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回忆,哥哥贺鹏飞上初中时,一次踢足球腿部骨折,按理说,父母心疼都来不及。可是一个星期后,父亲就让打着石膏的哥哥去学校,而且不允许坐他的专车,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每天负责接送。就这样,贺鹏飞每天坚持拄着拐棍坐三轮车上学,贺晓明说:"我们家有一条规矩,不允许以父亲的名义向学校、组织要求特殊的照顾和待遇……"1963年9月,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  相似文献   

2.
1949年,第四野战军挥师入关,北平城和平解放。万众欢腾之中,伴随着解放军南下的步伐,北京城的青年学子踊跃报名,积极要求加入解放军的行列。中央军委要求四野派出得力干部负责召集青年学子参军入伍,方强将军负责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招收工作。在火热的革命激情的鼓舞下,一批批血气方刚的男女学子踏上了随军南下的列车。 火车在向南疾驶,车厢内热闹非凡。与方强将军同行的10多名男女大学生个个朝气蓬勃、谈笑  相似文献   

3.
面前的陈老竟然是这样普通的一个人,身着一身蓝色半旧中山装,戴一顶普通的蓝色解放帽,乍看起来像一位农民。然而,这的的确确就是陈志远——1936年入党的一二九老战士、贺龙麾下的一名爱“将”、著名电力技术专家、原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党组书记、山西闻喜籍革命老人。当我们坐在水电部宿舍陈志远那虽然狭小普通却明亮舒适的客厅里,望着老人花白的头发、和蔼可亲的笑容,听他思路清晰、言词幽默地叙述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时,我们油然生出一种崇敬的钦佩。是啊,许多曾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世纪老人,不就像陈老这样普通…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高考是“一把尺子”考核考生,而自主招生是“多把尺子”考核考生,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多把尺子总比一把尺子更显公平,问题是这“多把尺子”必须透明并且可以量度。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常听一些党员干部有"点背"之怨,比如,看到某些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被查,不是从中汲取教训,借锤敲钟,而是认为时机不对,归咎于个人"点背",对密织起制度的"笼子",规范用权行为深感不适,对一些福利待遇的尽失心痛不已,不敢伸手捞取好处更是大喊"时运不济",牢骚不断,怨气冲天,对于党员干部中的这种"点背"之怨,不能等闲视之。"点背"之怨,来自于一些人的侥幸心理。近些年,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国多座烈士陵园中,朱德、贺龙两位老帅,情有独钟的还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现郾城区)烈士陵园。郾城革命老区地处中州腹地,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许多烈士安葬于此,其中就包括贺龙元帅的知已和战友,洪湖革命根据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宋盘铭烈士。贺龙元帅任红三军军长时,因关向应同志住院,宋盘铭代理红二军政委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与贺龙元帅交往很深。1953年,贺龙元帅曾给宋盘铭的父亲宋同甫写亲笔信,称赞宋盘铭是"人民功臣"。郾城烈士陵园初建时期,烈士宋盘铭之父宋同甫,肩负郾城县50多万人民的重托,千里迢迢赴京,求见贺龙元帅。当他双手展示出当年贺龙元帅写给他的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0,(10)
<正>1936年农历正月十二,红二、六军团长途行军来到贵州黔西县城。县城虽不大,却消息灵通,特别是生意人都早已知道,红军所经之处秋毫无犯,买卖公平,所以,红军头天进了城,第二天各家商铺照样开门营业。可是,唯独  相似文献   

8.
1936牟农历正月十二,红军长途行军来到贵州黔西县城。县城虽不大,却消息灵通。特别是生意人都早已知道,红军所经之处秋毫无犯,买卖公平,所以,红军头天进了城,第二天各家商铺照样开门营业。可是,唯独一家专门经营火柴的商号大门紧闭。  相似文献   

9.
南昌起义潮汕失败后,贺龙服从党的安排,决定经香港到上海找党中央。在汕头,彭湃帮助贺龙、廖乾五、刘伯承、林伯渠等人借来各式服装,化装成广东或南洋的商人模样。为了防止走外,他们在出海前还将同行人员编为四组:第一组,贺龙化名“文老板”,装作阔气商人;刘伯承化装为随行的佣人;还有贺龙的堂佳、手枪连连长贺学栋,化装成随行的挑夫,改名王学栋。第二组,廖乾王化装成南洋的大商人,军委会的工作人员徐以新份为廖的儿子随杆。第三组,林伯渠年龄稍长,化装后由于女儿文文魂扶着,以父女关系同行。第四组由彭湃和他怀孕的夫人蔡…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部队战斗频繁,物质文化生活都很困难。为了活跃部队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官兵的体质,贺龙利用战斗空隙,组织部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鼓舞斗志。著名的一二0师篮球队就是在他的亲切关怀下于1938年组建起来的,并亲自命名为“战斗篮球队”。  相似文献   

