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21,(5)
"祛魅"是一个去神秘性、去神圣化的过程,哲学"祛魅"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二重性。艾思奇的哲学"祛魅"之路包含着正反两个途径,一是从反对过去错误思想入手,要剔除人们对世界无力把握的心理和对过去统治阶级所假造的力量的畏惧;另一个路径则是从正面入手,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传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正为什么要入党?这个问题,每个党员在入党时都回答过,不少人还能声情并茂地讲述一段家族史。然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认为,很多大学生谈到的入党动机都是"大而无当、无比正确的废话"。他在个人微信号上写了一封信,批评"从小爷爷对我说"的入党动机,而认为"你入党应该是你自己的事"。徐川的信火了,更火的则是这封信所引发的讨论。不用回避地说,入党可以给年轻人带来许多"实惠"——比如,在学校里获得参加党员活动的机会,毕业求职时给自己的简历  相似文献   

3.
曹璐  尹忠华 《侨园》2023,(1):38-40
<正>社火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先民对土地与火的祭祀。《礼记·祭法》载:“共工氏……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的立身之本,先民把土地与火视为神灵而加以崇拜,并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习俗,以求祛瘟压邪、求福纳祥。地处太子河上游的本溪,煤铁资源丰富,中原人纷至沓来,溯太子河而上,小市、本溪湖、  相似文献   

4.
改革和我     
这几年,口里讲的,报上颂的,歌里唱的都是改革.可我常常问自己, "改革"意味着什么呢?我不禁怀着童心,悄悄爬上历史舞台,去掀开帷幕,探个究竟. 在中国,五十万年前周口店的北京猿人用"燧木取火"取代了人工藏火,加速了人脑的发达,这是改革.北宋王安石的新政变法,促进了农业水利与商业贸易.这也是改革."洋务运动"产生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江南制造局.1898年的"戊戌变法",虽然被顽固派势力扼杀在  相似文献   

5.
正喝火令思心雪白灯如旧,车稀辄未深。恨生窗上乱人心。忍顾十载魂绕,来去空追寻。昨夜梦又见,惹泪湿衣襟。相思怨起最难禁。单亲妈妈的周末,是比平时更紧张的工作日。就算想睡个懒觉都不行。生物钟刻板地把洁从睡梦中唤醒,等她的意识稍微清楚些,就仿佛看见积攒了数日的大宗家务,成堆的脏衣服、零乱的房间早已候在那里。  相似文献   

6.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喝咖啡是一件轻松愉快的好事情. 把生活中的"喝咖啡",用在政治上,始于何时,无法考证.据说,香港廉政公署在反腐败调查中,往往把公务员和有关官员请来喝咖啡,试图在宽松的氛围中核对有关事实,搞清相关问题,于是"喝咖啡"成了廉政谈话的一种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9月4日的凌晨,姚芳的朋友圈突然火了,她发的一条信息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得到近百位好友点赞和评论,还有一些人直接跟她私信,大有彻夜长谈之势。这一话题也在生活中继续,姚芳的朋友同事见到她后都会主动提起,跟她深挖细节。人缘颇好的姚芳感慨:"这都是爸爸《心灵有约》的魅力啊!"暖亲情中的"硬约束"在深圳的家中,记者见到了  相似文献   

8.
陋习很伤人     
<正>长期以来,劝烟斗酒、贪享美味、随地吐痰、餐桌训子等陋习被人诟病,因为这不仅是健康事儿,更是影响文明形象的"国际大事儿"!劝烟斗酒:做不了好汉反成病汉"兄弟,抽一根吧!没事,就一根!"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劝烟下,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口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杯酒论英雄式的斗酒,喝坏了一个又一个"好汉"。用酒量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男子汉气概很不可取!酒量不过是代表一个人对乙醇的代谢能  相似文献   

9.
徐培培 《各界》2008,(4):21-23
汪精卫叛变投敌,一直是历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投敌的原因、情形等,随着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死亡,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陶希圣,算得上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逃敌复归,对汪精卫和自己的行为留下"毒酒论"之说:好比喝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发觉是毒酒,不喝了;汪精卫喝了一口,发觉是毒酒,又索性喝下去.……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2,(6):38
夏季天热,人易上火,产生烦躁,做推手搓臂动作,可以祛火除烦躁。推手搓臂:端坐位,两手伸直,掌心相对,平托于胸前,用右手食指从左手中指末端沿手掌中线推移,至肘窝中点,做25次;用右手食指从左手小指尖端沿手掌靠身体侧一线推移至肘窝,  相似文献   

