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乔志彦 《法制博览》2023,(12):133-135
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在民事执行过程中,对于推动查明被执行人真实财产状况起着关键性作用。从目前执行实践来看,仍存在大量案件因在执行中无法真正获得被执行人真实可供执行的财产信息,使得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无法从“纸面上”落到实处。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我国当前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立法规定,以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法院信息化系统陆续上线的背景下,通过实现案款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执行案款发放效率,但依然需要面临案款沉淀等现象发生。本文结合法院执行案款信息化管理现状,对存在的案款系统不完善、顶层设计不健全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从系统功能开发、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和风险管理三方面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助力法院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解决执行案款管理难题,为法院相关业务办理营造良好的信息支撑环境,使司法公正和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3.
骆婧 《法制博览》2022,(5):151-153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制度设计是为了平衡申请人与案外人之间的权利,真正保障权利人的利益,在案外人滥用该权利的情形下会给申请执行人造成利益损害.继续执行责任保险是法院与保险公司共同探寻的新型保险产品,现如今,继续执行责任保险又有新的演变形式,由责任险演变为保证险,对于这一新变化进行深入解读和认识,厘清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有...  相似文献   

4.
张杰  刘晓文 《法制博览》2023,(1):109-111
如今,我国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阶段性目标已实现,但个人负债问题依然存在,仍有大量执行不能案件。构建个人破产制度对于切实解决执行难、完善破产法律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实际,破解我国个人破产制度面临的困境,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应重点建立自由财产、破产免责、人格破产与复权等制度。  相似文献   

5.
黄海骠 《法制博览》2022,(15):102-104
金钱债权案件执行中,执行法院查封被执行人房产后,被执行人以查封房产系其唯一住房、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所必需住房为由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主张不能处置该房产的情形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规定》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上述"一套房"案件中,应当根据案件的执行内容和房屋的具...  相似文献   

6.
李璨 《法制博览》2022,(2):97-99
信息化建设是破解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技术性措施,其在提高法院执行工作协同性、保证法院执行效果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信息化建设对法院执行工作开展的影响的基础上,就当前我国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为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出发完善法院执行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内容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蕾 《法制博览》2014,(1):243+242
当前,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建设,不能完全和现有的法律制度脱离,更不能背离实际的法律程序,否则融入不了现有法律框架,更谈不上改革。基于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的处理,纳入到我过执行机构的权力范围内,因此,对执行异议制度的完善应建立在当前的执行机构的模式的基础上,不然,会导致执行机构的基本构造和职能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法院审理、执行的改革道路上,根本性的变革是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8.
许君鞅 《法制博览》2022,(15):86-88
我国现行保全法律未对保全申请人在执行阶段财产分配当中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申请人的权利缺乏保障;被保全财产只能由首先做出查封决定的法院处置,违反司法效率原则的要求;在未赋予申请人优先受偿权的情况下,将申请财产保全的金额限定在诉讼请求以内不合理.本文对如何完善立法解决这些问题做了初步探索,认为应给与申请人在参与分配时一...  相似文献   

9.
行政非诉执行裁定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已有规定,却忽视了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救济。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救济制度现状的探析,从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等角度,提出了当海事法院的专门法庭违法受理非诉行政执行申请,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准许执行的行政裁定时,行政相对人如有异议,根据基本的法治理念和通过案件审查的准确性、公正性角度考虑,寻找私人权益在我国非诉海事行政执行案件中存在的救济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民事合同纠纷的执行占了民事执行工作乃至执行工作很大比例,民事合同纠纷执行难不仅影响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对司法的信任;而且也不利于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执行难已经超越司法领域,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规定不完善而致使执行工作难以操作的因素,也有当事人的风险意识不强、执行协助单位不配合等社会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执行难",从社会的角度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叶竹盛 《南风窗》2013,(8):28-30
自1999年中央发文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起,10多年来,"执行难"一直成为决策层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司法顽症之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透露,2012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219.6万件,执结1203.9万件,执结率接近100%。从数字来看,长期受到诟病的法院判决"执行难"问题似乎已经得到很好解决。但  相似文献   

