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两国关系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需要。两国关系自1991年正常化以来发展迅速,这得益于两国领导人将两国关系不断提升。至2008年,两国关系已有"十六字方针""四好关系"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支柱。然而,过去几年来,两国关系也出现了下滑和波动。借助建构主义、不对称理论以及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深入分析中越关系的深刻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因素和现代科技,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中越关系,是值得中越两国学者共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猛。两国贸易中各自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过去几年,越南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提升较快。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猛源于两国贸易互补性强、消费偏好相似、政治关系良好等因素的推动。与此同时,两国经贸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改变的消极因素。在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和越南加入TPP的新形势下,中越经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升两国合作水平、探讨新的合作模式将有利于化解挑战,实现互利共赢。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越南期间两国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为中越经贸关系注入强大动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中越两国加强经贸合作还将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关系顺利发展,实现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朱祥忠 《党史博览》2012,(12):16-21
2012年是新中国与阿根廷建交40周年。40年来,两国通过人员和贸易的交往,逐步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而从民间到官方高层互访,两国关系一直在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阿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各个领域友好合作日益扩大。2004年两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阿关系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6月22日~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间,他是1993年以来第一位访华的印度总理。访华期间。他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会谈,大大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两国就加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台作达成一系列协议,特别是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确立了中  相似文献   

5.
张慧中 《党建》2011,(5):60-61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与印尼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尽管历史上两国关系曾出现过波折,但1990年两国复交后,双边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特别是2005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呈现全面发展势头,充满活力。去年,两国隆重庆祝了建交60周年和中印尼友好年,今年是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  相似文献   

6.
正年初,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公布了本校2015年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巧的是,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收集了各大学过去15年以来超过100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也在最近公布了美国大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对比中美高校的阅读榜,可以看出两国大学生的阅读偏好。国内各高校的榜单书目五花八门,借阅次数的统计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本书的出镜率极高,任你怎么统计,它都在榜单上岿然不动,那就是作家路遥  相似文献   

7.
李健  孙启军 《世纪桥》2007,(9):58-58,114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由破冰之旅发展到现在密不可分的政治、经贸、文化等政府和民间合作关系,仅仅用了15年的时间。但在中韩关系发展的背后又隐藏了诸如贸易摩擦、民族历史、国家安全等现实问题。中韩两国必须积极面对并处理好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未来的两国关系才能得以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经签订十周年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欢庆这个条约签订的十周年。十年来,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的合作,已经获得了伟大的成就。用条约形式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不仅鼓舞和促进了我们两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事业,而且鼓舞和促进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运动,鼓舞和促进了全世界的和平运  相似文献   

9.
6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就中俄关系和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胡锦涛表示,下一个10年也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中俄两国发展振兴给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带来新机遇。胡锦涛指出,在下一个10年,双方要在以下S个领域加强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复兴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复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动力。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作了战略部署。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  相似文献   

1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背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表现为以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权力关系变化为主线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完善、以资源流动转向为标志的城乡关系的改善、以问题为导向的农村改革梯级深化、以农民分化和组织重构为特征的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等。这种背景变化使我国乡村治理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转型趋向,主要表现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治理有效"导向、注重组织和制度建设及能力提升、加强城乡治理资源统合运用、突出文化引领与"三治"结合等。为适应背景变化和转型趋向,我国乡村治理必须要塑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有效协同共治格局、全面加强乡村治理组织和制度建设及能力提升、大力提高农村民生改善精准性和实效性、统合运用城乡治理资源、着力提高文化引领和"三治"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摩擦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求实》2006,(Z3):167-168
自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并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以来,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进入稳定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在全球商品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美贸易进一步迅速地增长。但在双方市场不断扩大和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日渐突出,并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0年7月21日,中国和沙特签署建交公报和谅解备忘录,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沙特是中东海湾地区最后一个跟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1999年底,江泽民访问沙特,促成中沙各领域里的双边合作全面发展,揭开了中沙友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中缅2186公里长的边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通过"互谅互让"的友好协商和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一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长期悬而未决的中缅边界问题一朝得解,不仅彻底清除了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障碍,而且为新中国政府循此路径,全面、彻底地解决与邻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双边陆地边界问题,树立了一个"率先垂范"的成功样板,遗留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都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成为两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契合点。中哈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强化,良好的能源合作和全面发展的贸易伙伴关系,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为两国实施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人文基础。中哈两国互办"旅游年",将中哈文化旅游国际合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和平台。为此提出中哈两国实现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目标的"文化引领战略模式、路桥拉动战略模式、三联动战略模式、点轴开发战略模式、节庆带动战略模式、融合发展战略模式"六大战略模式,以求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示范。  相似文献   

17.
一部三国史,悠悠千余年。灿若星辰的英雄,波澜壮阔的历史,三国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在巴蜀大地留下了光辉的历史印记。三国文化其实是由无数杰出人物交织成的历史,这些人物孜孜追求的统一中国的远大梦想也是三国精神精妙之处。从这一方面来看,三国文化旅游应该具备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强大生命力——四川三国文化再度风声水起。过去的一年堪称四川三国文化年:做大做强的三国文化系列学术研讨、构筑和完善以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国际三国文化节……一系列构想与举动将三国文化提升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又一高…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兴起的"国进民退"争论,引起学界、媒体、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争论愈演愈烈,影响越来越广,以至于2009年以来每次全国"两会"期间,"国进民退"争论都会急剧升级,演变成"两会"话题。一"、国进民退"争论的兴起与展开网络电子文献和传统纸质文献普遍认为,国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自1978年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中国社会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现在算起,离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的改革将走向何方?如何再次激发改革动力?答案是唯一的,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6,(12)
正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及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倡议于2016年举办"中拉文化交流年",得到了拉美和加勒比广大国家的热烈响应与支持。时至今日,这场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为主线的中拉文化的宏大交流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回想在新中国建立以来67年的漫长里程中,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