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糊涂的母爱     
母爱是无私的、圣洁的、伟大的。然而,在郑州市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得知自己的儿子吸毒上瘾后,她不是将儿子送往戒毒所,让司法机关帮助戒毒。而是大肆贪污公款供儿子吸毒,替儿子交罚款。再后来。她为了挽救吸毒成瘾的儿子,竟突发奇想。决定以身试“毒”给儿子作个戒毒的榜样,可没想到自己也踏上了吸毒这条不归路,到头来与儿子成了“毒友”。为吸毒。在短短的一年中,身为单位出纳的她竟大肆贪污公款达45.2万元。  相似文献   

2.
小正  春鸣 《当代广西》2013,(2):60-60
温州市鹿城区一位姓季的妈妈发现两岁的儿子身上有淤青,怀疑儿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为了“搜集证据”,她买了一支录音笔,让儿子带着去幼儿因。有网友感慨:难道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也要上演“谍战剧”了吗?  相似文献   

3.
“为了儿子不受罪,我甘愿服刑!”庭审中,身为14岁少年母亲的何士俊双手捂脸,泪如雨下。2005年7月,这起备受世人关注的杀子案作出一审判决这位母亲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是什么原因让她狠心结束儿子的生命呢?又是什么原因让300多名同村村民坚持不懈为这位母亲联名求情?病儿“安乐死”后,她能“安乐”吗?为儿治病,她苦不堪言何士俊住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乡农村,家境贫寒。22岁时嫁给了本村的青年教师孙某。婚后丈夫教书育人,她操持家务,夫妻恩爱有加。1990年8月16日,何士俊的儿子晨晨出生。儿子的降生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带来了欢笑,也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个同事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某汽车公司工作。不久前,儿子说公司分配给他一辆“内部价”轿车指标,比市场价低20%,因他不想开车,便委托他妈找个买主。她问我要不要?我算了算,“内部价”比市场价要便宜两万多元钱。而且这个“内部价”肯定还有“水分”,否则她不会这么卖力向我“推销”。她还说,她儿子所在汽车公司的员工每人都可享受一次性的“内部价”指标购买本企业生产的轿车,有了车还可享受每月数百元的“汽油补贴”。许多人听说这事后,都羡慕她儿子找了个好单位。其实,“内部价”不是新鲜事。在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几乎都有向…  相似文献   

5.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6.
漫画与幽默     
尝尝味道   学期最后一天,孩子们都给老师带来了礼物,花店老板的儿子送给老师一束鲜花,糖果店老板的女儿送给老师一盒精美的糖果。   然后,酒店老板的儿子带来一只沉甸甸的大盒子。老师把盒子提起来,注意到底部还有液体渗漏出来。她用手沾了一滴,放到嘴里尝尝。“是白葡萄酒吗 ?”她猜测说。   “不是。”那个男孩回答。   她又尝了一滴,问道:“是香槟吗 ?”   “不是。”小男孩说。   “我猜不着了,”她说,“是什么 ?”   “是只小狗。” 绝妙的反问   一位父亲开车送 9岁的儿子上学,路上他问儿子喜欢上哪所中…  相似文献   

7.
寒冬腊月,张燕蹬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去购买年货。“春节快到了,又有一个儿子要从看守所回家,我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她话中的“儿子”是她收养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诚实 爸爸:“你吃苹果问过妈妈了吗?” 儿子:“问过了。” 爸爸:“不准说慌.否则我要揍你!” 儿子:“真的问过了,她说叫我不要吃。”  相似文献   

9.
苦乐由自己     
<正> 三五知己聊天说起一个女人。她是极普通的一个人,在一家工厂上班,其貌不扬。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恋爱、生子。这些她和许多女人都一样,不一样的就是她特别依赖老公。事事必问老公,大事小事都在说“回家问问丈夫”,买把电扇买把筷子也要老公陪她去。和别人聊天,三句不离自己的老公。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全部心思又放到了儿子的身上,每天为儿子的生活起居忙  相似文献   

10.
角色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敏说过一个她和儿子的故事。一天,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工作忙,放学就不要接我了。”事实上,王敏在八棵杨社区的工作非常忙.能够开车去接放学的儿子的次数非常有限。丈夫也是民警.几乎也没有时间接儿子。“孩子大了,懂事了。”王敏暗忖。  相似文献   

