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因为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待过,朋友同事相聚,总难免会问到这个问题:上海好?还是北京好?上海人和北京人哪个更靠谱?笑曰: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8,(3):75-75
3月28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对内地和台港澳地区的2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综合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为: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高雄、苏州、杭州、天津。效率前十名的城市为:香港、台北、新竹、高雄、中山、深圳、台中、东莞、佛山、上海。  相似文献   

3.
提起有个叫杨东平的年轻人,大多数的四川泸州人也许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小蜜蜂”,很多泸州人却非常熟悉。而现在,这个叫杨东平的小伙子,他所创建的“小蜜蜂”早已越过泸州,飞遍了大江南北。“小蜜蜂”是何物?它就是由杨东平创办的小蜜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目前在全国的连锁店已达到62家,服务的客户达三十多万人。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公安部在北京、上海等10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就“社会治安状况”、“群众对民警的总体印象”、“民警对群众的态度”及“执法行为”、“执法水平”、“警务公开”等8项内容的评价,向市民群众发放万份随机问卷调查并发出《通报》。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公安系统获得6个单项第一。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云耕为此批示:“要把这一《通报》作为教育提高全体民警的素材,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5.
《今日上海》2014,(12):61-61
今年11月11日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披露,在全球21个主要城市的对比中,上海文化设施及服务有喜亦有忧:上海每10万人口书店数量24.7个,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25.4个排第2位;上海电影院250个次于巴器的302个排第2;文化及创意产业从业人数129.62万人,次于孟买的138.38万人排第2。  相似文献   

6.
《今日上海》2009,(5):12-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联合完成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今年4月14日在北京发布。《报告》中有关上海的部分,较清晰地显示了我们这个城市在国内外的城市中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今日上海》2008,(10):10-11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半年会期预计吸引的海内外参观者7000万人次,这对上海的城市管理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出了很大挑战。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迎来倒计时600天之际,上海全面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参会人数问题,我国学界是没有疑义的,那就是有15人参加了,其中中国人13名,外国人两名。疑义只在于正式代表究竟是“12人”还是“13人”?1991年8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胡绳同志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一书指出:“参加党的一大的有来自七个地方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  相似文献   

9.
九月大事     
9月中国企业界遇到的大事恐怕要数27日在上海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了。在过去的20年里,中同致力于改革开放,1979-1997年的GDP以年平均9.8%的速度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正因为如此,《财富》全球论坛的第五次会议在中国举办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这一期,我们以很大的篇幅,为读者介绍两个城市:上海和大连,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配合论坛在上海举办的一种鼓吹。读过有关上海和大连的两组文章后,你会发现,这两个城市的选择是颇具意味的──上海,论坛的举办地,西方人曾称它为“冒险家的乐园”。中国的民族工业从…  相似文献   

10.
“广东人看全国人,都是穷人”“上海人看全国人那都是乡下人”“那么哪里人看全国人都是基层呢?嗯……北京人!”今年5月,音乐剧《Q大道》在北京上演,幽默地探讨了地域歧视的话题,引来了观众阵阵笑声。  相似文献   

11.
从2000年5月到2003年5月,河北省衡水市将一步步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衡水人将用现代的城市理念、智慧与辛劳把自己的家装扮成美丽的花园。 当今城市建设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威胁。所以现在国际上流行一种观点:无论城市经济如何发展,人的生存质量永远是第一产品其他诸如工业发展、经济效益等都应服务于人的健康需要。正是在这种思潮之下,国内很多大都市都抓紧在环境保护方面“补课”,如上海不惜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路拆楼植绿,北京也在被誉为“神州第一街…  相似文献   

12.
九月大事     
9月,中国企业界遇到的大事恐怕要数27日在上海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了。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人民致力于改革开放,1979年-1997年,其GDP以年平均9.8%的速度飞快增长,而且持续不衰,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正因如此,《财富》全球坛的第五次会议在中国举办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这一期,我们以很大的篇幅,为读者介绍两个城市:上海和大连,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配合论坛在上海举办的一种鼓吹。读过《上海瞄准500强》和《百年大连》两组文章后,你会发现,这两个城市的选择是颇具意味的......上海,论坛…  相似文献   

