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医临床鉴定中,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髋部骨折较为常见,尤其老年人突出,常因其存在自身疾病或既往损伤等原因,赔偿方对此问题会提出疑问,此时需要在进行伤残评定同时对损伤与疾病因果关系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傅博  郭佳琪  杨天潼 《法制博览》2023,(25):109-111
目的:分析10例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致瘫的成因、损伤特点,在法医临床鉴定过程中的要点。方法:对于2017年至2020年笔者执业司法鉴定所收案的10例儿童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方式、损伤特点及后期恢复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此10名5~7岁儿童均为女孩,其中9名为胸髓损伤,1名为颈髓损伤。9名儿童自诉在下腰过程中摔倒,1名儿童自诉为下腰起身过程中颈部着地。结果:10例儿童脊髓损伤原因,均为无骨折型脊髓损伤,因脊柱过伸有关,且多为脊髓完全性损伤,损伤程度较重,后果严重,在法医临床鉴定中进行鉴别诊断,因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816例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医学特征,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的研究积累素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南某省多地2013-2019年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816例,依据未成年伤者信息、动机、致伤物、案发地、案发时间、损伤类型、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并对案发地和致伤物、动机和案发时间作关联分析。结果:所涉及的案例中,伤者多为男性(86.0%)、农村户籍(72.0%);以原发性损伤(94.1%)评定多见,损伤部位主要为颅脑、脊髓(29.3%)和脊柱四肢(18.5%),损伤程度以轻微伤(35.6%)和轻伤二级(33.9%)为主;动机以激情(74.7%)为主,案发地主要在公共场所(78.9%),致伤物以锐器(48.2%)和钝器(42.0%)为主,多发生在秋季(31.2%),且晚上(34.7%)和下午(25.4%)是高发期。不同案发地中动机、致伤物和案发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有一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应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伤害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余坤 《法制博览》2024,(2):87-89
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法医学鉴定,需要具体了解损伤原因、伤情严重程度、伤情所致不良后果,进而为司法鉴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法医学鉴定展开讨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在具体了解案情、病史的基础上,进行法医学鉴定,得出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5.
李海燕  张洁 《法制博览》2023,(10):106-108
笔者在鉴定过程中,遇到右股骨多发骨折致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进行伤残等级重新鉴定案件一例。因重新鉴定右膝关节屈曲被动活动度测量值小于初次鉴定,被告方提出异议,要求Y鉴定中心相关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经Y鉴定中心分析认为,重新鉴定右膝关节屈曲被动活动度测量值小于初次鉴定,主要是受测量体位影响产生的差异,测量体位不同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不同体位下的测量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脾破裂是指人体脏器的损伤,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外力因素对脾造成的伤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法医的鉴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困难。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对外伤性脾破裂与外力作用因果关系的认定以及对脾的损伤程度的评定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李彦霖 《法制博览》2024,(7):112-114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随之逐年增长。交通事故的频发不仅会造成伤者人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还会给伤者带来严重的精神损害。伤者为了获取治疗期间各项赔偿金额,需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法医临床鉴定作为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的重点机构,其伤残鉴定结果关系到受伤者后续的赔偿数额,对伤者提起诉讼至关重要。文章以1例交通事故致右眼损伤的伤残鉴定为例,根据伤员的受伤程度及治疗情况,结合现行伤残鉴定标准进行分析,为伤者提供公平、公正的伤残等级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汪博文 《法制博览》2023,(36):106-108
尿道损伤在会阴骑跨伤或者骨盆多发骨折较为常见,此类损伤男性较为常见,女性较为罕见。本文就笔者工作实际情况中遇到的女性尿道损伤后遗尿道狭窄案例中影像分析、损伤特点、残疾后果等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得到各位同仁的建议,进而形成共识,助力相关案件的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面瘫是否继发于交通事故所致损伤的问题,本文对1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发生非典型性面瘫的伤者展开了法医学鉴定,并对伤者的伤残等级进行了评估,以及对病例损伤与交通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建议利用法医学鉴定检验、临床辅助检查、脑电图、CT、MRI等医学影像学检查,来对非典型性面瘫诱发因素进行定性,从而为相关法医临床学鉴定伤残等级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建勋  胡洁 《法制博览》2015,(2):203+202
