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社忠 《人大论坛》2010,(11):16-17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岜沙小学传出了清脆嘹亮的声音,特别悦耳,特别吸引人。走近一看,是老师正在给一群身着苗族盛装的男女老少上课,“如何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推介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如何展现岜沙苗寨的独特魅力”等句子在教室里回荡。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着在座的各位同学,  相似文献   

2.
岜沙苗族生活习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2):157-161
从江岜沙苗族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至今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本文描述了岜沙苗族的食物、建筑、民间工艺等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3.
我一下就被这个叫岂沙的苗族寨子吸引住了。5年前我就从它中间经过。它拥有的那些干栏式的木板壁和茅草顶或杉树皮顶的房屋,像一座座远古时代的遗迹,黑压压地散布在一条山脊两旁的竹林和灌木林里,一点儿都不起眼。321国道就沿山脊修过去,当年我从公路上驶过时,肯定没有注意到这个寨子。现在,几条随意铺垫的石板,几声断断续续的狗吠,引领着我们进入了一片奇异的天地。 岂沙属黔东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从江县管辖,最近几年,这里因为出产 柑而闻名。岜沙有300多户人家,分大寨、小寨、王家寨三个自然村落,公路(山脊)的南边是…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镇上油茶品改突击服务团为我们村贫困户砍伐老油茶树50多亩,挖了100多个坑!我们一定会抓紧时间栽下茶苗,争取早日摘下茶果!"3月20日,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岜团村的油茶备耕林里,岜团村护林员杨庭如是说。当天,独峒镇党委主要领导带领党员干部与岜团村"两委"班子及农村党员群众一起在岜团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8日,《中国周刊》走进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昆仑村渠楠社区保护地。车子从南宁出发,大约两小时后,转上一条进入渠楠的简易红土路。路面坑洼不平,而且有弯道。路两边的青绿山峰夹峙出一片片谷地。陪同我们的渠楠屯长滕文超说,本地的山都带有一个"岜"字,是由壮语的"山"引伸而来。眼前的叫岜离山,更远些的是岜圆山。渠楠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常绿,再加上群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5月,《广西民族报》(汉文版)副刊取"花山"的壮语读音"岜莱",开辟广西本土诗人创作阵地——"岜莱诗会"专栏,每月用一个整版来刊登广西各族诗人作品。至当年12月,专栏已成功推出8期,共发表80多位本地诗人诗作100多首。"岜莱诗会"专栏的开设得到了热烈响应,一批知名作家、诗人、诗评家、文化学者和诗歌爱好者集聚于此,在母语"岜莱"的意象统摄之下营造精神家园,抱团取暖,话诗论剑,共谋诗歌创新之宏图。  相似文献   

7.
古城楼、古城墙、古宅院、古街、古井、古碑无所不在的历史遗迹散发出厚重的文化气息 ,使锦屏县隆里这一地处偏僻山乡的明代军事屯堡被列为中国政府与挪威王国政府在贵州合作建设的 4个生态博物馆之一。从明代朱元璋为加强中央王朝对西南的统治而在隆里屯军筑城至今 60 0多年历史。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流放至此留下了王昌龄墓、状元桥、龙标书院、状元祠、状元亭等大量历史遗迹。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岜沙岜沙位于九万大山的支脉月亮山腹地 ,都柳江边 ,距贵州省从江县城八公里的山顶上 ,由 5个自然寨组成 ,共 42 0余户 ,总面积 1 9平方公…  相似文献   

8.
孔林 《当代广西》2010,(11):25-25
2月10日,与越南仅一山之隔的靖西县壬庄乡龙井村岜亮屯和西鲁屯,鞭炮声声,男女老少个个喜笑颜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总投资660多万元的岜亮、西鲁边境新农村示范项目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终于全面竣工了。在虎年新春来临之际,岜亮、西鲁两屯共40户边境群众终于告别了低矮破旧的木瓦房,  相似文献   

9.
岜等岩壮歌     
岜等岩壮歌罗斗光1949年11月5日至12月8日,国民党广西省保安六团独立营和崇善县(今属崇左县)的县、乡自卫队等反动武装共1000多人,对中共崇善县工委领导的崇善县江南游击大队据点岜等、渠宁、渠阳村,进行第三次反革命大扫荡。烧毁民房300多间,抢走...  相似文献   

