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根文化的兴起,折射出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百姓的诉求主流,是民心民意的凸显。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草根阶层的信念和自觉行动的介入。但这个独特的群体又有其先天性的缺陷,影响着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直面社会现实,穿越社会底层,正确处理草根阶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开拓个人思想意识领域的和谐局面,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草根"现象十分突出,其所承载的"草根文化"发展迅速且势头强劲。重视"草根文化"在文化发展中的基础性,并对这一文化的发展加以优化引导,充分利用"草根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赵光侠 《求实》2006,(9):19-21
伴随社会的结构变迁和阶层的不断分化,当代中国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收入差别扩大化、阶层矛盾尖锐化的趋势,这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行社会整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现实课题。要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对其社会整合功能进行准确而合理的定位,即以塑造合理的阶层结构为根本目标,以维护社会公正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关联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等收入者阶层培育提供平台,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示范力量,将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培育具有共生性,它们的实现过程具有一致性,二者处于同一历史进程中。厘清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中等收入者阶层与和谐社会研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研究重心仍然是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界定标准、成长状况、社会功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对中产等收入者阶层的消费行为、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个体或群体特征研究逐渐增多,并开始研究中等收入者阶层社会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学者们关于中等收入者阶层与和谐社会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等收入阶层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中等收入阶层之所以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主要由于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力量以及社会先进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当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发育仍然相当缓慢,亟需我们从多方面做出不懈努力,积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5,(8)
随着治理理念的普及,民间草根组织作为政府和社会的中介,成为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总结我国民间草根组织的发展经验,可以得出制度创新是民间草根组织生长的合法性基础,政府合理的扶持是民间草根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社区草根精英的带动功能是民间草根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组织功能创新是民间草根组织可持续性发展的现实需求。要使民间草根组织不断创新,需要进一步提升政府理念,促进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准确定位民间草根组织的性质,政府购买服务为民间草根组织提供资金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民间草根组织成员素质。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现阶段在我国,干群关系、劳资关系、富人和穷人的关系是一种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其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分析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因素,重点在坚持健康发展、优化阶层结构、调整利益关系、努力扩大就业、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保制度、健全诉求机制、建立风险应急体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管新华  汪旻艳 《探索》2005,5(4):9-12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理想目标和现实追求。毛泽东奠定了实现理想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邓小平奠定了实现理想的经济体制基础和物质条件;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各地区、阶层和个体和谐成为其主导政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既有思想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描绘和设计了包括内涵特征、立论依据和方法思路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蓝图,使其成为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现实实践活动,极大地推进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周多刚  贾锡萍 《唯实》2011,(7):48-51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处理阶层矛盾是执政党面临的严峻课题。列宁思考解决俄国国内各阶层存在的一系列现实矛盾问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如关于处理工农阶层之间的矛盾;关于处理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矛盾;关于克服官僚主义,正确处理执政党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矛盾;关于解决人民内部阶层矛盾的主要途径等。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阶层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我国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而且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方法论诉求.和谐社会蕴涵的科学高效的治理价值与理念,预示着传统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我国,由政府单一化的治理走向公共治理模式,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必然趋势.就现实视角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优化阶层关系、协调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公平,成为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公共治理的现实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一个美好的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目标与理想.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是正义与自由.这是中西仁人志士在长期探索的过程中所取得一个重要成果.这两大支柱的实现和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探讨从正义与自由这两大支柱出发如何实现和谐社会的问题上,许多人殊途同归地找到了社会的阶层结构问题,即中间阶层的有力量.  相似文献   

14.
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中间阶层则是构建和谐社会阶层结构的关键所在。文章在简要分析和谐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阶级和阶层问题是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这些新变化,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正确处理我国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社会转型与变迁中阶层结构不断演进,社会分化逐步形成。建立和谐的阶层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阶级分析方法,探讨由社会分层走向社会和谐的实现途径,应做到增强社会流动,壮大中间阶层,培育有利于中间阶层形成的社会条件,正确认识和对待阶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曼 《世纪桥》2010,(5):73-7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阶级阶层的分化伴随着新阶层的产生,同时伴随着不同阶层社会地位的升降,整个社会阶层结构日趋多元化。只有客观评价阶层分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才能正视和正确解决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中间阶层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在社会的价值取向上,中间阶层与社会主体部分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在社会的结构构成上,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坚实的社会基础。政府应发挥中间阶层的作用,以保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科学把握发展与公平的双重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小康大众将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较长历史过程中必须存在的、十分庞大的、举足轻重的一个阶层。要通过努力实现小康大众和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稳定而巩固的联盟,打造共产党执政的新的阶层基础。现代社会的阶层和谐,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价值观的科学而合理的解构和建构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莉芸 《世纪桥》2008,(2):46-47
社会阶层分化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阶层分化冲破了原有的阶层模式,使社会阶层结构变得多元化、复杂化。由于经济地位不同,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阶层之间的对立,甚至会激发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对此期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进行研究,这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