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湘潮》2020,(2)
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现在的标题是编辑《毛泽东文集》第八卷时所拟。这篇讲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谈调查研究问题。讲话总结了"大跃进"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克服主观主义和片面性,为党制定正确的经济调整政策、克服严重经济困难,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追念毛泽东同志的光辉实践,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使我们更加感到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动人的篇章。本文拟对毛泽东同志的节约理论作些探讨和分析。 (一) 毛泽东同志节约理论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同志节约理论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他在较多的文章中论及到了节约问题,本人初步理解,认为毛泽东同志节约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精熟古代的名家名作,具有高深的古典文学素养。对史学、文学、经学都很精通。他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自勉联作为治学名言更是广为人知。范文澜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国学名家"、"史学大师"。他很敬佩毛泽东诗词恢弘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积极、热忱地把毛泽东的名作《沁园春·雪》译成白话文,开翻译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4.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精熟古代的名家名作,具有高深的古典文学素养。对史学、文学、经学都很精通。他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自勉联作为治学名言更是广为人知。范文澜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国学名家"、"史学大师"。他很敬佩毛泽东诗词恢弘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积极、热忱地把毛泽东的名作《沁园春·雪》译成白话文,开翻译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谁,人们一度众说纷纭.但根据后来陆续披露的一些史料,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友人"就是周世钊.毛泽东此诗初稿写于1961年.当时他的秘书林克曾对毛泽东的一些诗词进行抄写.据<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吴正裕、李捷、陈晋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披露,林克所抄写的该诗的标题就是"答周世钊",而此书版本十分可靠,因此此题应该就是原题.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7,(17)
正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文章大家。毛泽东说,革命夺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他戎马一生,虽从没拿过枪,却从没放下过笔。他"意气风发,挥斥方遒",通过手中的如椽巨笔,指挥千军万马,调度国计民生,书写历史长卷。他写诗、填词,作赋、撰联,写新闻稿和批语、做报告和演讲,可谓是"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毛泽东的文章高屋建瓴,大气磅礴,说理透彻,文风泼辣,情感真切,言语生动,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使用语言的大师,他在谈话、写文章和作报告中使用比喻非常多。1921年毛泽东在长沙人力车夫的夜校课堂上,他先写一个"工"字,下面再写一个"人"字,然后告诉贫苦工人们,如果把"人"和"工"有力地结合起来,那就构成"天"字——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根据地建设,他形象地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哪篇文章找到了,毛泽东高兴呢?这就是《调查工作》。哪篇文章丢了,毛泽东伤心呢?这就是《反对本本主义》。1961年毛泽东回忆说:"写这篇文章(指《调查  相似文献   

9.
报头又称"报眉",书写的是报纸的名称。建国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以为报纸题签的形式,表示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为报头题签最多的是毛泽东,仅为《人民日报》就先后题写过三次。 1946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要出版一份地方性机关报,便委托当时的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去请示毛泽东,希望给题一帧报头。开始,拟名为《晋冀鲁豫日报》,或名《太行日报》。毛泽东说:"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呢﹖"他觉得报纸不一定总要冠上地区的名字。他润墨提笔,一连写出五幅横书的《人民日报》,并指着其中的一幅嘱咐道:"这个…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说过,唯物辩证法"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动性",文章对他这个重要论断进行解析,认为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毛泽东的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的每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编译自日本小岛朋之、渡边利夫合著《毛泽东与邓小平》(1994年版)一书第三章,该章的作者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教授、经济学博士渡边利夫先生。现标题是编译者拟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编译自日文版《毛泽东与邓小平》(1994年版)一书第三章《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与改革开放》,著者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教授、经济学博士渡边利夫先生.现标题是编译者拟的.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党内著名的笔杆子,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和历史文献。毛泽东曾夸奖他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称他是"党内第一支笔"。在胡乔木看来,写文章要树立科学的态度,还应当打破一切固定的模式。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最要紧的莫过于内容。要充实文章的内容,把文字写好,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材料,二是用什么语言来写。而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篇好的文章要应做到"新""实""小""清",即材料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他的著作是我们党优良文风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过文风问题.他提倡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文章;写文章要注重调查,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要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要讲究逻辑、文法和修辞,要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写文章要有群众观点,心里装着读者;文章写好后要进行反复修改等等.毛泽东关于文风的论述,不仅对于我们今天改进文风有启发作用,对于我们转变党风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批林批孔"运动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一场十分奇特而又十分普遍的群众性运动,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除了长期以来毛泽东阶级斗争观点的延续和其他一些现实的社会因素以外,还包括由此导致的他长期以来对儒、法思想,特别是孔子思想和秦始皇历史地位的片面理解,这也是"批林批孔"运动与"文革"时期其他历次群众运动相比较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拟对毛泽东对儒法思想理解的变化与他发动"批林批孔"运动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7,(1)
<正>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人们常讲"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其实他下笔更如"神"。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时而大气磅礴,如大江大河奔流直下;时而隽永秀丽,韵味无穷;时而朴实无华,却富含哲理。毛泽东的著作是党的优良文风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常常在会议、谈话中提到改进文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是公认的幽默高手。他早在1929年为红四军干部制定《教授法》时,其第六条就规定:"说话要有趣味。"凡是与毛泽东交谈过的人,都为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折服。毛泽东平易近人,喜欢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开玩笑,调节气氛。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新闻与诗歌创作的新视角,论述了毛泽东怎样从新闻中获得诗的灵感,将新闻与诗有机融合而创作诗篇,以及如何用诗作解读新闻.文章具体分析了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的三篇新闻稿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有关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通讯和社论与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1959年12月和1960年6月毛泽东以"读报"标题的三首七律诗.  相似文献   

19.
正在毛泽东看来,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用"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治理黄河一直是毛泽东牵肠挂肚的一件事。他不仅在著作中多次提到黄河,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次提到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号召要多关注黄河的治理问题。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结,黄河在他心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特殊的情结让毛泽东与黄河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让毛泽东的一生都心系黄河,但始终未畅游黄河也成了他一生的  相似文献   

20.
梁衡 《当代贵州》2013,(8):64-64
中国是个文章的国度,青史不绝,文章不绝。向来说文章有汉司马、唐韩柳、宋东坡、清康梁,群峰逶迤,连绵不绝。毛泽东算得一个,也是文章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险峰。思想与气势毛泽东文章的特点首在磅礴凌厉的气势。毛泽东是政治家、思想家,不同于文人雕虫画景,对月说愁,他是将政见、思想发之于文章,又借文章来平天下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文章之势是文章之外的功夫,是作者的胸中之气、行事之势。势是不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