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治十年代始,霍乱数度横行日本。内务省调整卫生行政,初建颇有成效,但疫情处理缓慢,警察介入协助处理。形成路径依赖后,内务省出现懒政思维,不愿探索更有预防性的措施。地方的防疫制度尽管逐渐完善,但因事权、财权不匹配,故效果不佳。东京所推出的卫生警察模式渐次渗透到地方上。卫生行政部门随时依据疫情发展和部门运作情况调整措施。在长与专斋的努力下,地方的卫生工会同警察、防疫基建工程协同运作,构成完备的防疫体系。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创立了以西方医学为基础的近代医学教育和行政体系,培养了大批职业的医生、助产士和护士等医学人才。近代日本医护队伍的发展,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水平,推动了医学知识和卫生意识的传播和普及,为日本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幕末变局下,“天皇亲政”与“公议”成为了近代日本天皇制构建和形成的两个原则,在明治新政府中逐渐协调并趋向制度化.二者并非简单直接的对立,而是互相支持,二者亦非均衡平稳发展,有时也会出现激烈的对抗.以福泽谕吉为例,能了解到民众参政的理由、以及天皇在这种构建中所处的位置.“公议”原则体现了政治参与扩大的近代化趋向,于此同时,天皇亲政的传统得到继承,国家意志须经天皇权威的确认,“公议”转化为了“天皇亲政下的公议”,其中内含了消极因素,最后军部法西斯主导下的对外侵略体制亦与此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5.
一、生平略历津田仙(1837~1908),日本近代农业教育之始祖,基督教(新教)运动之先驱。1837年7月6日生于下总国佐仓城内,其父小岛善右卫门系下总国佐仓藩主堀田正睦之家臣。8岁那年,津田仙人藩西塾接受启蒙教育,15岁再入温古堂。12岁左右,津田仙已在学业上小有名气。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为保护江户(今东京)海岸,17岁的津田仙加入农炮队,出阵迎敌。此役经验,使其蒙发关注西洋兵式操练和船技炮术之心,立下精研西洋学术之志。20岁时,津田仙于江户入同藩手塚律藏的兰学塾学习兰学,同时又在纪州藩医伊藤贯斋的英学塾学习英…  相似文献   

6.
古代日本社会有优老、养老的制度和传统。在社会转型期的近代日本,养老保障呈现出有异于近世和战后的特点,具有贯通两大阶段的过渡性。虽然"家"依然是承担养老功能的主体,但其经济来源由家业收入转为恩给、工薪、年金等;户主承担养老责任,从惯例向制度转变;养老任务承担者则由主要依靠家长,向依靠女性特别是主妇转变。并且,由于重视家族制度规范,加之儒家孝道的影响,导致法律政策上养老保障制度的滞后,相关法令有明显对"贫疾孤老"实施救济的特征,未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回顾明治维新研究史,先辈学者成果卓然,但也有言未尽意的遗憾。梳理既有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时代不同语境的影响在明治维新研究中有所体现,而"尊王攘夷"的本初含义却被低估。明治维新完成了"一君万民"国家的初建,强烈的国家意识在明治维新变革发生后百余年间一直发挥着作用力。  相似文献   

8.
