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先秦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殷代中叶到西周厉王末年以前为萌生时期;此后到春秋中叶左右为发展时期;从出现孔、老、墨到秦统一为争鸣时期。 一、萌生时期。 从殷王盘庚“先王有服,恪遵天命”(《尚书·盘庚》, 到周武王“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牧誓》)到穆王“上帝监民”(《尚书·吕刑》),都是很相信天命,表现为原始客观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考核官吏制度在上古时期已初露端倪。《尚书·舜典》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这就是传说舜带三年考察百官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舜,于是,许多工作都兴盛起来了。《空记·夏本纪》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等史籍有关于夏禹“会计”的传说:日对诸侯的考核是三年一次,其考核的内容是核算各诸侯的贡赋征收,方式是把诸侯召集在某地进行面对面的统一考核。这种定期会集诸侯考核当时已形成严格的制度。《韩非子·饰邪》载:“禹朝诸侯之君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迟至则斩…  相似文献   

3.
警察是维护国家统治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武装性质的专职人员,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阶级压迫的重要工具。按其任务,它大体可分为户籍、交通、消防、治安、刑事、司法、边防、经济和政治等种类。在我国,近代警察是清末变法维新过程中出现的,但就其职能和具有这种职能的机构来说,可以追溯到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的最初时期。《尚书·舜典》:“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这是舜告诫契的话。意思是说,百姓不亲睦,不遵守尊卑等级秩序,你作为司徒之官,要认真传播父义、母慈、兄友、弟恭、  相似文献   

4.
走出封建的误区——重看中国古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封建”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  把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 ,是严复的一个误译 ,日知先生有长篇专文对此作了透彻的论述。日知先生指出 :在上古典籍《尚书》、《易》、三《礼》、《春秋》的公羊、谷梁传中皆无“封建”字样。《诗·商颂·殷武》有“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两见“封建” ,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 ,故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曰 :“周之有懿德也 ,犹曰‘莫如兄弟’ ,故封建之。”其意皆指周人的殖民建邦 ,绝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在欧洲历…  相似文献   

5.
同川而浴     
《尚书·大传》曰:“吴越之俗,男女同川而浴。”可知这一习俗,为吴越人所尚。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记载,风行于东南沿海,即今之江浙一带,且与《汉书·贾捐之传》记载的“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不同。两者虽然同是一川共浴,但前者说的是不同性别,  相似文献   

6.
《尚书·尧点》有“克谐以孝”之说。《圣经》的《创世纪》里提出“百善孝为先”。无论东西方文化都注重孝道,但历史的演变却使之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亲子关系及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度差异严重影响到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的警察亚文化观 1.韦斯特利的警察亚文化论。1950年,威廉·A·韦斯特利在研究印第安纳州加里警察时在其题名为《暴力与警察》的论文中首次提出“警察亚文化”的概念。他试图用职业社会学的观点来“分离和鉴别制约警察行为的社会准则,并说明这些准则在特定情况下对警察行动的影响。”他认为,“警察中存在着一个强调保密和暴力价值的亚文化群。警察职能的某些基本方面使警察认为,说谎(即便在宣誓情况下)和滥施暴力是有理的。”  相似文献   

8.
破壶成亲、魂归壶天——彝族葫芦崇拜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 壶即葫芦;瓜亦属葫芦科,也就是葫芦。中华民族葫芦文化渊源于周初《诗·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反映的远古葫芦崇拜。这种葫芦崇拜,越古越浓。中国古代就曾有过“瓜祭”仪式。《论语·乡党篇》:“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礼记·玉藻》:“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孔颖达《疏证》说:”瓜祭上环者,食瓜亦祭先也”。可见,瓜祭实际上就是祭祖先。直到今天,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属哀牢山区摩哈苴彝村,还有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深入地研究中国地名将有助于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0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7%,其分布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5%。汉族人口虽多,是由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越往古代,今少数民族的先民的分布越广阔,据《史记·夏本纪》引先秦《尚书·禹贡》、《后汉书·郡国志》、唐《括地志》、宋《舆地广记》、《大明一统志》、清《读史方舆纪要》等等历史地理典籍  相似文献   

