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否也和以前各个对抗社会形态一样,有基本矛盾?如果有,它是什么?如果没有,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原因又何在?关于这些问题,苏联学者自五十年代以来,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这种争论是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争论的一个部分。在争论过程中,学者们引以为据的主要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论述。但由于对马克思的论述理解不一,得出的结论也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之一.本文按照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线索,把20世纪社会主义内部关于民主问题的分歧和争论归纳为三个核心问题,即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宋杰社会主义社会能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个问题的争论几乎一百年。传统的理论观点认为,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水火不相容的,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不能实行市场经济。如果搞市场...  相似文献   

4.
高乐恩 《学理论》2010,(14):132-133
中苏论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重大事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差异是中苏论战发生的根本因子,在这次论战中所争论的问题很多,内容很广泛,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所争论的众多复杂问题中,其实仍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源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倾覆以后,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议论非常之多,甚至连20年代(马克思主义刚传入中国的时候)的所谓“少谈些主义”这个旧命题也重新搬出来了,仿佛今天已经可以为那场争论作结论——马克思主义并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我说,作这样的结论为时过早。如果仅仅因为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某些失误而断言马克恩主义已宣告失灵,乃是过分匆忙之举。事实上,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性及其关系问题,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新闻界乃至社会各界都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个问题曾几度展开了广泛的争论,至今存在各种相左的观点。争论的焦点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到底有没有党性和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究竟是一致的还是对立的?是党性高于人民性还是人民性高于党性?这些问题是新闻工作中的深层次理论是非问题,有必要继续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取得共识,进一步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克服思想僵化,深化新闻改革,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建设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些难题和争论问题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吴振坤关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许多难题,尚未研究清楚,而对这些难题,往往在认识上不一致,因而又是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我就市场经济理论中的难题和有争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关...  相似文献   

8.
关于毛泽东研究中三个重要的争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述 《理论探讨》2001,(2):85-86
近年来关于毛泽东研究中涉及的三个举足轻重、争论较大的问题是 :关于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 ;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问题 ;关于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中,我们回顾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长期斗争,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理论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没有我们民族的思想前提,或者说,有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如果有,它和西欧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它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有什么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怎样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的?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标志是什么?从理论上搞清这些问题,对于认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时一再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分歧,也有争论。第一次争论发生在60年代初,第二次争论发生在“文革”后期,第三次争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90年代初达到很尖锐的程度。本文试对这三次争论作历史的回顾,并加以总结。一、6O年代初的两种社会主义现的争论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明确的回答。《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如果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  相似文献   

12.
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要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会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 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只要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会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这是乔木同志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这几年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而作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按照一般的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以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似乎就不再会发生空想的问题了。实际情形并不完全如此。口头上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回事,是否真正理解它和正确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来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一回事。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离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有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首都第十八次经济学活动周期间,于光远作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经济”的报告,与会者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何伟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再认识很重要,如: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确切含义是什么?全民所有制是否就是国家所有制?目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都有缩小国家权限、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的趋势,如何认识这种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晓亮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般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是落后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最密切。因为争论的实质是,应该用什么历史观去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应该用什么历史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胡乔木同志的文章回答时,理  相似文献   

15.
日前,记者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问题,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以下是谈话记录。问:最近,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讨论方兴未艾。我们想请您谈谈,怎么理解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二次代表大会和十二届大中全会都提到过。我理解,其含义有两层,一是说我国社会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了,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要坚持。二是说我国社会主义的成熟程度还很低,仅是初级阶段。正确估量一个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发展程度,是我们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我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问题,是当代国际共运史研究中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为了把这个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由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和杭州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会共同发起,于1985年11月21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了国内首次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问题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和研究人员。现将讨论中涉及的问题和不同观点简述如下: 第一,关于如何评价二十年代联共(布)党内争论的问题。与会者既不同意把这场争论说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1月28日,中央党校部分教师、学者座谈讨论了胡乔木的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大家认为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理论文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著作,澄清了最近一段时期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许多思想混乱,能够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头脑。在座谈中大家谈到,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抓住了几年来关于人道主义、异化问题争论的核心和实质,指出这场争论关系到怎样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用抽象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说清社会主义的前景和优越性.首先简要的淡一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因为这几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有许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都搞不清了,如果对这个问题弄不清楚,就无法说清社会主义的前景和优越性什么是社会主义?尽管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模式.或者在同一国家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具体形式.但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性是清楚的,这就是社会主义是一个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基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整个社会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根本的原则性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进行发展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时期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他们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可能具体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而是留给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去摸索和总结。列宁进一步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20.
苏联剧变是20世纪国际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当前也是将来人们极为关注和反复探究的重要历史课题。为了揭示这一“历史之谜”的真实答案,不能回避70多年前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争论,特别是斯大林和布哈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和方法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