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诚信"、"创新"等词语纷纷见诸于各省市区精神表述语之时,湖南选择了表现湖南人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忠诚、担当、求是、图强"!从湖南人精神气质的内在逻辑来看,可以说是"源于忠诚、起于担当、因于求是、归于图强"。其所以倡忠诚、敢担当、勤求是,是因为要图强!"图强",昭示的是湖南人民的奋斗拼搏之路、后发赶超之路、富民强省之路。  相似文献   

2.
杨阳  陈龙 《学习月刊》2011,(7):53-54
蔡元培先生说,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所以,湖南人的自我冲突总是很激烈,不怕流血。谭嗣同是维新派为变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被孙中山称作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刘道一是同盟会为革命断颈第一人,陈天华是留日学生为正义事业蹈海自绝第一人。"半部中国近代史,皆由湘人血写就"。甚至有人说,世界上最倔强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0,(8)
在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上,湖南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抗美援朝战场同样如此。本文从志愿军司令部司令员集体、高级将领群体、基层官兵群体三个维度展示了湖南籍将士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全文分上、中、下进行三期连载。  相似文献   

4.
田芳  吕静 《学习导报》2011,(14):18-18
1984年央视春晚,殷秀梅一曲《党啊,亲爱的妈妈》,把在党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党的深切依恋和赞誉之情完美地表现出来,歌曲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首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歌词出自一位湖南人之手——他就是著名词作家佘致迪。  相似文献   

5.
李达,字永锡,号鹤鸣,湖南人,是中国其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3年秋,他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领导作风等缘故而自行脱党。脱党后,李达并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主张,仍然接受党的任务,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负盛名的左翼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1,(5)
正俞秀松是浙江诸暨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5月在杭州参加五四运动,后主编《浙江新潮》。1920年5月,俞秀松在上海参加陈独秀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先后参与发起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第一任书记。俞秀松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15日,由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安徽校友会共同主办的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学术研讨主题是"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研讨会上提出要以陈独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研究陈独秀。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20世纪的中国,翻天覆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100年间,一批批湖南人用自己的热血和智慧,推动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在世纪之末,本刊特别推出《世纪档案》系列栏。介绍几位有代表性的湖南人和他们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从中一览世纪风云。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  相似文献   

9.
金妍 《党史纵横》2007,(10):42-42
陈独秀1937年8月出狱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欢迎。1937年11月20日出版的党中央理论刊物《解放》,还发表了时评——《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以尊敬和期待的口吻说:"当独秀先生恢复了自由以后,大家都在为陈先生庆幸,希望他在数年的牢狱生活里虚心地检讨自己的政治错误,重振起老战士的精神,再参加到革命的行伍中来。"陈独秀  相似文献   

10.
唐春元 《湘潮》2011,(7):21-26
1921年7月,13位年轻人带着全国50多名党员的期望,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在上海秘密集会,召开了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位年轻人中,湖南人有4位,他们是毛泽东、李达、何叔衡和周佛海。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新青年》杂志与中国共产党相生相起,成为孕育我们党诞生的秘密摇篮。上海市南昌路100弄2号,曾经的老渔阳里,这看似不起眼的石库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也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创办了影响深远的《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36岁的陈独秀为他在上海创办并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撰写了发刊词《敬告青年》,他在文中列举了"新青年的六大标准",  相似文献   

12.
湖湘精神对湘籍女性民族歌唱演员群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中天曾说:"湖南人是不怕‘蛮’的……言人所不敢言、不能言,很有些蛮劲呐!湖南有句土话,叫‘霸蛮’。""‘霸蛮’是湖南人的性格,也是湖南人的精神。"古往今来,在那些名扬天下的湖南籍人物的身上都具备这种"霸蛮"的特质。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13.
王安中 《湘潮》2011,(10):14-16
百年光阴在汉江日夜不息的奔流中已然逝去,然而汉水清波中流淌过的湖湘辛亥革命先烈的热血却仿佛仍有余温,他们击水中流的呐喊依然震耳,志士们的不朽功勋已然镌刻在千里汉江的记忆里,永远不会随波而去。辛亥革命的胜利,武昌起义当居首功。武昌首义虽然发生在湖北,湖南人却以热血浇灌了革命胜利之花,成为了武昌首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4.
李颖 《党史文汇》2005,(10):54-55
“个人的生命最长不过百年,或长或短,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不是真生命。大问题是什么?真生命是什么?真生命是个人在社会上留下的永远生命,这种永远不朽的生命,乃是个人一生底大问题。社会上有没有这种长命的个人,也是社会底大问题。”这是陈独秀在1920年1月发表的《欢迎湖南人  相似文献   

15.
<正>陈独秀及其思想研究,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学术界对此就有极大的关注,并有一些较有影响的成果面世。一大批中青年学者沿着史学界前辈的足迹,躬耕于陈独秀研究园地,取得了许多新成果。贾钢涛教授的新著(《陈独秀思想研究新论》2014年9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就是作者长期关注、研究陈独秀的一个重要成果。这部书稿客观而深入地研究了陈独秀的一系列思想,其资料详实,结构严谨,论证清晰,富有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该  相似文献   

16.
杨宣蓉 《湘潮》2008,(1):28-31
2008,奥运中国年。在高扬的五环旗下,中国将展开双臂,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一样的奥运,不一样的精彩。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推出《奥运之光》专栏,向您讲述湖南人的奥运故事,带您一起去回味湘籍运动员、教练员、官员那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和难忘和奥运经历,探访在外省的湖南人和我省民间人士与奥运结缘的精彩幕后,感悟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1937年8月出狱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欢迎。1937年11月20日出版的党中央理论刊物《解放》,还发表了时评———《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以尊敬和期待的口吻说:“当独秀先生恢复了自由以后,大家都在为陈先生庆幸,希望他在数年的牢狱生活里虚心地检讨自己的政治错误,重振起老战士的精神,再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陈独秀出狱之后,亦曾亲自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向叶剑英、博古表示,赞成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此后不久,由于王明、康生在党的刊物上,硬把陈独秀这个刚从国民党监狱中出来并积极主张抗日、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诬为“日特…  相似文献   

18.
日一夫 《学习导报》2011,(13):43-45
1921年7月,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13位先进知识分子,胸怀改天换地的胆识,带着全国50多名党员的期望,肩负着光荣而深沉的历史使命,在上海秘密集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这13位先进知识分子中,湖南人就有4位——毛泽东、李达、何叔衡、周佛海。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6,(8)
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第四篇标题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在此篇的第三节《革命的前奏》和第四节《国民革命时期》中,毛泽东多次谈到陈独秀对他的影响和他对陈独秀的评价。现按时间先后摘录于下: “一九一九年我第二次前往上海。在那里我再次看见了陈独秀。我第一次同他见面是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12月11日写给蒋梦麟、胡适的信,无论是《胡适往来书信选》还是《陈独秀年谱》、《陈独秀书信集》和《陈独秀著作选编》都将该信系年于1922年。其实,陈独秀此时远在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会议,不可能与蒋梦麟、胡适讨论在上海还没有开始筹备的国立自治学院,而且陈独秀信中的主要内容与1922年国立自治学院创办的事实相违,信末附言亦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进程不合,再证诸自治学院创办时间和经过,可以断定该信写于1923年12月,而不是192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