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了党中央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目的和行动方针,凝聚了党在领导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所坚持的执政原则,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的征程,开启新的航程;标志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从方略、组织和路径举措都奠定了方向,全面展开了布局。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宣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这是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翻开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3万多字的报告中,200多次提到"人民"一词。"人民"二字成为中国道路过去、现在  相似文献   

4.
<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鲜明的人民本色,并集中体现在根本原则、基本内容、价值追求三个层面。在根本原则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原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原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干事创业的根本工作原则;在基本内容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价值取向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归宿,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6.
正政治问题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统领地位。由于所处时代与立场不同,古今中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政治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政治发展的不断推进,都要求对政治的本质性问题做与时俱进的回答。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精髓。一、观察政治现象的起点是人民立场立场是人类观察和认识特定现象的价值与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诞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构成的。而宏观哲学层面的根本方法、中观思维层面的思维方法和微观工作层面的具体方法,构成了其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颜晓峰 《党建》2023,(8):21-24
<正>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主张和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大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等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根本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依靠人民,发展的根本价值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范畴,因为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范畴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其他所有范畴具有统摄和统领作用。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范畴,其理论价值在于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其现实意义在于坚持和传承了我们党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继承和弘扬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韩延明 《党建》2022,(7):32-35
<正>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百年,是坚持人民至上、贯彻群众路线、践行初心使命、追求“无我”境界的百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逻辑基点和精髓要义之一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立场、体现人民意志、充满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直接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是党在新时代的执政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个重大理论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的巨大成就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的重大转化,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刻回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思想的创立,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个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三大特点: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这三个关键词不但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重大理论创新的又一里程碑。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世界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看,它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即科学思想与革命实践的统一;从理论源流上看,它是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紧密结合,即思想传承与理论创新的结合;从结构功能上看,它是体系性与针对性的高度融汇,即理论逻辑与问题意识的融汇;从产生价值上看,它是时空维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效贯通,即世界意义与中国特色的贯通。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民族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近百年时间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创造改天换地的奇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向度。理论向度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坚持人民中心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与重要的实践指向;现实向度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速构建"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战略与现实之需;价值向度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是高屋建瓴的政治报告、博大精深的理论报告,而且是一部宝贵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科书。报告闪耀着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真理光芒,彰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邃力量。报告中蕴含的历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继续书写好新的历史的根本指导和光辉范例,给我们以极大的教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