损伤程度鉴定是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领域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现代医学专业科研领域的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长期实践来看,损伤程度鉴定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与临床医疗原则不契合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很多执行标准的落实影响到了国家法律判决的公正性。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手段来削弱这些困扰着损伤程度鉴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本文就损伤程度鉴定在实践中的问题做以阐述,并提出几点改善建议,以期为我国法医鉴定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二联体亲权鉴定也称单亲鉴定,主要用于一些因特殊原因导致仅能提取父—子、父—女、母—子、母—女DNA样本案件,通过遗传测序分析判断二者是否存在亲权关系。由于二联体亲权鉴定中缺少另一亲代方的遗传信息,特别是由于基因突变等因素导致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时,鉴定意见常受到质疑。同时,二联体亲权鉴定还可发生将无关个体错判为被检者生父的可能性,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笔者通过在多年法医物证学鉴定工作所参与的案例进行总结,对二联体亲权鉴定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杜欣欣 《法制博览》2024,(10):100-102
目的:通过分析扼颈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情况,旨在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18年6月22日至2020年6月22日期间扼颈损伤被鉴定人8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登记、归纳所有参选案件的性质、被害人临床症状以及鉴定结论等资料,探究扼颈损伤法医临床鉴定情况。结果:颈部扼伤的加害人一般为青壮年男性,且加害人的身上存抵抗伤。被害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主要为眼部窒息征象、喉部挫伤;被害者的颈部存在扼痕。结论:扼颈损伤造成的损伤主要为轻微伤以及轻伤。在开展鉴定工作时,应用规范化鉴定标准能提升鉴定结果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刀副损伤成伤机制及医疗损害鉴定要点,为同类型司法鉴定案件的办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1例电刀副损伤引发的医疗损害案件进行回顾,区分成伤机制,归纳医疗过错责任及原因力大小。结果:电刀副损伤引发的医疗损害案例最常见于腔镜手术,本次总结的医疗纠纷案件中,11例外科手术中10例为腔镜手术,最常见电刀副损伤为脏器破裂、组织烧烫伤,判定医方存在过错并担责11例,占比100%,起主要作用2例(占比18.2%),起完全作用9例(占比81.8%)。结论: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手术中使用电刀出现副损伤的案例日益增多,电刀使用导致的副损伤虽为常见并发症,但规范的仪器维护保养措施、合理的手术方案、术者熟练细致的手术操作、术中对解剖关系的准确判断等均可避免这一类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相应医疗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4.
赵环环 《法制博览》2023,(14):112-114
进行痕迹检验中指纹鉴定技术分析,需了解指纹鉴定特点、要点,分析指纹鉴定中常用的相关技术,根据痕迹检验具体需求,预设指纹鉴定方案,注重新技术应用,并在鉴定过程中注意外界、细节因素影响,积累经验,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指纹鉴定效果,为后续的案件侦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宋宇轩 《法制博览》2023,(11):111-113
目的:旨在提供鉴定案例,以供同行参考,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已达鉴定时机应尽快进行鉴定,避免因伤病关系分析争议引起重新鉴定等延误鉴定时机。方法:根据《人身损害与疾病因果关系判定指南》(SF/T 0095-2021)分析伤病关系。结果:案例1被鉴定人本次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损伤为次要原因。案例2被鉴定人本次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起完全作用。结论:在有明确颅脑外伤史的前提下,存在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导致一定的伤残后果,应评定存在间接或直接因果关系,起次要以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与审查是我国鉴定制度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相关司法案件中的重要一环,但现阶段,我国的司法鉴定启动与审查相关程序并不完善,出现了鉴定程序被随意启动、鉴定意见审查与认定过程中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本文对民事司...  相似文献   

17.
李绪周 《法制博览》2023,(3):113-115
目的:分析尺骨撞击综合的发展变化规律,探讨尺骨撞击综合征因果关系鉴定的原则及方法,为同行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例涉及尺骨综合征的因果关系鉴定案例。结果:尺骨撞击综合征为慢性发展的综合性病变,多由自身退变因素导致,但任何可引起尺侧腕部压力增加的因素均会对其发展变化产生影响,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分析自身退变程度及外伤介入时其尺骨撞击综合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彭立 《法制博览》2023,(10):103-1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在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法医鉴定案件中选取30例脊柱损伤患者,均接受MSCT、MRI检查,参照病理学诊断结果,记录MSCT、MRI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对脊柱损伤类别和伤残等级的鉴定效果。结果:MRI联合MSCT对不同类别的脊柱损伤检出率均为100%,较单一检查结果相比均有明显差距(P<0.05);与病理学伤残等级诊断结果相比,出现两例误诊,分别为将2例八级鉴定为九级、将1例九级鉴定为十级,总符合率为90.00%(27/30)。结论:MSCT、MRI联合诊断对脊柱损伤伤残等级鉴定的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下颌骨骨折致张口受限的法医学伤残评定。方法:通过法医鉴定工作过程中所见的1个案例进行分析。结论:法医工作者在法医鉴定过程中,必须结合相关影像学资料及临床检验所见,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作出伤残等级鉴定。  相似文献   

20.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案件: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并无明显的故意,或者说,从传统的犯罪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无法分析出犯罪人犯罪的原因.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一类案件中如果排除掉犯罪原因隐晦、难以发现的因素之外,绝大部分都属于青少年的“无意识”犯罪.青少年的无意识犯罪一般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犯罪人自己不能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实施犯罪行为,特别对指导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故意说不清楚,所以很多青少年在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