11.
巴依 《中国保安》2003,(4):38-41
一位身患绝症的少妇,为感念和疼爱丈夫,担忧儿子的未来,决定在离开人世之前,为丈夫找到“另一半”,为儿子找到好“妈妈”……然而,当一切如愿以偿时,她却陷入屈辱的境地——漠视她的存在,丈夫和情人瞒着她,在外面构筑爱巢,提前过起了“夫妻”生活!一时间,病榻上的她羞辱难当、悲愤难忍……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三台的《真情无限》栏目,曾在一期节目里讲述过一个儿子为母亲献肾,并对母亲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这位母亲不幸患了尿毒症,医生几乎已经对她判下死刑。可是她的儿子却怎么也不肯接受这样的判决,他每天穿梭于药店、书店之间,并上网搜索大量关 于尿毒症的治疗方法,只为了心中一个信念,“三十八年前,是母亲给了我生命,所以,今天一定要救她!”  相似文献   

13.
爱的花絮     
不满一岁的儿子患了白血病。一位治癌的老中医说,只要坚持服药,孩子的病尚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可是,儿子拒绝吃药,虽然老中医配制的药不是十分的苦涩,毕竟是药呀。这可如何是好?她心急如焚,欲哭无泪。这天,她把药熬好后,当着儿子的面,她舀一勺自己先喝下去。儿子瞪大眼睛瞅着她,眼里充满了好奇。她一边审视着儿子的脸色,很快又喝下一勺,同时还咂巴着嘴,表示味道好极了。终于,儿子蠕动着嘴唇,张着小嘴,伸手去抓她手中的勺子。她慌忙舀了一勺灌进儿子嘴里。儿子含到口中,又“扑”地吐出来,却一反常态地没有哭。她信心大增,又舀一勺倒进自己嘴…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个外貌看似老实、敢厚的中年妇女,她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地人民教师,是受人尊敬的中学副校长。她有一个漂亮的儿子,在江苏读书,成绩一向很好,7月份就该返疆高考了。她说儿子从小的理想就是想当法官,想为民伸张正义,所以儿子的志愿是报考法律专业的院校……然而,她确实是一个罪不容赦的投毒犯。她名叫丁建华,正是她制造了震惊全国、骇人听闻的“2·27”特大投毒案,致使119名中小学生中毒,公私财产遭受58万余元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在旅馆里扫地、当服务员、练服装摊,最后当了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娘。嫁了人,生了儿子,在北京买了车,买了房子,过起了北京人也得承认的小康生活。他丽的北京话已经说得很地道了。即使回到农村老家,她也坚持用“小护士”洗面级洗脸;她的儿子更是一口京腔,让李丽送去“能学英语”的幼儿园。 虽然在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子,但李丽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是个城里人,她觉得总有一天要回到家乡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6.
“废品”状元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一点不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赖梅媛就是一个“废品”状元。10年里,她拉着废品回收车,走遍了大街小巷,市里郊外,访遍了千家万户大小厂矿,回收废品130万公斤,连续5年夺得长沙废品回收“状元”。实现了一个五连冠。但她十年的道路却是不平坦的。10年前,她还年轻,当她第一次推着车上街时,一些孩子跟在车后喊着:“车轮滚滚红旗飘,胸前挂个黄书包,破铜烂铁我都要,牙膏袋子换钞票。”她听了,眼泪不住地流下来。回到家里,搂着儿子,她真想哭一场,儿子从她怀中挣脱出来,嚷着:“妈妈,你身上有废品气。”夜里,她趴在床上,泪水浸湿了枕头。  相似文献   

17.
因为和儿子较劲,一位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母亲炒起了花生、瓜子。岁月流转,两个儿子相继大学毕业,她也把自己“炒”成了百万富婆。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母亲。为了将绿色生命的理念播撒世间,她不惜辞去收入丰厚的工作,捐献出儿子的死亡赔偿金,卖掉自己的诊所和一处住房,倾尽全部的积蓄,用10年时间在内蒙古库伦旗整治1万亩沙地,种植110万棵树,以实际行动感动着中国。2007年她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位优秀母亲”,2009年她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她就是虹口区四川路街道居民易解放。  相似文献   

19.
<正>2001年,陈立平遇到一场车祸高位截瘫,丈夫离婚出走,儿子陈凯为了照顾她,无法外出务工。经济上入不敷出,满心对儿子的愧疚,生活的苦难让陈立平几度绝望自杀。直到2017年,县里推行"邻里互助护理"政策,亲戚许洪印与陈立平家结对,负责护理她;儿子陈凯也可以安心去杭州打工了,每月工资4000元。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县是山东省重  相似文献   

20.
坚冰 高文是长女,下面有3个弟弟。母亲性情暴躁,父亲因为她是女孩而溺爱她,从来不要求她干家务。高文指挥3个弟弟干家务,稍不听从,就像母亲那样打骂他们。父亲从来不责骂高文,倒是经常责骂几个儿子,高文认为父亲忽视了她。为了引起父亲注意,她告诉父亲她偷了同学的笔,父亲却只说了一句“以后别这样了”。高文非常失落,她由此得出结论:父亲不在乎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