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书话”是很晚才有的名目,但上溯到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就觉得似乎很早了!若说较晚的话,抑或可以20世纪周作人的《药堂语录》、《书房一角》,乃至后人编进《知堂书话》的一些“书话”大家而论。若以我的见识,则可谓《求书日录》、《劫中得书记》、《劫中得书续记》等诸文,系以非常之笔,记非常之事矣!另则,郑振铎、唐驶、黄裳等虽然皆是书记比读书记写得好之范例。然而,在我以为的唐文之中和、黄文之恬淡、郑文之稍显激越之中,我倒更看重的是黄裳“书话”之“精刻”、之“恬淡”。  相似文献   

2.
工艺美术大师邓秀虎,因其在微书领域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艺术成就,十多年前就已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世界微书之王”。今年3月,我有幸到他的新居作了一次拜访。他随和而谦恭,略显腼腆的笑意透露出淡泊与宁静。他的成功,与他的天赋分不开,更与他二十多年来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3.
鹤山区地处鹤壁市西北,西依巍巍太行,北与安阳接壤。相传东周周灵王太子景王(也叫王子乔,道号乔仙)曾驾白鹳驻鹤壁集访子山之峭壁上,故此山又称鹤山。这里历史文化深厚,三国时蜀国刘备之子阿斗曾被魏国羁押在此,有唐代药王孙思邈隐居等遗址,有宋、元古瓷窑和古煤窑,地下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4.
邓秀虎,因其在微书艺术领域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世界微书之王,亦被称之为奇人、超人。自古奇才多磨难1955年,邓秀虎出生在川南江安县一个店员家庭。儿时的邓秀虎,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砍柴、担水,他不比同龄伙伴强,可跟外婆、妈妈学纺线、绣花,他却心灵手巧,胜过姑娘。粗通文墨的父亲认为这是儿子的一份天赋,最适合练字作画,于是,他开始严厉地督促儿子每天练字。说来也怪,邓秀虎一练就入了迷,没钱买笔墨纸张,他就以手指、树枝、木炭代笔,在沙里写,在地上画,学校发的练习本、课本的封面、封底,都密密麻麻布满了他…  相似文献   

5.
《林下书香》的内容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天文学、地质学、生态学、考古、工艺、科技史、海洋、科学幻想、博物学、城市规划与建设、探险、森林调查、医学、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将书话论述的范围延伸到如此广阔的领域,是一个成功的突破,拓  相似文献   

6.
步雄 《前进论坛》2013,(5):58-60
我的案头摆放着一册《柏春小传》,古朴的文体,简洁厚重的文字,勾勒出一个倔强艺术家孜孜以求的脚步,与柏春十几年的交往不禁历历在目。俗话说:字如其人,中国文字是一种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也反映了柏春的精神、学识和修为。学识篇——创作源于感悟  相似文献   

7.
讲短话——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语言,把你要说的深刻道理说明白,这是要真功夫的。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拼凑个几万字的文章和讲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花几天的时间,攒一本书,也不难。但这样的讲话、文章,没多少价值,像膨化食品,像棉花糖。  相似文献   

8.
    
赵方领 《前进》2014,(11):21
  相似文献   

9.
隆清贤侄: 你好!今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创建70周年纪念日。各地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借以缅怀革命前驱,弘扬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增进两岸共识,推动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为此目的,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黄埔同学话今昔》一书,作为节日的献礼。承蒙一位老友在印刷厂供职的儿子的关照,我有幸先期得到这本书稿的终审清样,并花了近3天时间把它读完,真是受益不浅。 《黄埔同学话今昔》一书,忠实  相似文献   

