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阿寿 《党史文苑》2007,(10):17-19
上世纪二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江西万安县的革命斗争基础较好,活动很有特色,尤其是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的万安暴动震惊中外。万安革命还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斗争有密切关系。毛泽东于1928年11月25日撰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有四处提到了万安:一是在讲到湘赣边界的工作时,提到1928年初“和万安县委发生了关系”;二是在讲到各地地方武装,  相似文献   

2.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拯救广大的劳苦大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抛弃个人的家庭幸福,毅然奔赴革命前线。董必武与陈碧英这对在江西苏区刚结婚一年多的恩爱夫妻,长征出发时分离,从此天各一方,杏无音讯,留下了一曲红色之恋的悲怆挽歌……  相似文献   

3.
张大庸  巩书民 《党史纵横》2012,(2):29-31,13
今年,是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80周年。上世纪50年代,第一部反映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电影《赵一曼》,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了东北抗联斗争的艰苦卓绝,同时由此知道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名字,并为她坚贞不屈、慷慨赴义的英雄壮举所深深震撼。上世纪90年代,沈阳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端女儿》的电视剧,让人们从剧中进一步了解了赵一曼的不凡人生。  相似文献   

4.
革命斗争年代,中共在江西不仅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而且还开创了红色金融事业。总结党领导红色金融的文韬武略,为现代金融事业提供经验借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开辟的三大块红色苏区之一,也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第二方面军的诞生地。然而,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左”倾错误指导下的肃反风暴,使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许多共产党人、红军战士没有倒在杀敌的战场上,却冤死在自己人的枪口下,红色苏区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21,(5):4-7
罗霄山脉、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有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战争年代有两位县委书记牺牲在岗位上,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又涌现出为了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而牺牲的县委书记黄诗燕。  相似文献   

7.
何斌 《世纪桥》2013,(9):77-78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革命传统,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何斌 《世纪桥》2013,(12):77-78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革命传统,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王卫斌 《党课》2010,(13):117-118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在战争年代,这个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为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巍然耸立在共和国金融史册的首页!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红色文物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是战争年代血雨腥风的实物见证,是现今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江西万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是朱德夫人康克清和七位开国将军的故乡,全县有名有姓的  相似文献   

12.
何斌 《党史博采》2013,(7):14-15
在革命战争年代,苏区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的巨大支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苏区红色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夺取新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如何弘扬苏区红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江西苏区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余孝忠  陈春园 《党建》2009,(7):34-35
昔日的江西,擎起八一军旗,编织中国革命摇篮,孕育共和国雏形。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中央宪兵第三团在北平的罪行京山本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在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迅速点燃。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白区地下斗争和群众爱国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东北执行不抵抗政策...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37-38
闽东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闽东人民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开辟了一块方圆数百里的革命根据地,闽东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了解放,翻身当了主人。我这个有幸与闽东人民共同经历这场伟大革命的老战士,怀着与闽东老区人民同样崇敬的心情回忆闽东革命史上的这一伟大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后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政府,这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尚处在幼弱状态的苏维埃政府内部,却混进了一些见利忘义利令智昏的蛀虫,造成中央苏区极为严重的贪污浪费和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我党地下工作者身处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环境十分复杂,国民党特务处处盯梢,一些不坚定分子经不起考验,叛变革命、出卖同志。这个时期,被称为“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给党的地下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周恩来领导中共特科的钱壮飞、陈赓等一批革命家,在艰苦的环境里,善于斗争,清除叛徒,保护了党组织和许多同志。  相似文献   

18.
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是江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们是江西地方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为江西地方党团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党史上有"江西三杰"之称誉.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们均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地上海留下了青春岁月艰难跋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罗彪  彭松 《党史文苑》2023,(S1):31-33
<正>江西吉安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江西时提出了“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江西中共组织创建前期。在赣东北地区,出现了对江西党的建设、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有过重大贡献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弋阳的方志敏,一个是都昌的冯任,两人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