11.
米飞飞 《侨园》2016,(4):20-21
正瑞典是个风景如画、环境优美的北欧国家,而且人人都爱喝咖啡,咖啡消耗居世界第二位:就是这样一个到处飘着花香和咖啡香的富裕小国,对令各国都头疼不已的垃圾却青睐有加。本国不够用,还要千里迢迢从欧洲各国进口。直至将其巧妙变成"黄金"!  相似文献   

12.
张允和在世时(注: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去世,享年九十三岁),我们上午下午都喝茶,有时喝清茶,有时喝英国红茶,有时喝咖啡。我喜欢喝咖啡,她喜欢喝好的清茶,“举杯齐眉”。  相似文献   

13.
常有人问我,市场上的水五花八门,你说喝什么水好?我回答他:如果当地的自来水能够达到卫生标准,喝烧开的自来水最好,既安全又实惠──环境卫生专家陈昌杰 对于中国人来讲,温饱问题已 经解决,身体好,不得病是现 代人的追求,而一个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却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喝水的问题,你别误会,并不是没有水喝,而是现如今水的种类五花八门,搞得人们不知喝什么水好。走进商店你就会看到,矿泉水、纯净水、各种饮料应有尽有,大街上,时常能看到正给各家各户运送桶装饮用水的车辆。为什么在家家都有自来水的今天,人们要舍近…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08,(6):47-48
自王老吉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单笔最高捐款额度之后,王老吉的市场一火再火。这几日不断有王老吉在市场上被卖断货的消息传来,很多消费者都对王老吉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5.
林蔚 《瞭望》2006,(36)
最近,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引起了笔者不小的兴趣:2006年1到5月,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乳品消费量为2.14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真没想到,经过多年的倡导,时至今日,国人奶消费水平仍这么低。看来,中国人可能真的不喜欢喝奶,尽管营养学家都说“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物”。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理解。对于大多数中国人(主要是汉族人)来说,奶确实不是传统食物。欧美人使着刀叉,就着面包、牛排喝牛奶,怎么看怎么顺眼,可想想,如果就着碗炸酱面或就着锅酸菜炖粉条子喝牛奶,那感觉能谐调吗?不仅如此,比起欧美民族来,中国人的胃与牛奶也少几分亲和。喝奶、尤其是空腹喝奶喝得胃不舒服,是许多人都有过  相似文献   

16.
正"祛魅"(disenchantment)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领域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都显现出理性化或合理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一般政治、现代政治更多地被学者以一种"技术路线图"的方式加以考察。从某种意义上说,韦伯同样如此,正如他将现代政治理解为理性的官僚制有的译成科层制)一样。然而,韦伯绝不仅仅停留在"客观性"的阐释基地上,他同时还是"价值观的旗手",给政治生活以伦理审查,深刻地揭示出现代政治的道  相似文献   

17.
正缘起在自媒体风行和娱乐至上的时代,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句走心的话语、一个随手拍的照片都有可能演绎成一部网络大剧。2017年末,"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百度说: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于是乎,从"佛系青年"这样一个词又引申出了"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父母"等一系列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王磊 《党政论坛》2010,(2):60-60
常听人说:人多力量大,连三个臭皮匠都能顶个诸葛亮。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在有些时候,事实未必如此。就拿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来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而三个和尚却没水喝。不是人多力量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谁都不愿吃亏,谁都在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于伪满洲国实施"内部统辖"制度,通过在伪政权中安插大量的日系官吏,推行总务厅中心主义和次长中心主义,实行"火曜日"会议制度,将伪满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一切权力都紧密地掌握在他们手中,推行日本的侵略政策,东北人民从此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经历了14年的亡国奴黑暗岁月。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写一篇短文,曾经称赞电影《红高粱》插曲中的几句:“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好一个“见了皇帝不磕头”!但文章寄出,转而一想,这要以喝了“十八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