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并不是什么永恒的真理,而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时代内涵的历史范畴;并不是什么普遍人性的要求,而是一定阶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维护其私利的价值观念。公平表现为道德的诉求或政治、法律的规定,但实际上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的利益关系。公平的实现,是一个分阶段的、具体的历史过程。而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就是私有制的消除和阶级的消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建党的长期实践中,正确地分析评价了历史与现实的廉政思想和廉政实践,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廉政思想尤其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的廉政思想,深刻地阐明了廉政的实质、形式、作用及其建设的一般规律,提示了腐败政治现象产生的条件和消亡的规律,提出了防止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腐败蜕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为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政权的廉政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一、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的论述,阐释了刑法的阶级性、犯罪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原因和对犯罪的惩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的主张作了充分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教育本质论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具体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以及其他相关著述中。虽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党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命题,从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到列宁批判孟什维克,党性原则都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全方位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分析党性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阶级性有机统一,对于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联合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恩格斯在1842《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已经对联合做出了初步阐释,之后在和马克思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做了系统阐释。对于联合思想,从本质上看,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同体;从形成的基本规律上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联合的不断扩大;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上看,无产阶级联合是联合的最高形式。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据时代变化所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联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异 《理论研究》2014,(3):17-2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在理论上成功论证历史唯物主义真理性的过程。在人类实践基础上,通过扬弃德国古典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概念为核心,揭示了人类扬弃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回复自身的历史必然性。人类自我意识、自我否定本性是从理论上论证理论真理性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住房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这说明了住房是人的基本需求.为此,一个健全的政府和负责任的政府应该跳出西方经济学的狭隘眼界和习惯思维,合理限制资本,用政府的逻辑牵着资本的逻辑走,坚决履行政府的社会职能.这也决定了住房是政府应该向人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高度重视集体主义的同时,也极为关注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这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其它理论一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整块钢铁"(列宁语)。归纳起来,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对个人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谢双明 《求实》2006,1(3):4-6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心印度、中国、俄国等东方大国的社会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曾经拥有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在历史发展中落伍的根本原因在于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所产生的积极后果并非出自他们的主观愿望,他们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东方落后国家要积极利用这些成果;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缩短自己与西方发展的距离,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万春利 《世纪桥》2007,(10):3-4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逐步确立而确立。其内涵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四方面。其实现条件和途径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哲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评论家,他们和许多杰出人物都有过激烈的思想碰撞。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与小资产阶级的代表海因岑之间的论战,通过研究论战中的基本观点,有助于分析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状况和思考方式以及理论道路,从而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7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这一"跨越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伟大变革,这些变革从思想层面到技术层面,从政治层面到经济层面,无所不在。进一步思考,我们又会发现这些变革主要集中发生在城市这个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发展趋势、城市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以及对这些弊端的处理,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城市思想进行剖析,以寻求这种理论对当下城市发展的意义,为我们今天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借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民权力、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的情感以及如何实现人民的利益等方面科学地揭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光辉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为民”思想的理论探索为我党确定党的宗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桂花 《探索》2011,(2):153-158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视域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从存在论的角度看——由于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敬畏自然、依赖自然;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由于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支配自然、改造自然;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由于被认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需要与满足的关系,也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是善待自然、呵护自然。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与把握这一内涵,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问题研究历久而弥新,它是伴随着人们对不公正现象的认识和对合理的、善的追求活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利益协调、社会制度、经济活动、社会秩序和生态发展等多维度、全方位地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的价值,对于坚持公正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正确理解这个范畴是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筑在对这个基本范畴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社会存在范畴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要正确理解社会存在范畴,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出发.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正确理解这个范畴是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筑在对这个基本范畴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社会存在范畴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要正确理解社会存在范畴,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