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海平 《法制博览》2023,(21):97-99
身份认证对公证行业十分关键,但传统的身份认证和电子身份认证存在着数据存储不安全、信息泄露、难以验证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点解决这些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个人身份信息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上,实现身份认证和身份信息的授权管理。公证行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公证证书的存储和验证,提高公证的效率和可信度。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多方共享数据,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在公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马东硕 《法制博览》2023,(18):50-52
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为司法工作的变革带来了更多机遇。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部分地方的各级法院及各互联网法院相继建立了类似的电子数据平台,并完成了对上亿数据的存证固证工作。尽管区块链技术为我国司法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并存在适用上的不足或亟需规制之处。因此,除了持续推进技术进步外,更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本文拟围绕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及特征展开,并就其在司法中的应用现状和困境展开论述,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世茹 《法制博览》2024,(2):130-132
近年来,随着数字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区块链技术逐渐兴起并迎来了应用时代。区块链技术为智能合约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区块链智能合约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在司法、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得到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区块链智能合约作简要介绍,明确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特征和属性,进而主要对区块链智能合约履行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静 《法制博览》2024,(2):115-1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公证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限制。传统公证需要当事人亲自到公证机构办理,涉及时间、空间和成本等方面的限制,不够便捷高效。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零接触公证作为一种创新的公证方式应运而生。零接触公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操作和远程验证的一种公证方式。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电子签名、数据加密等技术,当事人在不同的地点完成公证的申请、审核、证明材料提交、签署等环节,实现公证过程的零接触。零接触公证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公证的便利性和效率,符合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零接触公证的法律框架和实施机制,以期为相关立法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圣烟 《法制博览》2023,(35):88-90
当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证业务办理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创新与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公证业务办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公证机构和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助力公证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滢 《法制博览》2022,(10):152-154
本文在文献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的应用下,以区块链为视角,P2P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一金融犯罪为个案进行金融犯罪治理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运用区块链具有的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的数据结构,构建利用P2P网贷平台进行违法犯罪的治理体系.在网贷平台非法行为泛滥的大环境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奠...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公民的法治思维也在不断的提升.而在起诉应诉的纠纷解决中最重要的就是证据的提供以及法庭中的举证质证环节.在证据方面,我国不少的当事人愿意提供由公证处做出的公文书证或经过法定程序所进行的公证.原因在于《民事诉讼法》第69条之规定.而是否因为遵从了公证证明程序而提供的公文书证在法庭中即可以...  相似文献   

8.
白笑敏 《法制博览》2024,(8):112-114
本文主要研究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遗嘱公证细则》第三条规定,遗嘱公证是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立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存在立遗嘱人自身、公证机构两方面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文提出了防范措施,以提高遗嘱公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王亚蓉  刘晨燕 《法制博览》2022,(14):142-144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隐蔽性等特征,因此这项技术为大数据时代带来美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法律风险.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犯罪也愈发猖獗,犯罪手段逐渐趋于智能化,其多样化程度已经超出我国法律的规制范围,对此我国《刑法》应当针对区块链金融犯罪做一些变通规定以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相...  相似文献   

10.
范向东 《法制博览》2023,(24):127-129
当今社会,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高度发达,公证行业也应该顺应时代,转型升级。在线公证可以很好地实现程序便捷化,提高公证效率。在线公证依托大数据搭建互联网业务平台,通过不断改革,使在线公证客观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时代,在线公证既是行业的新趋势,同时也给公证行业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顾列平 《法制博览》2022,(11):102-104
公证法律意见书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社会上对公证的认知,还没有上升到能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的层面上,而是局限于传统公证业务.但我们应该看到,新时代背景下公证法律意见书的实践与拓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公证法律意见书改变了单一证明的工作方式,拓展了公证业务领域,为公证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有为才有位",只有加强公证人...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区块链技术大火,包括央行等不断推进区块链应用。但披着区块链外衣的"炒币"诈骗也时有发生。区块链技术专业性强、不易懂,容易被"套路"。为防止大家中招,我们梳理了五条"小贴士"。  相似文献   

