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上下五千年,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京京 《求是》2012,(17):28-3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思想精神旗帜,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事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社会基因。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旗帜,是一个国家与别的国家相区别的标识,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先进的文化是雨后的蓝天,云散去的太阳,受时间和苦难洗涤后仍遗存、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这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战略部署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首先,这一战略部署高屋建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本质和根本作用的最清醒、最深刻的认识。把文化视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表明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之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一个凝固的、僵死的存在,而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建构的过程。这种生成和建构的过程,同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积淀,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间相互区分的重要标志.文化常常内隐于观念、语言、生活方式等外在表现形式中,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效应. 文化关系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打造民族归属感的尖刀利器,一个没有文化意识的国家,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虽然庞大但只能任人宰割. 文化决定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但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一个群体正是因为一致的目标才凝聚在一起,一个民族也正是因为相同的价值追求,才爆发出不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古往今来,任何民族的发展与国家振兴,归根结底都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的。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发展和振兴的。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文化是支撑国家政治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复兴、崛起的先  相似文献   

7.
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制约着人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无不和文化密切相关。我们的国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其目的无非是要国强民富。这就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提高人的质量,只有提高了人的质量,才能提高人的生存的环境质量,这就必须借助于知识,借助于文  相似文献   

8.
李旭阳  颜建国 《求是》2014,(6):36-38
<正>英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孕育英雄、激发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感情与国家意志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土壤与内生力量。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缺少英雄文化的国度和民族是诞生不了英雄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英雄文化的强弱兴衰,对人民信仰、精神面貌以至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有重要影响。英雄文化的衰微绝不是好事情。中华民族历史上灾难深重,命运多舛,在  相似文献   

9.
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先进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审视天下大势,纵看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纵观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6,(8)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它看似无形,却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兼收并蓄、创新超越,成就了独具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理性认识和清醒把握,有力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担当和坚定意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妄自菲薄,建设文化强国就无从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全球化互动,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带来的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民族国家受到经济全球化猛烈冲击的情况下,价值成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手段,引起各个国家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硬实力"(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讲的是一个共性和普遍性,一个国际公认的水平. 然而,当谈到文化发展、文化建设、"软实力"水平的时候,我们经常强调的是它的"个性"或"特殊性"或"中国特色".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一般来说,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区别开来的,正是这些国家、民族、社会所拥...  相似文献   

15.
当前,黔东南文化发展迎来了一个大好的时机。黔东南的优势是文化资源,譬如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历史遗存的多样性、独特文化的广存性。抓住文化这个牛鼻子,是其实现迅速发展的重要渠道。虽然以文化作为资源来发展和实现文化本身的发展都不是容易的事,但我们迎来了国家谋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期。文化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民族文化发展在实践上该如何  相似文献   

16.
宗波 《红旗文稿》2012,(24):22-24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时间积淀留存下来的具有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是具有代表性和民族性的历史文化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文化遗产的存在昭示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和特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源泉和动力。一个国家或民族如若丧失了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吴为山 《党建》2013,(6):53-54,60
国家民族不仅是版图的概念,其凝聚力、影响力更在于文化。文化的独特属性注定了它是民族的血液与灵魂。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决定了它对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为我们绘制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9.
提高文化软实力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软实力就是指由一个国家国民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科学素质和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以及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文化发展和文化积累所形成的现实力量。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指向就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因此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使之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在深刻把握了文化和文化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深刻阐释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创新的目的、目标、方法和基本要求。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新形势下文化创新的必然性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文化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文化作为“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和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