11.
<正>上党课是开展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党课却始终延续老套路、老模式,台上一人讲,台下众人听,形式呆板而内容枯燥空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些会讲党课的同志感慨:讲好党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这一点上,贺龙同志讲党课的生动事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湘斌 《党史纵横》2012,(1):43-45
一袋大米早就听说贺龙的眼力如同神箭,上能穿云、下能透地,一眼能看到人的心里去。讲起这些事,湖南慈利县杉木桥的贫苦农民李纯吾便眉飞色舞地说:“咳,那果真厉害”。  相似文献   

13.
《党史纵览》2016,(4):16
正1930年6月2日,中共湘鄂西前委书记、红四军军长贺龙带领红军到达湘鄂边界群山中的五峰县清水湾。那时,贺龙住在一个名叫许子珍的郎中家中。许子珍回忆:"那天下午贺龙在药柜前门板上睡觉。他睡得不好,一惊地起来,像说梦话:‘只怕谷志龙他们在搞反动吧,快去看看!’说完又倒在铺上睡了。警卫连就慌了,连忙在屋外架起3挺机关枪。贺龙的副官刚跑去打听,就有人来报告,说谷旅长准备把队伍拖  相似文献   

14.
正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党为克服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开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在此情况下,时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军区司令员的贺龙,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党课。贺龙上课没有讲稿,只在讲桌上放了三样东西:一碗小米、一双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3,(9)
十年动乱,国家遭殃,忠良受害。贺龙元帅,这位南征北战几十年,让反动派闻风丧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与建设立下丰功伟绩的一代元勋,在“文革”中被林彪、江青一伙视为篡党夺权的心腹之患,遭到他们无情打击、残酷迫害。在逆境中,贺龙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同这伙野心家、阴谋家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在人生的最后岁月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贺龙“文革”冤案录》记述的便是贺龙受害的详细经过,读来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6.
孟东 《世纪风采》2006,(11):10-13,45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一生中的“三起三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在国民革命时期,贺龙早期革命生涯中的三起三落则鲜为人知。邓小平与贺龙的人生经历,都显示出他们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及愈挫弥坚的战斗精神,它向后人昭示着伟人走向成功的一个浅显道理,这就是永不放弃。  相似文献   

17.
1969年6月9日,贺龙元帅被迫害致死。1974年,中央决定为贺龙冤案平反昭雪,但在平反前还有一个重要疑点没有查清,即1968年3月李仲公上交的1927年贺龙写给蒋介石“求降信”的真伪。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6,(3)
正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高国山找到了我,他说读了我写的《贺龙全传》后,几经打听,才辗转和我取得了联系。他说,在1939年秋冬之际,贺龙曾在他家住了几个月,给他的家人和村里人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我的书中写了这段历史,所以他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我。我问他:"你家是哪里?"他说:"河北平山县寨北乡会口村。"我的眼睛一亮:"你家在会口村?""是啊!贺龙当年在我们家住了几个月呢,  相似文献   

19.
柯云  湘斌 《党史纵横》2010,(7):19-21
古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今人贺龙巧施空城计,一举歼灭两个旅。熟知贺龙的人知道,贺龙军长肚子里的墨水虽然不多,但是他十分勤奋、好学。在行军作战中,他常常是《水浒》、《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书籍不离手,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将书中的作战精髓提炼出来,运用在实际的指挥作战中。  相似文献   

20.
正冬至阳生,仓满囤流。侗乡黎平山川田野间,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美丽乡村迎接八方游客;一座座漂亮的厂房拔地而起,一间间"扶贫车间"开进村村寨寨,工厂里机器轰鸣,电商平台销量攀高……1月14日,黎平县九潮镇易地扶贫产业园热闹非凡,民罗安置点的100多名群众早早就守候在这里,迫不及待进厂上班。26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他们大多数人已通过前期岗前培训,成为熟练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