10.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6公里,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公里。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共有一千二百多户,五千多村民。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1.
基于370篇关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体验有价值的评论文本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苗寨文化感知比较明显,在评语中持肯定的态度,主要由苗寨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礼节文化、节庆文化等特色文化吸引物激发产生。但苗寨旅游开发中商业化程度严重,影响到苗族文化本真性的体验。根据游客文化感知特点,以苗寨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苗寨旅游经济水平,提出从重新制定旅游规划、苗民危机意识教育、基层政府政绩考核、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休闲度假苗寨、合理规划旅游地产开发几个方面构建苗寨旅游扶贫模式,推动苗寨旅游扶贫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9月17日,天峨县三堡乡顶茂村纳岜屯沉浸在喜庆之中,龙滩顶茂希望小学落成暨纳岜新村竣工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指导,中国大唐集团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援建的纳岜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部分项目建成并交付使用。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出席仪式,并宣布项目竣工交接。  相似文献   

13.
刘慧 《当代广西》2011,(20):9-9
9月26日,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援建顶茂村纳岜屯新农村示范点项目启动仪式在天峨县三堡乡顶茂村纳岜屯举行。 出席启动仪式的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指出:龙滩公司援建纳岜屯新农村示范点是一个惠百姓、利群众的工程,体现了龙滩公司心系贫困地区、情牵困难群众、关注民生、回馈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正>石山往往和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上林县农民何洪波从海南带回的黄花梨,让上林县三里镇的石山上长满"致富树"。"这四棵大一点的树,人家给万元一棵我都没卖。"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山河村岜妻庄村民何洪波指着一片树林说,这27棵黄花梨是11年前,他从海南带过来的,现在大的直径已经有20多厘米,最小的也超过10厘米。说起与黄花梨结缘,何洪波说,这要感谢妻子。原来,何洪波的妻子是海南人。2004  相似文献   

15.
正雨过天晴,"两省一屯"的乌英苗寨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与小桥流水、原始森林相得益彰,宛若仙境,美不胜收。乌英苗寨是由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与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岺村乌英苗寨"两省"苗胞组成,是典型的"两省一屯"苗寨。全屯130户650人,其中贵  相似文献   

16.
翻开从江的历史,这里曾是贵州最后一个通公路、通油路的县,全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光辉乡也在从江。过去,只要说起从江县,人们往往和边远、闭塞、落后联系起来,这个距省城450公里的小县被人们戏称为“省尾”。今天,从江令人刮目相看。“养心圣地,神秘从江”,从江因小黄侗族大歌和岜沙抢手部落闻名,叫响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7.
鹿鸣     
在我有限的生命历程中,鹿鸣对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这不是鹿鸣婉转动听,而是鹿鸣与我们苗寨有着极不平常的际遇。 多年前,我们苗寨后面的山岗是一片绿茫茫深幽幽的大森林,每天清晨和傍晚,亲切的鹿鸣常从森林中传来,若是遇上好大气,还可以看到鹿群在林边的草地上你追我赶地逗乐、嬉戏。村里的老人说,我们苗家人虽然擅长狩猎,但那时我们苗寨是不把野鹿当作猎取的对象的,寨里人还把野鹿叫做“元吉”,意思是寨里外出做工的人,只要听到马鹿的叫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大吉大利。祖父的祖父也曾说,寨里人还能从野鹿的活动规律中…  相似文献   

18.
走近苗寨     
贵州多山。车出贵阳,尽管走的是高速。但穿隧道,钻山洞,车速难快,3小时后,我们才到达位于雷山县西江镇境内的西江千户苗寨。1280多户苗家木质吊脚楼,自山脚铺到山顶,像是由一片吊脚楼组成的森林,气势恢弘。偌是夜晚住在吊脚楼上。凭栏远观,只见万家灯火漫山遍野,恍若满天星斗。据导游介绍。这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的吊脚木楼建筑群。  相似文献   

19.
夜访苗寨     
司机好似在追赶西边的太阳,加大油门驶向苗岭雷公山。“好了,今晚我们可以住进这个苗寨了。”当翻过一个高高的山岭后,司机才松了一口气露出微笑。眼前出现了一片迷人的田园风光,一群苗家独特的青瓦黄木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其中间植着许多翠竹和枫树。山寨的四周是金色的稻谷梯田。寨前有一条弯弯的清溪。这就是贵州省东部苗族发源地之一的西江苗寨,也是国内  相似文献   

20.
芦笙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文化认同、增强不同父系家族间社区组织的凝聚力、传承乡土知识等社会功能.但由于苗族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不同地域里以芦笙文化为主题的节日活动仪式中呈现出"区域性板块"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芦笙节活动仪式的符号系统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从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初步地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