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柳公权是一位久负盛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秀挺清劲,骨力遒健,素为学书者之楷模。然而,历史上的柳公权还是一位品性正直的诤臣。史书上记载他对唐文宗李昂的一次劝谏,至今读来,犹发人深省。 有一次,唐文宗李昂在便殿同大臣们说话时,特意举起衣袖说道:“你们看,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众人都赞美皇上有俭朴的美德,唯独翰林学士柳公权沉默不语。皇上问他什么缘故,他回答说:“陛下身穿三浣衣,保持  相似文献   

2.
忠贞不二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12):45-45
春秋时期,晋国大王晋灵公是一个无道昏君,为修筑豪华宫殿,横征暴敛,而且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百姓苦不堪言。大臣赵盾担心灵公如此无道必会断送国家社稷,多次进谏,没想到灵公非但听不进去,却对赵盾十分嫉恨,便派刺客组麂去刺杀他。组麂一大早进了赵盾家,但见赵盾早已换好朝服闭目静坐在椅子上准备上朝。  相似文献   

3.
上官桀;本是汉武帝时未央宫的厩令;到武帝临终时已经成为受遗诏的辅政大臣。考察其发迹的历史,却是缘于一件因祸得福的小事。 一次.武帝生病.病愈后发现未央官的御马瘦了许多,这位酷爱马而多疑的皇帝顿时大怒道:“厩令是不是以为我不再需要马了”,于是找来上官桀要重治其罪。上官桀狡辩道;“听说皇上龙体不安,臣日夜忧惧,哪里还有心思喂养御马呢?现在皇上龙体大安,臣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言未毕巳泣不成声。武帝见状,怒气顿消,认为其忠心可嘉,不仅不治其罪!反而格外器重,逐步把他从一个厩令提拔为骑都尉、太仆,直至受…  相似文献   

4.
成城 《新长征》2008,(3):52-54
2005年9月,第一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一位颀长身材、衣着俭朴、略带书卷气而又时刻面带微笑的年轻企业家,因为,他为北国春城带来了第一家具有国际领先科技实力、超强人才队伍、全新经营理念的科教电子企业……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次,宋太宗宴请大臣们。殿前都虞侯孙守正喝得酩酊大醉,竟然与殿前指挥使王荣各论战功,争执起来,很失礼仪。宋太宗身边的侍臣看不下去了,不满地说:"皇上,他们二人违背了朝廷礼仪,在您面前如此失礼,分明是不把您放在眼里,实属大不敬。"宋太宗摆摆手说:"这不过是宴席饮酒就如一家人般醉酒嬉闹,可以不分君臣。休要渲染放  相似文献   

6.
杂谈京味与语言刘绍棠中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凝聚而成的国家。中国文化、北京文化,是多民族混血合成的文化。民国前,共有辽、金、元、明、清5个王朝在北京建都。其中,女真人(满族)当皇上的就占两个王朝:金、清(原称后金)。契丹人当皇上的辽。蒙古族人当皇上的元。...  相似文献   

7.
汉字小幽默     
《党课》2010,(10):113-113
兵对丘说:兄弟,睬上地雷了吧,两腿咋都没了? 王对皇说:当皇上有什么好处,你看,头发都白了。  相似文献   

8.
康熙六十四岁时说:“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他对臣下说:“你们总是说‘皇上由天授’,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由于他善于学习,不孤傲自赏,所以能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臣下良言。他在御门听政处理折本时,强调大学士、学士要各抒己见,鼓励群臣大胆陈奏。他说:“古有诏旨既下,大臣封驳之例。”“大学士等系国家大臣,凡事当直言,是者是,非者非,若惟逢迎将顺,何益于事?”他对有的大学士不直陈意见很不满意,严厉批评说:“国家用一人,即欲得一人之益,既任学士之职,凡事皆宜尽言…  相似文献   

9.
板桥霜 《廉政瞭望》2014,(13):74-74
在早几十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里都爱供奉福禄寿三星。这里面可以看出,历来含蓄的国人还是有不含蓄的一面。比如,这仨位爷里面那个身穿大红官服,头戴高冠,骑在一头梅花鹿上的禄星得到追捧,这潜台词就是“加官进禄”,期待子孙做官啊。  相似文献   

