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机关即准备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分乘中型吉普,经唐县、保定,于25日凌晨,抵达涿县火车站.  相似文献   

2.
正西柏坡,毛泽东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的新征程。对此,毛泽东说,党中央进北  相似文献   

3.
正向北平进发1949年3月23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毛泽东按预定计划,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出发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陆续来到毛泽东住处。周恩来问工作了一夜的毛泽东:"没有休息好吧?"毛泽东笑着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  相似文献   

5.
李友唐 《世纪桥》2009,(10):9-16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 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到达北平西苑机场,进驻位于北京西郊20余公里的香山,对外号称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6.
1949年1月31日,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蓬勃欲出。在这关键历史时刻,一代伟人毛泽东高瞻远瞩,把新中国建都的目光逐渐锁定在北平城。3月23日,春意盎然,满怀胜利喜悦的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工作生活近两年的西柏坡迁往北平,拉开了建设新中国的帷幕。  相似文献   

7.
65年前.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土坯房前,老槐树下,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动身前往北平。春风料峭.朝阳流金。毛泽东面带微笑,大手一挥:“进京赶考去!”  相似文献   

8.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准备迁往北平。这时,北平已在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已先搬到北平办公。刘少奇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于3月23日离开西柏坡。25日,乘火车到达北平。在颐和园稍事休息后,前往西苑机场,同前来欢迎的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一千多人见面,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随后,中共中央机关暂时驻在香山。  相似文献   

9.
《广东党史》2013,(2):70
1947年3月,胡宗南率兵23万围逼延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撤离延安。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等转移至河北平山西柏坡。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机关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毛泽东起草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消灭国民党军队154万。  相似文献   

10.
"赶考"路漫漫 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  相似文献   

11.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迅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到达北平,进驻香山。6月15日,毛泽东开始在香山、中南海两地办公。9月中旬,毛泽东迁居中南海。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正处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是一个旧的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从基本胜利向全国胜利的过渡。因此,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党中央在香山领导全党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实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中共…  相似文献   

12.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北平(今北京)迁移。载乘毛泽东驶入北平,并在西苑机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检阅的是一辆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美式军用吉普车。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历史。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群众路线对革命胜利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践行群众路线,最终与人民群众一起改写了中国历史的发展。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赴北平的路上,又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去进京赶考。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这是我党面对"长久执政"的考验时,清醒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23日,是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63周年纪念日。1949年春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从此,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建设新中国的新征程。60多年来,西柏坡精神、赶考精神一直鼓舞着石家庄人民,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当毛泽东一行到达颐和园休息时,却看不到游人。原来中央社会部考虑到北平刚解放,城里城外的特务很多,就把无关人员清理了出去。毛泽东生气地说:“你把水全都排干了,你要保护的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鱼离开了水,就要被渴死!”  相似文献   

16.
1949年9月27日.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定都的问题,早在这年3月.中共中央经反复斟酌和征求意见,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提议.采取投票表决方式,作出了新中国定都北平的决定。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北平市200万人民。在市委、  相似文献   

17.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  相似文献   

18.
冷溶 《党的文献》2012,(5):23-26
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党中央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问。  相似文献   

19.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 5日至 3月 13 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之后,党中央由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往北平。 1949 年 3 月 24 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途经涿县( 现涿州)。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当晚住在城内粉子胡同路北公安局院内(即今县府街学校)。第二天起程离涿赴北平,县委书记王成俊、公安局长张铄等迎送中央领导同志。 3月25日凌晨二时,三列专列从涿县车站一路不停地直达北平 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他们对从西清华园站。尽管这一天没成为节 柏坡到北…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10天,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命题。"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考",中国共产党人为执掌全国政权做了一定的准备。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认真思索,初步回答了靠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