宪政党内阁在日本近代政治史上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以本届内阁为转折点,在此之前持续的萨长藩阀交替执政的政权模式宣告终结。作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的首度尝试,宪政党内阁时期出现了猎官、内部倾轧、与藩阀势力妥协等一系列负面现象。由于宪政党内阁是由藩阀开明势力的代表——元老伊藤博文推荐产生,而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诸元老鉴于当时藩阀政府难以掌控政权,故被迫在表面上同意宪政党组阁。因此,无论是在宪政党最初组阁还是在其施政过程中,都受到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元老、官僚、贵族院、军部势力的掣肘,加之宪政党内部的明争暗斗,由此导致了宪政党分裂和宪政党内阁瓦解。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看,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为保持人民的道德 观念和技术的延续;二是使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教育改革则正是对那些落后的教 育制度或教育思想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变革,使其不断获得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尊师重教 是日本固有的传统。日本教育与教学,初始向中国人学习,明治维新后改向西洋人学习,战 后受美国教育的影响尤甚,尤其是战后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主要是来自美国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外交体制是在幕末改革和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与西方的接触、交涉、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它既有西方外交体制的形式,又有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日本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在明治维新中一蹴而就的,幕末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外交机构的初建,外交经验的积累,以及外交人才的培养,都为明治政府的外交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明治政府的重视和强力推动,使得日本近代外交体制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后,虽然日本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权力等思想,对启蒙被封建思想 压抑的广大民众,唤醒他们的自由、平等、权利意识起到了极大作用,但由于他们受到当时社 会历史条件和他们个人自身思想状况及阶级属性的制约,他们的思想有极大的脆弱性和局 限性,缺乏前后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共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明治7、8年的初步转变,从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工业化完成迅速,其经验和教训很多.笔者认为,由国家主导的技术、制度和投资政策,快速催生了日本近代工业化,迅速强国.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使得日本工业存在不可克服的弱性;优先发展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也将日本引入了以侵略扩张支撑经济发展的歧途.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下半叶,东洋传统文化在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初次交手中就输的一败涂地,一种亡国的危机感促使日本全身心的投入到西洋技术的学习之中,西方医学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日本近代医科技术教育从学制教育时期的初创历经教育令时期、各学校令时期、专门学校令时期、大学令时期的长时期发展逐步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短短五十年的时间里,不仅摆脱了西方列强的奴役,成为当时亚洲唯一完全独立的民族国家,而且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道路,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日本在战争废墟上迅速重新崛起,创造了一个个令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从近代到现代,可以说,教育是日本两次腾飞的重要基础,是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基石。这块基石奠基时间恰是在日本近代。时至今日,研究和探讨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对我国教育实践仍有裨益。 一、吸取外国先进教育经验。必须立足本国现实,不断进行总结和调整。 明治政府成立后,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方针,集中反映了日本学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独立强大国家的迫切愿望。汲取和采纳西方先进文化教育思想和制度,荡涤日本落后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变革封建教育旧制度,是实现三大方针的必要条件。为此,日本政府在以天皇宣誓形式发布的施政纲领中,强调要“破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兴办新教育列为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日本大和民族的自身特征来分析近代以来其侵略思想如何生成并演变为一种民族特性。日本岛国上产生的神话传说被统治者利用并被改造为日本的神国史,强化了神道信仰和皇道思想,再加上后来幕府时代政治理念,即武士道精神,造成了大和民族对外侵略扩张的政治文化特性。明治维新后,这一政治文化同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主义相结合,进而演变为国家神道信仰与资本主义天皇制政体,最后变种为天皇统治下的靖国神社思想和军国法西斯专政体制。总之,日本岛国地理环境、神道信仰、神国皇道思想、武士道精神在漫长的历史中融为一体,演变成了近代日本大和民族侵略扩张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大批日本留学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近代日本极为重视留学教育发展的结果。明治维新后,明治新政府始终把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摄取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他们建立了留学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日本的一些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女子学校,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实施各具特色的教育方针,为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本女子教育史乃至日本教育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本文将从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校的影响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来说明这些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与教育的互动作用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代日本在内阁更迭之际,拥有任命内阁首相大权的天皇,不直接指定继任首相,而是就首相人选咨询于一些特殊集团,这些集团将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奏荐给天皇,再由天皇降旨给被奏荐者,命其组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产生继任内阁首相时的奏荐机制。首先从制度层面分析这种奏荐机制何以能够产生和存在;进而分析参与奏荐的元老、以内大臣为首的宫中、重臣等势力的构成及性质;并依据不同时期参与奏荐的主体的演变,将奏荐的历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阐述。通过奏荐产生内阁首相是近代日本有别于其它国家的一种政治现象,体现了近代日本天皇制非立宪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与其他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殖民地是构成其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形成、确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代帝国主义正是依靠对殖民地的剥削、压迫,而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在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发展史上,日本是一个“后起之秀”,他通过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连续不断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先后攫取到台湾、朝鲜、“满洲”等殖民地,占领中国大陆、东南亚、太平洋各岛等地区,对其全面实行殖民统治。由于日本是一个先天不足而早熟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因此其殖民统治更具有其军事封建性、法西斯残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代日本的国体论包括神国思想、尊皇思想和伦理道德,与宪法解释密切相关。在明治、大正、昭和3个时期的主流宪法解释中,国体论发生流变,从纯粹法理上的天皇主权到日本独有的皇室尊严、忠君爱国等国民性,政治神学与伦理道德持续侵入世俗性权力体系,天皇拥有与日本民族永久同在、无可变更的统治权,而国民主体性则在此过程中逐渐被消解掉了。国体论在与宪法解释的互动变化中,最终也成为了法西斯统治的关键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