10.
女人与政治     
熊召政 《学习月刊》2009,(21):53-55
封建皇帝的情感生活.基本上可用“先结婚后恋爱”六字概括之。因为皇上选老婆.是一件重大的国事.都是由礼部主持.司礼监的宦官参予。依据既定的非常苛刻的条件在民间征选.层层筛选至极小的范围(大约在二十人左右).再题请皇上的生母或嫡母亲自目试与口试,从中选出一个正室(即皇后),多名侧室(即嫔妃)。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坤在说服纪晓岚与其合谋时说:我是贪,但我把皇上侍奉得舒舒服服,皇上喜欢我,宠我。你清廉,但皇上不宠你。怎么说你忠我奸?  相似文献   

12.
谈玄说妙,犹如画饼充饥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名叫赵括的人,其父亲是一员大将。赵括从小爱看战争方面的书,经常以一套套的作战理论与别人辩论,连其父这位身经百战的人也争不过他。但他的父亲很清楚儿子只会纸上谈兵,是没有什么实际作战能力的。其父临终前,就事先劝谏皇上不能用其子为将,皇上不信,召其子。赵括一套套的理论把皇上震住了,被拜为上将军。一年敌国来侵,赵括领命上阵,每走一步,都要按兵书所说,而经验丰富者的建议一句也不采纳,结果一场战争下来,只有败北,还赔上了一条性命。据说,如果当时能更改一下路线,避开与敌…  相似文献   

13.
正司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住在城郊西北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邵康节则打趣说:"一人巢居,一人穴处!司马光不收任何人送给他的礼,  相似文献   

14.
关于树立廉洁俭朴作风过好1994年元旦和春节的通知1994年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两节”期间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滥发钱物以及高消费的娱乐活动等不正之风容易盛行,人民群众对此极不为满。为了有效地遏制住这些不正之风,过一个廉洁俭朴、喜庆欢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15.
艾冰 《廉政瞭望》2014,(3):41-41
最近,中央政冶局原常委、中央纪委原书记贺国强的新书《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发行,书中披露了他“两个儿子婚礼都在招待所俭朴办”的轶事,让人感受到这位中央纪委前“掌门人”的严于律己。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3):124-12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大清相国》。这是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历史小说,塑造了清朝康熙年间以陈廷敬为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特殊历史境遇中政治担纲者的艰难抉择。因为他的推荐,《大清相国》一时洛阳纸贵,主人公陈廷敬也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偶翻遗弃一旧书:说的是有个皇上喜弈,他让宰相每天派个棋手进宫陪他下棋。可是前来陪弈的棋手总被皇上杀个大败。时间长了,皇上觉得奇怪,便问宰相:“爱卿,偌大的国家,竟没有遇到一个高手赢过朕的?”宰相笑着回答:“皇上是皇上,自然而然的准赢了!”“下棋嘛,比的是棋艺,赛的是高低……”皇上不悦却讪笑着对宰相吩咐:“去、去、去,明天找个高手来,要是真的赢了我,我就赏这只瓷茶壶!”这壶非同一般,如纸一般薄,似叶一般轻,水晶般透明,左边镶一条金龙,右边着一只彩凤,搁上名山好茶,水晶般透明,滚开的水儿一烫,透过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腊月二十四日清早,几位身着法官服的女同志有的拉板车,有的挥铁锹,在一个废弃的坑塘里忙碌填土,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19.
朱德元帅的衣食住行□李红卫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有朴素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些人出身很苦,但进城以后就变了,不俭朴了。我们党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只有我们才能用这么大的力量和时间来改造社会,不但要改造经济,而且还要改造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腐败与反腐败斗争初探之四 古鉴浅议──古代廉政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宁静为政清廉,在中国可算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老话题了。因为它一直是历代皇帝龙案上的主要议题。为此,古代政治家们熬干脑汁想出了不少办法:其一叫做"俭以养廉"。即以俭朴生活培养廉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