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邓小平生于1904年8月,胡耀邦生于1915年11月,邓长胡11岁。他们两人相识于江西中央苏区时期,真正交往开始于1949年。1949年初,胡耀邦任政治部主任的十八兵团进入四川作战不久,便正式编入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胡耀邦任川北区委书记,直接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1952年7月,邓小平与胡耀邦差不多同时从西南调入北京。邓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胡任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5,(11)
<正>1950年2月至1952年7月,胡耀邦主政川北区。恢复和发展经济,使人民摆脱贫困是他的中心工作。当时的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农业生产上,成绩相当明显。以1952年的农业生产统计情况来看,与1949年相比,粮食增长132%,棉花增长150%,蚕丝增长120%。在地方工业的发展上,也相当显眼。全区的发电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川北的煤矿业、南充的丝织业稳步发展。胡耀邦当时工作异常繁忙,心情却是舒坦的。在这些日子里,他逐渐熟悉了自己的上级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正是由于主政川北取  相似文献   

3.
1949年,胡耀邦随贺龙率领的第18兵团进军并解放西南,此后至1952年秋,胡耀邦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由此与大西南结下深厚情缘。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胡耀邦又多次深入四川、贵州、云南考察,在此基础上,他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开发大西南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这一年,他与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龙吟虎啸之师——刘邓大军挥师大西南,自此解放和经营西南近三年。直至1952年7月他奉调回北京。在西南局工作的这三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忙的三年。三年中,邓小平领导西南人民实现历史巨变;三年中,邓小平实现了个人生涯的华丽转身;三年中,邓小平从军事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1915-1989),湖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1949年,他随贺龙率领第十八兵团进军西南,解放西南,开始了与大西南的深深情缘。此后至1952年秋,胡耀邦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川北建设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6.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主政大西南两年零八个月。西南五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最集中的地区,面对西南解放初期严峻、复杂的  相似文献   

7.
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西南,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本文记叙若干片断,以体现此间邓小平的伟人风范.  相似文献   

8.
宋键 《世纪桥》2010,(16):42-44
<正>题词是邓小平最富个人特色的领导艺术之一。1949年底至1952年7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等职务,他和刘伯承、贺龙等负责领导西南地区建设。邓  相似文献   

9.
正邓、习调京履新职共同处理新疆问题邓小平和年龄小自己9岁的习仲勋开始工作交往始于1952年7月。当时,中共中央为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决定调各大行政区主要领导人到中央工作,即当时盛传一时的"五马进京"。主持西南局的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等职)调到北京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主持西北局的习仲勋(任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调  相似文献   

10.
刘全 《世纪桥》2013,(8):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1.
刘全 《世纪桥》2013,(10):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2.
一进中南海与三任中央秘书长。1952年7月,邓小平由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调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常务副总理,1954年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第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在上海出任中央秘书长,负责起草中央文件,掌管中央负责同志和中央秘密机关的地址以及各种会议安排,协助周恩来(时任中央常委兼中央军委书记)处理  相似文献   

13.
雷侃 《党的文献》2011,(3):123-124
1952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在西南军政干部参加的一次大会上讲话时,连续12次使用了"国家可爱"这个词。这对于习惯讲短话的邓小平来说,并不常见。他说: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宣告解放。12月30日,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和兵团其他领导分乘吉普车,在万众欢呼和喧天的锣鼓声中驶入成都市。看到盛大、隆重的欢迎场面,胡耀邦心中涌起了一种难舍的殷殷之情。他知道,随着成都的解放,自己多年的戎马生涯也将随之结束。因为早在12月中旬,中共中央西南局已任命他为川北党的临时工委书记,授命由他主持川北新生的革命政权。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这2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主政西南期间,邓小平关心群众生活,时刻想着为人民办事;他坚持实践“两个务必”,在工作生活中体现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对那些曾经支持和帮助过中国革命的人,不忘旧恩,郑重回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诺言的品格;他在西南主政期间,敢于从实际出发,探索建设新中国的好路子。这些都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品格风范。  相似文献   

16.
宋毅军  刘杰  冯婧 《世纪桥》2010,(14):8-13
<正>1949年7月14日,邓小平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称为北平),他和刘伯承等人受领进军大西南的任务。1950年起,直至他1952年8月奉调北京工作,他在西南度过了三个七一党的生日。1950年七一党的生日纪念:召开纪念大会,发表关于主要讲党员作风和与党外人士合作问题的讲话1950年的七一,是邓小平在西南度过的第一个党的生日。6月13日,邓小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共西南  相似文献   

17.
正大西南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在邓小平的提议下,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修建成渝铁路。成渝铁路西起成都市,东抵重庆市,全长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  相似文献   

18.
胡耀邦投身革命后,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和部队政治工作。抗战期间,他一直在延安总部机关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又在华北部队任职多年。新中国成立后,曾三度担任地方一把手。这三次任职,尽管时间都不长,但对他的成长历练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出任川北区党政军主要负责人1949年12月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率部随贺龙从陕南进军大西南。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6,(2)
正大西南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解放伊始,百废待兴,在中共中央西南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作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被普遍认为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实  相似文献   

20.
<正>胡耀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曾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新中国成立初期,35岁的胡耀邦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和川北区人民行政公署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在主政川北的2年间,他秉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开创了川北建设的新局面,使川北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