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未成年人民事司法领域,离婚父母因抚养、监护未成年子女问题引发的纠纷占到一半以上。此类纠纷因特殊身份关系而引发,与普通经济生活中的财产类民事纠纷相比,有着伦理性鲜明、权利主体特殊、涉及利益复杂等特性,致使司法实践面临法律空白多、矛盾易激化、取证难度大等困境。故以更好地适用法律、预防纠纷为出发点。通过对苏州法院近三年的抚养类纠纷进行专项调研,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一些更为妥善处理此类纠纷的方法和对策,希望对此类纠纷的预防、对规范今后离婚父母抚养监护未成年子女的行为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满仓 《法制博览》2021,(5):170-171
夫妻双方办理离婚登记时,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夫妻共有房屋产权归属子女是常事,由此引发的纠纷也较多,由于司法实践中对该约定条款在认定和定性上观点的不一,直接影响到了法律适用问题.本文通过归纳司法实践中现存在的不同观点,进一步进行法律分析,提出对该约定条款的法律适用看法.  相似文献   

3.
贺爽  康金娉 《法制博览》2023,(23):85-87
婚姻不仅仅是男女双方感情的问题,其中还涉及子女权益保护问题。目前,离婚率逐年攀升,单亲子女的数量随之增加。离婚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物质生活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更好地保障未成年子女的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民法典》对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探望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而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探望等问题的处理十分复杂,现有规定仍有进步空间。故而本文以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为切入点,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5.
薛薇 《法制博览》2022,(30):35-37
“赠与子女财产”条款是离婚协议中最常见的条款之一。在现实中有一部分人在离婚协议生效后,却不履行赠与子女财产的义务。因法院对离婚协议中“赠与子女财产”条款的性质、适用法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裁判结果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案例的引入,从赠与子女财产条款的性质入手,探究此条款的法律适用、赠与方是否享有任意撤销权、第三人子女是否享有履行请求权等相关问题,有助于解决离婚纠纷的具体案件。  相似文献   

6.
李明 《法制博览》2023,(17):27-29
家庭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民政局的统计,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现逐年不断攀升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2020年因受离婚时间约束性政策缺位的影响,我国的离婚率从2003年的1.05‰上升到了2019年的3.36‰,年均增长了0.4‰,虽然2020年离婚率降为了3.09‰,但我国的离婚率仍处于高位,而这种高离婚率也成为时下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婚姻作为社会关系的期待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小单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为防止草率离婚、冲动离婚,调节婚姻关系,凝聚家庭家风建设,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新增的离婚冷静期制度也随之正式生效实施,社会大众对于离婚冷静期的设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人对于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否真的能起到降低离婚率的效果抱有怀疑,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实行离婚冷静期是否遵循了高效便民原则,另有一部分人认为离婚冷静期是否与法律所追求的个人自由相悖,面对各种不同声音的讨论,本文笔者将从离婚冷静期的现状入手分析,并进一步阐述离婚...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婚姻观念的转变,非婚生子女这一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与体系中对非婚生子女的立法与规定并不完善,导致非婚生子女在很多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律的公平与公正性,因此,完善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制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属于婚姻法范围中的一部分,也属于民法范围中的一部分,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侵权责任中的损害赔偿制度,最主要的区别就体现在夫妻关系上。婚姻关系出现问题,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是尽可能地把受害者或当事人的损失降到最低,是一种救济手段。而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必须要坚持法律思维和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9.
马敏 《法制博览》2015,(2):146-148
本文主要采取法条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同妻群体离婚面临的法律困境进行分析、探究,得出同妻离婚的法律困境主要有离婚理由无依据、当事人举证困难及法院认证困难的结论,并就这些困境提出完善《婚姻法》和完善证据制度的对策,希望能为同妻离婚提供立法保护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观念中,婚姻指的就是两性之间通过自由意志缔结连理并组成一个家庭的概念。如果传统思想中说婚姻代表着相互独立的男女个体从互相吸引的热恋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的过程,那么离婚就往往和夫妻感情破裂、争吵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现代人对于婚姻的不慎重、相关部门离婚程序的简化、人们对于离婚自由的认识程度加深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当前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进而引出了我们对于离婚自由与离婚自由限制的思考。本文首先介绍了婚姻的概念,然后介绍了离婚自由及离婚自由限制的概念及其合理性与执行原则,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的婚姻现状及法律原因,最后对我国离婚自由限制的实施提出了几条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离婚自由限制的高效实施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吴泷飞 《法制博览》2023,(29):85-87
夫妻共同财产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征,而司法实践中对夫妻离婚后股权分割的处理数量也逐年上升。与夫妻共有的其他财产不同,股权同时具备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因此股权分割还关系到夫妻双方利益及第三方利益的冲突。这就使得法律实务中对夫妻一方名下股权离婚分割的探讨具有非常迫切的深入研究需求,同时也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基于此,本文将以夫妻一方名下股权离婚分割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尝试分析其相关的立法现状及问题,并从理论角度提出这方面问题的立法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宋鹏 《法制博览》2023,(1):85-87
随着国家法治体系的日趋完善,做好刑法分则中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区分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内涵,分析了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设立根据及其在《刑法》中的表现形式。在探讨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的区分方法,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胡丽丽 《法制博览》2023,(29):76-78
《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充分反映出我国法律制度规范正逐步向更加精准更加细化的方向发展。此项法律的出台,能够为抵制家庭暴力提出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法律规范中,需要关注的要点包括对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对家庭暴力现象的预防和处置。关注核心要点在于,受害人主体与加害人主体两方面。但从司法实践方面来讲,家庭暴力案件会在一定程度上与诉讼离婚程序推进出现交叉。如何在这类离婚案件诉讼程序推进和案件处理中体现出《反家庭暴力法》的价值,是司法实践中应当思考的关键问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家暴受害者的离婚诉讼中,仍然存在执行难的法律困境,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到法制化社会,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对于我国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相关方面的法制事项都有着极大的改善和促进。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我国法制社会构建的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有某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成熟完善,需要进一步有效完善和弥补。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承担的法律规定相关方面的不足之处,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使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健全和完善,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即任何人都有权利能力,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行为能力。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大部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需由其监护人进行监管和保护,这就是监护制度。设立监护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监护从其本质上讲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督和照顾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即任何人都有权利能力,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行为能力。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大部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需由其监护人进行监管和保护,这就是监护制度。设立监护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台法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监护从其本质上讲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督和照顾的制度。但问题是如果侵权人恰恰就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那么他们的权利怎么行使,又怎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17.
对虚假离婚的法律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项目的法律问题,旨在通过对虚假离婚问题的分析,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便提高虚假理论的问责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行为与自我意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8000名未成年人,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者)组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和总得分都低于城市常模,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组的行为、合群、幸福因子及总得分低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躯体外貌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的行为、智力、焦虑和幸福因子及总分得分低于本地居民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自我意识状况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水平,越轨行为问题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偏僻”角落这群被称为“罪犯子女”的孩子是不幸的,只是由于父母犯罪,他们得不到一般孤儿享受的救济和扶助,被社会有意无意地长期忽视,如果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不利于教育与改造罪犯,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影响。本文是作者暑期赴北京市顺义区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中心调查所得,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认真分析,希望寻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道德关系探讨贯穿于法哲学全局,也是法学界诸多专家学者一直探讨的重要命题。法律与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本文试从法律与道德的概念、区别、联系来探讨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