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由此,财政亦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是发挥农业农村公共属性和正外部效应的基础,是协调农村中个体需要和群体需要以及社会公共需要之间矛盾的基本机制,是乡村振兴各要素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和有效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发挥财政对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需要建立现代的农村财政制度,建立乡村治理中中央与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的现代预算制度,完善农业农村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对财政要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财政本质是构成财政要素的内在联系。财政要素的形成有其历史过程,应对财政与公共财政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要对财政分配目的进行新的概括,即其目的是满足能体现国家(或政府)职能的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分配所凭恃的主要是政治权力,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和范围内,财政收入也运用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力。我国要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同时要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覆盖的范围大而无当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两改一建"的重大进展,初步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分配体制(收入划分)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支出管理),形成了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从当前情况看,政府财力与事权、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财税体系等仍然影响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增加,成为完善财政体制的体制性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协调配置政府财力与事权,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层级;调整规范政府间收入划分,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财力保障基础;创新税收征管体制,健全财税运行体系;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摆脱基层收支困境.  相似文献   

4.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治理理念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促使着财政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回溯我国财政治理理念的嬗变过程并归结其内在逻辑,可以发现,现代财政治理的价值意蕴主要涉及导向性与服务性、多元性与民主性、法治性与规范性、科学性与公平性以及联动性与开放性等五个维度。由此,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的行动路径包括:与时俱进地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发展财政治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稳步推进财政治理的法治化建设;构建科学公平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协调联动”“开放包容”,努力展现“大国财政”的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财政活动是一种国家活动,其基本职能是凭借国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财政分配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决定了财政活动必须以国家权力为保障,以国家法律为依托,不如此便不能保证财政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财政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为依据,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一个国家的法治程度愈高,这一特征就愈明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依法治国步伐的加快,我国的财政法制建设也愈来愈快。 9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一部财政大法,仅有《国…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34):57-57
民主财政是相对于民生财政而言,民主财政以规则和程序为导向,政府关心什么当然重要,但是依据什么样的程序和规则加以实现更为重要。所以,在民主财政下,规则是高于目的的,而且民主财政的基础不是政府的权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地方财政在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时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均等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面对这些要求,地方财政的资本运作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绩效管理能力受到挑战。地方财政应积极加强这些能力建设,更好地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黄剑川 《当代贵州》2014,(34):36-37
正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当"钱袋子"的家、作"钱袋子"的主,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实质体现。国家财政的"财"即是钱,"政"就是政治,两者紧密相联,体现了财权与政权的统一。而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收支计划,是现代国家财政的核心,也是国家运用公共权力配置财政资源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家的"钱袋子"。  相似文献   

9.
民生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0.
概念体系的混乱和理论分析框架的缺失使得不少财政支农绩效研究和争论似是而非、答非所问、失之偏颇.文章试图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入手,通过厘清区域财政支农的基本概念,全面梳理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基本要素,挖掘区城财政走农资金配置绩效的内涵和实质,为开展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姚鹏 《学习月刊》2013,(22):46-46
县级财政是基层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和财力保障.也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山区贫困县建始的实际.分析当前全县财政保障能力的基本状况和保障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探求提高全县财政保障能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汪湖泉 《求实》2016,(8):50-56
社会救助的精准实施是公共治理运行方式与脱贫攻坚目标体系的有机结合,强调以主体规范为调整重心,充分结合公民、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各自行为规范以及责任规范的特殊性,以社会救助相关法规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来保障我国贫困治理的高效、全面和可持续。公民救助权利的精准保障应当从提升贫困认定标准的全面性、对象识别程序的准确性以及救助措施的回应性三个平衡维度着手。国家权力垄断性管理走向行政服务与社会自治共存,社会救助权力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要求调整政府间救助给付责任关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整体性制约,提升救助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也应当通过适当的法律激励机制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4.
对于30年来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必须放到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决定着财政体制的走向.30年来中国财政体制变迁始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继而是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下一步将致力于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普遍受益是评价和把握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准,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确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公民依据该条例,通过申请财政信息公开,包括财政预决算编制的公开、财务账目和审计结果的公开以及执政党活动经费的公开等,推动政府(党)的财政公开,这对防止权力滥用、遏制权力腐败以及结束党政不分均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力地促进政府(党)的活动实现公开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财政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构筑县级财政安全防线的重要屏障,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山西省作为典型案例,以财政省直管县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财政分权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平衡度的政策效应。采取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PSM+DID)的方式,识别出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比的因果处置效应,并从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机制、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压力机制三个角度验证了因果处置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显著提升试点县6个百分比的财政收支比,且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这一结论在通过改变计量方法、更换样本以及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从财政体制改革角度为认识地方财政安全提供了解释路径,为持续推进和深化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财政逐渐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和现代财政转型。与财政转型相适应,新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也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高度集中管理的体制;二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分成制为主的财政体制;三是改革开放初期至1993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四是1994年开始推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财政体制70年变迁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中央政府是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的主导力量,服务国家中心工作是财政体制变迁的主线,财权与事权相一致是财政体制变迁的原则,法治建设是财政体制变迁的重要保障,统筹兼顾是财政体制变迁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8.
李昕 《世纪桥》2008,(2):76-77
满足农村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取消农业税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许多问题,而探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胜 《探索》2011,(1):94-99
本文考察了分税制以来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状况,发现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存在着增长不稳、支出上移、功能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区域财政收入的不均衡性、财政支农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农业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农民、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内部关系这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市场衔接、分工协作、激励引导、内在约束、监督调控五大提升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机制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政治自由观界定了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的法律限度。康德政治自由观中的正义原则是道德自由观中的自律法则的外化。道德自律法则为康德在社会政治领域中探讨个人自由的正当性和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