12.
1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不能适用调解,但仍给出了一个近似于调解的解决思路,即该法第五十一条(现行《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案件被做出判决或者裁定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虽然是否准许撤诉的裁定权在于法院手中,但是否行使申请撤诉权则由相对人决定,故而在司法实践中,部分行政案件会以“原告撤诉”方式进行处理。2014年及2017年《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正时均作出部分调解规定,但在学术争论中,对于该种制度的完善仍存在不同见解。本文将从行政诉讼和解概念、构建正当性、构建途径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3.
法院的执行工作主要是由审判业务部门负责并执行的,但是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如何做好各个部门的沟通,如何协调好业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列举一个民事案件的整个审判过程,指出在审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从审理前,审理中,审理结束后等相关问题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旻 《法制博览》2023,(17):139-141
受到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中,男女也并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平等。在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如何完全消除性别的不平等差异,一直是社会各界追求的根本目标。本文从夫妻财产制度平权的历史演进入手,思考了夫妻财产制度中的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关系,之后对当前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性别平等进行了检视,并针对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提出了完善路径,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财产制度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予以减刑时,由执行机关根据罪犯的改造表现,依法确定提请减刑幅度,报人民法院审查裁定。据此,罪犯提请减刑的幅度以及最终获得减刑的幅度分别由执行机关和法院依法决定,实践中,如果罪犯在法定减刑范围内自行申请减少减刑幅度的,执行机关和法院应如何处理呢?笔者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刑罚执行监督是一种监督活动,我国将监督权力赋予人民检察院,由人民检察院来监督司法执行机关的工作,以刑事监督立法为依托,依法监督侦查与审判的过程,确保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与劳动改造过程的公平、公正。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刑罚执行监督仍旧暴露出许多问题,在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上没有具体细化,因而影响着刑罚执行监督的有效实施。在此,本文将针对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三方面探讨如何细化与完善刑罚执行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一、少年犯缓刑保证金制度的重新提出几年前,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中,一些地方法院,从完善我国少年缓刑制度和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根本目的出发,进行了少年缓刑保证金制度的探索,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缴纳缓刑保证金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在试行过程中,没有统一完备的制度规范,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少数法院将适用缓刑保证金的范围扩大,个别法院似有“乱收费”之嫌,等等,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最高人民法院遂于1993年下半年明令停止试行.然而,缓刑保证金制度的试行客观上是对现行缓刑制度执行的重要补充,试行中也取得了不少成效,其不完善之处也可改进,两年的思索后,笔者感到,现在有必要将这一有争议的问题重新提出,再次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探望权执行难的表层原因体现在执行手段有限、执行对象特殊、协助执行主体单一、父母关系不睦等方面,深层原因则是:探望权的利益主体错位;离婚诉讼中过度对抗导致夫妻矛盾更加激化,影响探望的实现;探望作为手段取代了探望本身的目的,探望方式简单机械。应以儿童福利为中心,重新构建探望的权利义务体系,从源头上缓解父母的对立,减少执行障碍,充分发挥社会的协助作用,强化阻碍探望权执行的制裁措施,以确保探望权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15年美国德克萨斯州贫困者辩护委员会联合科尔马县和县刑事法院合作试点实施了选择辩护人模式,允许贫困被告人根据法院提供的律师名单选择法律援助辩护人。试点结果显示选择辩护人模式对提高法律援助辩护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国,法律援助案件辩护质量不高一直是刑事法律援助的顽疾。该问题的形成既源于法律规定的漏洞,又与指派辩护人模式的固有缺陷有关。选择辩护人模式改革的成功为我国解决刑事法律援助辩护质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借鉴选择辩护人模式的合理内核,从国家责任、律师资源和权利保障三方面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进行完善,以达到改善刑事法律援助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对于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不甚普遍,而现有的某些地区对该制度的实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在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就贪污腐败来说,我国近年来此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实践证明,该制度实有存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即使是在某些已经试点的地区,该制度也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无论是从公务员财产的申报主体、申报范围、申报执行主体、还是从申报结果的透明度、责任追究程度方面来看,其缺陷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