的教育试点探索工作 ,以进一步提高试点院校MPA的教育水平 ,推动MPA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了有关领导 ,在本期《CPA评论》中推出了MPA专栏 ,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纪宝成指出 ,作为MPA专业学位教育 ,怎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道德是国家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大力提倡以德治国的今天要深刻认识加强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加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国内     
《人民公安》2009,(23):4-5
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104万人争1.5万职位 201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11月29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部分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有100万人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03,(Z2)
◆上海将加大年轻公务员的“充电”力度。从2003年起的五年内,本市45岁以下的公务员将采取“8 X”模式进行培训,须修完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据规定,所谓的“8 X”中,“8”是指MPA的核心课程,“X”则是按照综合、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分类设置的专业课程。对达不到培训要求的公务员,将视为不合格人员。本市  相似文献   

19.
殷志钢  吴晓宇 《大连干部学刊》2010,(12):F0002-F0002
12月2日至3日,由国家行政学院主办,大连行政学院协办的“远程培训在中国公务员培训中的作用”研讨会在大连行政学院举行,标志着中欧公共管理二期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中欧公共管理项目组组长汉瑞克·杰斯博士、欧盟项目专家、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等参加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公共治理活动是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受行政人格支配的公务员的行为选择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广大公务员普遍、完美的行政人格的建构,是政府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必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也是中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