10.
一“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声称:“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美国在面对恐怖主义袭击时采取的自卫行动。”乍一听来,这一说法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根据现代国际法,美国声称要行使的“自卫权”是大有疑问的。因为国际法对于行使自卫权有种种限制。(一)行使自卫权的前提自卫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国家主权的必然结果和重要体现,但同时,这种权利的行使必须是有前提的。这一点在《联合国宪章》第51条中有规定,即国家进行自卫的前提必须是遭到了武力攻击。可是,在第51条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武力攻击”必须是…  相似文献   

11.
尚文化 《公安教育》2003,(11):12-15
我国公安机关是行使我国警察权的主要机关。有学者认为,警察权(指公安机关)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警察权是指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一切权力,包括履行警察刑事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中所运用的一切权力;狭义的警察权,仅指国家赋予公安机关在进行公安行政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权力,即警察行政权。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警察权是警察行政权与警察刑事职权的统一。我国公安机关行使警察权的目的,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障百姓安居乐业。而警察权的行使,又依靠着公安机关这支强大的队伍,是以警察为主体。所以,公…  相似文献   

12.
警察权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权力是国家赋予警察为履行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依法实行的强制力量。警察权力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警察权力法定是现代国家逐步走向法治、民主、文明的标志。警察权力是国家的强制之权,是国家强制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管理权力中最严厉的权力。警察权力的核心是刑事侦查权和社会治安管理权。警察权力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其他行政管理职能得以行使的保障。警察权力与人权并不冲突,警察机关依法、正确行使警察权力的最终目的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警察权力与警察权威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二)出自百越系统的各族《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即汉、晋以前的“西南夷”地区以属于“夷”和“越”的民族最多。“夷”指的是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越”乃属于百越系统的部落。越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古老族群,其分布区域是自东南沿海往西至西南和中印半岛北部一带。公元前五世纪时在今浙江一带建立的越国是越族中的先进部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说:“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汉书·严助传》说:“越方外之地,翦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朔。”即在春秋以前,越在南方自成一个族群,较之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为落后,被视为“蛮夷”,  相似文献   

14.
三苗在已发现的大量殷及西周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中,皆未有。这很可以说明他们在上古时代,本来就不存在。三苗的出现,纯粹是人为的“创制”。 文献中的“苗”最早见于《尚书·吕刑》周穆王说的几段话:“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皇帝袁矜庶戮之不  相似文献   

15.
三国魏晋南北朝多沿袭两汉做法,对残疾人实行赈济。 据《三国会要》载: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赈之”。五年(公元224年),“冀州饥,复遣使开廪赈之”。《三国志·魏书  相似文献   

16.
一、唯物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中国的现实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明历史延传中不断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有的人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规范,有的人把勤俭作为为人处事的原则,有的人把它视为伦理道德去操守。中华始祖黄帝就力行“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尚书·大禹谟》赞扬他“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功德。《周易·否卦》记载“君子以俭德避难”阐明了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范灾难,在面临危难时,有助于克服危难的辨证关系。《周易·节卦》提出“天地节而四时成”“…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一词,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对其渊源之考证,似乎尚未见到。笔者查阅手头的字典辞书,并无“与时俱进” 这个词。查阅相关词条,发现其似应从“与时俱增”发展而来,根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第1418页“与日俱增”条,摘录如 下:“[与日俱进],进:增进。《太平广记·五八·魏夫人》引《集仙录》:夫人因得冥心斋静,累感真灵.修真之益,与日俱进。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被西方社会称为“东方智慧”的我国古代儒家,就十分看重高尚人格的主体力量,把“以德修身”看成为官做人最起码的资格。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为政者”一定要“明德”。这里的“德”,指的是完善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尚书·君陈》也有句名言“: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人世间只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所开放的花朵才是最芬芳的。“明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国家“明德”才有振兴之机,民族“明德”才能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部族。《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攻战以侵伐。”据《史记·索隐》引张晏说:“殷时始迁北边。”  相似文献   

20.
《荀子·劝学》说:“干、越、夷、骆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吕氏春秋·知化》说:“夫吴之与越也,按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越绝书·纪策》云:“吴、越为邻,同俗共土。”又说:“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也有类似记载,说“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