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利敏 《法制与社会》2011,(29):140-1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在秉承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情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人学思想。本文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人的发展思想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宪政建设的实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实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以及人类政治法律文明共识,为研究基础和资源,从中总结、归纳、概括和建构作为一种理论模型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国经验而又在约束条件下具有普遍真理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这种研究不仅要致力于总结和概括宏观意义或者一般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框架,而且还要特别地总结和概括微观意义或者部门法学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3.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的创新实践中酝酿、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其创立的实践基础。本文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实践标志着特色理论体系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曲折历程塑造了特色理论体系的轮廓;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也将继续丰富和检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法活动和法学教育。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总结和提升,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依法执政理论、依法治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不断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徐岱 《当代法学》2013,(2):3-13
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是沿着以阶级斗争为纲——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确立——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和和谐法治的建立这一发展脉络的完善而逐步变动和完善起来,形成了科学、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权保障的刑法基本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论、社会危害性理论、死刑限制理论、量刑规范理论及刑罚执行论。这些基本理论不仅体现了中国本土化、特色性的刑法理论体系,而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法治内涵。  相似文献   

6.
尚菲菲 《法制与社会》2010,(15):282-283
我国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当前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研究也同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本丈主要从其研究特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论析。  相似文献   

7.
胡春华 《法制与社会》2011,(17):291-29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一言以蔽之就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体现的是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致性,与时俱进体现了两大理论成果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中国特色"的全面理解关系到我们更好的对这一理论进行贯彻和实施,对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时代课题,并逐步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既指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于中国独特时空背景下的宪法学,同时也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进行的宪法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权力来源理论和国家权力关系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理论核心形成了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理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理论以及宪法运行理论等主干理论。中国宪法学知识体系展开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宪法学的范畴体系、理论容量、方法论取向和学者的理论思维模式。社会科学宪法学的繁盛和宪法解释学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研究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体制危机呼唤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现代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物质前提;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造了合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及它的领袖邓小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理论来源;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用历史的眼光、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刻理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背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发展历程及其鲜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意义,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重要源泉,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的重要法宝。在新起点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不断提升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客观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的辨证关系,以三化的互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握重要的基础手段和方法,以理论的发展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理论传播普及的基本路径,以思想理论的日益通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喻中 《法学论坛》2021,36(1):35-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系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帝制崩溃、经学瓦解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建构"马克思主义四书",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体系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党章总纲》《宪法序言》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这一条基本线索,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把这四篇文献汇集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四书",以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精准奠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总设计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作了战略性设计.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世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地基"作了全面的"勘察",奠定了此项事业的客观出发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功能作了准确的"定位",确定了此项事业的导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制作了矛盾的"建构",绘制了新制度、新体制的蓝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作了能动的"规划",安排了党的事业的前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能遇到的危险作了战略的"预告",使全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邓小平不仅谋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尤其提出了一整套社会设计的方法论,为在中国建立"战略设计学"这门新的学科作了开创性、奠基性的工作,值得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十月革命,首先必须搞清:十月革命解决了哪些问题,遗留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十月革命解决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的道路问题,遗留下了社会主义的模式建设、世界发展、政党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基本问题.十月革命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和着重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模式创新,走出自己的特色;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各种能力;社会主义必须是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有机统一,走向人类大同.在中国,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任何"模式"都不能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自己探索出的符合自己特点的真正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既面向世界又着眼于中国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已经彰显出其全球化视野和世界眼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它在哲学基础和理论精髓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基石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在主要内容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战略布局,在重要范畴上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就是努力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应当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话语体系,在此前提下需要建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尝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一方面要将党对执政实践的自我表达的话语体系以及解读性评价作为特殊法理学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当在历史事实、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之间建立某种平衡性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终结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乃至社会主义法治本身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属于特殊的一般法理学的范畴.定位于特殊法理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包含了走向作为一般法理学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群 《行政与法》2004,(6):21-24
独立公正的司法制度是正确地解决各种纠纷、对受害的公民提供充分补救、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和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但是,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法律的有效实施,只有采取多项对策措施,才能推进司法制度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