13.
徐尖新 《法制博览》2023,(11):102-104
电子化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既顺应时代要求,又符合公证制度发展趋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机制,本文从梳理电子化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当前电子化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电子公证服务运行提出完善电子化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意见建议,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发挥公证制度的优势作用,提高法律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4.
赵苗苗 《法制博览》2022,(11):114-116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证法律服务要不断与时俱进,主动迎接变化与挑战,不断增强公证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公证的需求.基于上述研究,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下公证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题进行分析.首先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公证法律服务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然后指明当前互联网对公证法律服务体系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最后从互联网与...  相似文献   

15.
杨星悦 《法制博览》2023,(14):55-57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特点,这本是区块链的优势之处,但也让它极有可能成为企业间新兴共谋垄断的工具。区块链应用中的共谋行为与传统共谋垄断行为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通过控制算力的方式来实施垄断或是利用智能合约签订垄断协议等。这些都对传统反垄断法下的执法监管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市场界定、支配地位认定和协议形式上都出现了目前反垄断法的不适配。在区块链中规制共谋垄断行为,就应当从革新市场界定的方式开始,实施创造性新型监管工具与监管模式,维护区块链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推动区块链技术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服务于社会的应用面愈发扩展,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数据开发利用、征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出现了区块链技术的身影。本文的目的在于反思律师行业现存的问题,探索通过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律师行业中积极寻求提升律师行业自治的技术基础及拓展律师业务的延伸空间。首先,从律师行业的行业背景及技术革新两个方面阐述律师行业创新与发展的瓶颈以及引入新技术以促进律师行业改革的想法;其次,介绍区块链技术的作为分布式账本的工作原理、去中心化的特征及根据去中心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分类。并思考如何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加律师个人的自治权、律师在智能合约领域的业务延伸方式,研究区块链在法律服务领域应用范围的拓展;最后,建议律协应积极推动技术融合,并强调社会应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举 《法制博览》2023,(27):100-102
公证证据因其推定的优越性和强势性证据效力,在民事诉讼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存有瑕疵的公证证据的发生机理和存在样态多种多样,不同法院在是否采信上存在不同的立场,导致司法判断无法达致统一,影响了公证证明制度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为尽可能统一司法裁判,提升司法效益,进一步明确采信原则、解释论上力求统一司法认知、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规范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穆长江 《法制博览》2023,(3):107-109
公证制度作为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发挥“沟通、服务、监督、证明”功能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和发展非诉职能。基于公证机构一直以来深耕于民商事领域,拥有专业的调解人才和调解土壤,有利于遏制纠纷的发展,公证调解应积极对接人民法院,投身于多元化解纷体系的构建。但公证活动长期活跃于无纠纷及纠纷较小领域,因此,公证机构与法院对接开展调解工作,如何参与并转换思路化解纠纷,平衡各方利益进而获得社会认可,这是困扰公证人员的难题。本文从公证调解的优势出发,分析当前公证调解在发展中遭遇的困境,提出对应解决路径,以期为公证调解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肖大燕 《法制博览》2015,(2):209+208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继承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因有限责任公司存续期间股东死亡而发生继承人继承股权的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司法》第76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突破了以往的继承客体,由单一的财产性权益继承扩展到包括股东资格在内的权益继承,是对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保护的一大进步,也为办理股权继承公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下面笔者就股权继承的法律依据、理论基础以及在办理公证时应当审查的重点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公证的证据是公证机构据以查明真相的关键要素,是法律依据的正确应用,可以说证据和证据的收集在整个工程过程事件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公证实践中,公证证据有瑕疵是公证出现错假证的重要原因。公证管理机关对公证文书审查复核确定为错证、假证的,问题大部分出在证据材料上。所以作为一个公证人,在公证证据的收集过程中整理出公证实践公证有关点,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的关键。而在现行的公证实务中,由于目前的公证证据规则不完善,仍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