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重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它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我们应当身体力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民族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动员和激励全国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相似文献   

3.
闫玉凯 《学理论》2010,(10):109-110
白求恩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的一个组成部分,曾经培养和教育了亿万中国人。他不仅是医疗战线的楷模,也是全社会效仿的榜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建设务实高效创新的社会,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也同样需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  相似文献   

4.
曹海琴 《学理论》2012,(25):22-23,60
当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繁荣,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化分主文化、亚文化,其中亚文化中最值得警惕的是越轨亚文化,它往往与危害社会的行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我国文化领域的现状是越轨亚文化大量滋生,主流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要大力弘扬主文化,控制亚文化,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5.
人的解放和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根本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社会当前以及未来长期发展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弘扬,体现出了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姜素勤 《理论探讨》2005,(6):99-10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以法治为保障,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注重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过程,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2月28日至29日,中宣部在京举行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论坛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8.
要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以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建设先进文化,要进行观念 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在先进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两者共同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物质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而精神文明建设则为物质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的支持。然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决定因素,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杠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精神文明向高层次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精神动力、精神支柱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兴亡,也影响人的某个阶段或终生。应当看到西方意识形态、观念和宗教的影响力,邪教异说的极大破坏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暂时走入低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精神支柱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应当坚定不移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时政要览     
《求知》2008,(11):1-1
10月8日,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强调,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1,(10):4-4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下午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时代精神,就其属性而言,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我们有过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等。当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旋律在大力弘扬这些时代精神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乃至淡化和侵蚀时代精神的现象。其尤为值得关注的,当属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4.
宗教积极因素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调动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宗教是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有助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积极因素,应该发挥这些积极因素,使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林源 《学理论》2013,(1):25-27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正确把握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企业中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助推福建省省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劳模精神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实践结晶,对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基本价值蕴含和精神时代特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劳模精神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自信,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法治视野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 《理论探索》2006,(2):137-140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法治的缺失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为此,要通过完善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权力制约和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彧 《理论导刊》2006,(8):61-63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大力进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智力源泉。先进的文化成果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力地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各类落后的文化观念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危害也十分严重。要从开展社会主义主义信念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倡导科学反对迷信教育入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张新霞 《学理论》2012,(11):59-60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生存心态直接关系到他们力量的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企业的付出、社会的关注,还需要农民工个人的自我调试和努力。只有各方的持久努力并形成合力,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拥有良好的社会心态,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