13.
周家望 《北京观察》2010,(11):62-64
这个名字珍藏在我的心里已经十多年了,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从来不用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 叶祖孚先生,自称“沪人燕客”。叶老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与现代著名文史专家施蛰存先生为挚友。在上海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北上读书,从此长居北京,成了一位比北京人还了解北京的人。他身上没有丁点儿“上海小男人”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综合应急减灾管理机制问题,我曾在北京市政协十届一次全会上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编制《北京城市防灾条例》的建议”的提案。提案的主要内容是,长期以来,北京市在城市综合减灾机构建设和法规上处于停滞状态,这方面应学习上海的经验——构建大城市综合减灾管理系统四个必备的要素:即统一的城市减灾领导机构;综合减灾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管理制度;统一的城市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及一元化的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的城市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建议尽快立项编制北京市综合减灾法规《北京城市防灾条例》;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北京市城市减灾规划》,并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减灾规划》要与《安全奥运规划》的主体内容一致;在2005至2007年间组织一系列有规模的城市减灾应急演习。与此同时,系列地研究制定《北京市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总体预案》,从  相似文献   

15.
吴静 《今日浙江》2022,(5):40-41
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近日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中,杭州创新能力指数78.82,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同时,《报告》对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杭州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位列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  相似文献   

16.
都说有些上海人看不起外地来沪者,常称之为“阿乡”——其实上海人也有被他人瞧不起的时候。回忆起七八十年代,“精明的上海人”这一雅号曾风靡一时,背后的潜台词是:上海人“脑子活络门槛精;谈起生意太精明;斤斤计较讨人厌;因小失大不高明”。周边城市尤其是杭州人,遇见上海人往往会露出不屑一顾的鄙视目光,弦外之音——“上海人太精乖”。为此上海市有关领导曾指示,就“精明的上海人”这一话题在《解放日报》上组织一次大讨论,提倡要做大气、高明的上海人。  相似文献   

17.
张作锦 《台声》2000,(11):12-12
日前因事去大陆 ,8月 23日那天上午自台北动身,住进北京旅馆已是 24日凌晨 4时半。不错,那天有台风的影响、航班的误点;但 9月 2日回程时,无风无浪,上午 11时半离开上海市区,回到台北家中也是晚上 10点半了。众多商旅困守香港机场,等候转机,以掰手指头算帐遣闷:根据计算,如果飞机直航,不经第三地中转,台北飞北京来回可节省 9小时,机票省 6800元;台北飞上海来回省 8小时,机票省 5500元。而台湾每年进出大陆约 200万人次,时间和金钱的浪费相当可观。这些人算着算着当然就会“义愤填膺”起来,不知台湾当局为什麽不准两岸直航…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08,(8):12-13
据今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国19个大城市的网络购物金额达162亿元。上海的网络购物人数达375万,占各大城市之首。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19个城市的网民中;半年内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占这些城市网民总数的27.9%;每月至少网购一次者超过4成,上海达45.2%,北京和广州分列第二和第三。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16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承办、本社及《城市问题》杂志社、《城市发展研究》杂志社共同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业内同仁共同交流,通过对北京、上海、墨西哥等城市案例的评估,指出了生态文明对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沪台两地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升温,台商在上海的投资热已持续了 10多年,目前在上海常住台胞近 10万人。上海这座城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胞前来考察、交流、投资。最近,《移民上海》、《立足上海》、《我的上海经验》 3本书特别热销,可见台胞对上海情有独钟。 上海是两岸交流最热络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去年台胞到上海探亲、旅游、经商、交流、求学等共 30万人次,累计历年来沪台胞总数达 260万人次。去年,台湾各党派团体纷纷组团或以个人名义参访上海,来沪的台湾青少年交流团就有 19个、 600人次。来沪采访的台湾记者及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