10.
雨云 《福建乡土》2013,(6):63-64
可以说,厦门的读书人是一流的,何况兄是其一。《文园读书记》是他自己也满意的一本读书笔记,大部分已经在报纸上或博客中读过了。本想随便翻翻,没想到一翻就上了瘾,于是又从头一页页读下来。谢泳教授将何况的读书笔记归为掌故笔记,并断言此类写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柿话     
吴凯 《中州统战》2001,(8):38-38
我国是柿树的故乡,已有3000余年栽培柿树的历史。全国各地均栽种柿树,台湾嘉义地区也盛产柿子。不过,柿子主要产地还是在黄河中下游及我省西部山区。柿子晶莹如玉、红似灯笼,古人视其为祥瑞、吉利、美满的象征,被列为祭祀供品之一。目前,全国约有800多个柿子品种。人们常吃的柿子是烘柿子和漤(音懒)柿子。烘柿子糖分大,水分也大,颜色鲜红,一般个儿较小,看起来像小红灯笼似的惹人喜爱。吃时洗净拔掉柿盖,用嘴一吸溜,净剩一张皮,甘甜之味直沁心脾。街上卖的烘柿子大多是摘后存放焐出来的。在树上熟透了的烘柿子叫树头烘,现摘…  相似文献   

12.
畸话     
凡人百姓闲聊对话;重在沟通交流;领导干部讲话上课,为予凝聚激励……就像笔直的树干孪生出旁权斜枝,有些领导的讲话派生出扭曲畸叉;大师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隋唐史,开讲前坦然相告:“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已过去讲主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相似文献   

13.
话警营     
接处警后,一旦来所里的当事人多,就得四处借办公室谈话。那可是要求人的,谁上班不忙工作,却把办公室腾给你呢!一次两次还好,次数一多特招人烦。  相似文献   

14.
慢话     
张锋 《人民公安》2011,(8):60-60
骤降的雷雨.让北京正午12点的天色骤变为黑夜。  相似文献   

15.
乐斋亲话     
科学怎么讲在讲科学发展观的今日,想起一件往事,感到真正讲科学也非易事。写此文绝非对科技元勋不敬,而是以此接受一点往事之教训。  相似文献   

16.
话鼎     
鼎爲何物?據中國第一部字書《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一○○年)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可見鼎是一種古代炊器,用来煮或盛魚、肉,相當於现在的锅。其形状大都是國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方鼎。 遠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们就發现在陶罐的底部加上三條腿,既可以稳固地支撑,又便於烧煮食物,這就是中國最先出现的陶鼎。到了公元前十六——前十一世紀的商代,中國已進入高度發逵的青铜器時代。這時就出现了铸造精美的青铜鼎。以後,又有鐵鼎、瓷鼎、玉石鼎、漆鼎等。在奴隸社會裏,青铜鼎被赋予特殊涵義,已不再是單純的炊具,而是作爲宴會和祭祀的‘國家重器’,遂使鼎在青铜器中享有極高的地位,成爲權力的象徵。史學名著《左傳》记载:‘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载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這說明商、周(公元前十一世紀——前二五六年)都曾把鼎作爲‘傳國寶器’。周武王滅商,獲得寶鼎,他的兒子成王就把九鼎遷到國都镐京(今陕西省長安縣),並專門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儀式。從此,‘定鼎’成爲建立新政權的同義語了。  相似文献   

17.
话年     
新年临近,又开始为过年而忙碌。总是不经意的想起儿时,每逢年关将至心里那说不出的兴奋劲儿。也许是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美味佳肴;也许,那阵阵的爆竹声  相似文献   

18.
鼠话     
鼠虽位列十二生肖,但国人对它的的评价,不但远不及龙、虎、牛、马那样盛赞有加,甚至连毁誉参半也谈不上。就连长相很不让人待见的蛇,也还有蛇胆、蛇皮、蛇毒、蛇肉等诸项贡献。而说到鼠,就只剩偷盗粮食、啃咬衣物、传播疾病的劣迹。  相似文献   

19.
话狗     
《松州》2006,(Z1)
"鸡犬之争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俗语,大概是对"鸡年"和"狗年"说的。狗年到来,鸡年离去,"鸡"追"狗","狗"撵"鸡",相顺而来而去,谁也见不到谁。渐远渐弱的鸡啼和渐近渐强的狗吠,相互间交际的信息仅仅如此罢了,哪能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呢。论传统的生肖,十二年一次,人都实现了阶段性的回归,缩短了生命年轮的周期,何况动物?在这四千三百八十多天里,兴许鸡和狗这种生灵早已寿终正寝了。也难怪,连影子都不曾见到就匆匆离去的一刹那,何以谈论往来呢?  相似文献   

20.
话落实     
尤志农 《政策》2002,(7):39-39
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五一节,把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变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