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的美国各种刑事司法制度之中,较为耀眼且特别的要数辩诉交易制度。从美国漫长的刑事司法发展的历程来看,辩诉交易可谓是起着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美国有美国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我国也有我国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套刑事司法制度。在我国新一轮的司法改革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俨然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环。值得一提的是,辩诉交易与认罪认罚从宽,咋一看上去,似乎两者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但二者的内容与本质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两种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二者的不同,同时提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吸取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精华,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2018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正通过并同日颁布施行。其中新增设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制度正式纳入刑事诉讼轨道,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当下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虽该制度在部分地区已经试行一段时间,但因尚未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条文的理解和运用在司法实务中仍存在部分争议。本文试图讨论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立法和司法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速裁程序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也被赋予了较大的期望。由于犯罪种类的增加及犯罪轻刑化趋势的出现,改变纠纷解决手段是目前倍受推崇的方式之一。本文将从制度的前提审视入手,对相关问题作出探究。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17,(36):65-66
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修复社会关系。自速裁程序试点后又推进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将对刑事诉讼工作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5.
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两高在18个城市开展刑事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后,2016年9月3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两高在这18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这其中量刑建议显得尤为重要,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量刑建议对于公诉机关而言又是一道考验,这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从试点实施至今,效果显著,这项制度对于我国推进法治建设无疑是锦上添花,现阶段属初级试水阶段,所以在司法实务中免不了遇到许多问题,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只有逐步改进,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的螺旋推进,才可能真正的实现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高效打击犯罪,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是对法庭量刑具有预决效力的实体性权力。检察机关提出公正、精准的量刑建议,是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良好运行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践中,量刑建议工作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本文认真查找原因,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17,(8):176-177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认罪意味着承认罪行,认罚意味着接受刑罚种类与刑罚程度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宽只能对刑罚从宽,罪名不能从宽。认罪是从宽的是非条件,认罚是从宽的幅度条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属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该制度适用于所有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闫广涛 《法制博览》2024,(9):109-11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已被确认,随着制度的完善与应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逐渐提升,为科学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需对其实体性进行确认。基于此,本文首先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现状,从正当性依据、法律依据来源、价值理念要求三个角度,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体性表现要素,进一步结合认罪认罚实体从宽讨论保持刑罚理性的要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出台则为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契机,二者不仅在司法理念以及价值追求上契合,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契合性。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一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8,(12):143-144
从我国的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并没有在刑事诉讼法中确定专门的认罪案件审判程序,而认罪案件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再应用常规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以此来实现宽严相济原则的实现,也能够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刑事案件认罪人法从宽制度的应用,本文就对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于促进案件繁简分流,节约司法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得职务犯罪案件相关对接机制发生改变,有必要对职务犯罪案件能否适用认罪认罚,如何适用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要制度,运用该制度时需要充分了解提升办案效率以及特殊人群保护制度之间的联系。而认罪并不需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对自身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有着充分且详细的了解,而认罚则指的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能够主动接受司法机关对自身所判定的惩处,而且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是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从宽处理。本文主要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在繁简分流、提升诉讼效率、缓解办案压力等方面功能突出,但随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逐渐完善,被害人的权益保障问题也越来越有待于优化.可以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充分保障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有效行使救济权等,重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实现被害人权益保障实质化、人性化、法制化,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  相似文献   

14.
陈楚楚 《法制博览》2022,(32):114-116
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创新。一方面,该制度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刑事犯罪结构变化这一现实国情的,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其是遵循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规律的,有利于提升诉讼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案件繁简分流。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推进,如何让其能更大程度发挥正面效应,本文以基层A检察院实践现状为切入口,展开相应的微观探析。  相似文献   

15.
新《刑事诉讼法》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为一项重要原则,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但对于判决后,被告人滥用上诉权的情形没有具体规定,需要从行使条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设计具体的程序规则,完善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案件呈下降趋势,但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仍在高位徘徊,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是建立在控诉机关指控被追诉人有罪的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延伸,适用于多数案件性质,广泛存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明显有别于域外控辩交易制度.控辩交易制度是为了化解美国早期刑事...  相似文献   

17.
叶夏青 《法制博览》2022,(22):107-110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在刑事司法领域新案情与司法现状之间产生新矛盾,也在迫使着司法体制改革,以回应目前案件积压的问题。从实质性和程序性的角度来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开创,无疑对促进案件繁简分流帮助颇大。该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矛盾也有正面帮助。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研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际运行状况,发掘该制度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最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基于此,刑诉法上首次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这一制度。然而,无论是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在实践运行中,认罪认罚从宽这一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侦查阶段是否可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被追诉人认罪认罚是否出于自己的内心真意等等。对此,笔者将选取其中的一点,即从侦查阶段是否可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一问题出发,陈述一些学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进一步阐释认罪认罚从宽在侦查阶段应用的正当性,并对该制度在侦查阶段的适用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体现出我国司法案件办结的公正性与时效性,能够有效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进一步促进司法资源配置的优化。文章解析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独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不仅是全面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键举措,故创建独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势在必行。通过独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可以实现人权保障价值、程序正义价值、程序简化价值以及程序公开价值的统一,使其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本体上看,独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包括启动时间与方式、协商内容与方式、结果确认等运行要素,以此夯实独立性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构建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还需强化配套机制建设,包括构建相对独立的自愿性审查程序、确保认罪认罚证据开示及同步录音录像,保障控辩双方的撤回权、协商结果的上诉与抗诉、强化认罪认罚案件庭审程序的实质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