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版图,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也将改变台湾未来政治发展方向,但没有改变台湾蓝绿二元结构,也很难超越蓝绿,除少数中间选民外,在重要选举中依然是"蓝投蓝、绿投绿",蓝绿基本盘依然是影响选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定于2014年11月29日举行。一般认为,依据目前岛内政治格局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将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的态势:国民党维持既有执政县市面临困难,执政席次减少似成定局。选后,预测"北蓝"将越来越淡,"南绿"将越来越深,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如出现重大变化,对未来台湾政治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韬 《黄埔》2020,(3):22-24
2020年1月11日台湾大选落幕,蔡英文胜韩国瑜265万票连任,民进党以61席过半继续成为台“立法院”第一大党,台湾政坛再次形成绿色绝对统治,并确定了“绿大于蓝”的政治版图。民进党靠“民粹”斗争起家,蔡英文执政4年,政绩乏善可陈,为争取选票,只能变本加厉地攻击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营“倾中”,营造选民支持国民党就是变相“卖台”的政治氛围。蔡英文上述动作意在将岛内普通政治斗争上升为意识形态对决,将选举矛盾导向统“独”矛盾,通过制造社会“危机”为选战加分。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七合一"选举,中台湾是争夺的关键地区,变数最大,蓝绿重兵集结,尤其是台中市上演"强龙之争",很可能成为改变台湾政治版图的关键一役。2014年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一次重要选举,即多项地方选举合并后的"七合一"选举,其中最重要的是6个直辖市与16个县市长选举。依岛内政治格局发展态势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与"国败民胜"的态势。不论国民党能否维持既有执政县市,其得票率与得票数预计会继续下降。选后,"北蓝"  相似文献   

5.
南台湾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台湾政治光谱“北蓝南绿”的格局下,南台湾是所谓的“绿营大票仓”,是民进党执政县市最集中的地方。这一格局制约了南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发展,形成南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不够密切,文化交流不够频繁,人员往来不够庞大的局面,进而阻碍了南台湾区域优势的发挥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南台湾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随着台湾岛内政局变化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发展,台湾蓝、绿两大政治阵营对台湾的政治定位正在发生新变化。民进党从"拒宪排陆立台"向"依宪排陆是台",即"台湾中华民国化"发展与转型(尽管是形式上的);国民党则从"依宪含陆含台"向"就宪排陆是台",即"中华民国台湾化"发展与转型,而且两者有明显的趋同之势,  相似文献   

7.
张华 《两岸关系》2011,(12):29-30
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制度大致经历了从绝对多数决、间接选举方式向相对多数决、直接选举制的转变过程。在台湾蓝绿对决的政治生态中,当前的相对多数决制度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响:一是当选者民意基础不足,二是为没有胜选希望、但有一定实力的候选人提供“搅局”空间,三是引发选民策略性投票,四是有强化台湾政局两极化结构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制度大致经历了从绝对多数决、间接选举方式向相对多数决、直接选举制的转变过程。在台湾蓝绿对决的政治生态中,当前的相对多数决制度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响:一是当选者民意基础不足,二是为没有胜选希望、但有一定实力的候选人提供“搅局”空间,三是引发选民策略性投票,四是有强化台湾政局两极化结构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刘红 《统一论坛》2003,(2):18-21
2003年2月14日,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亲民党总部会谈,签署了《国民党与亲民党共同书面声明》与《国、亲两党共同推动国亲政党联盟备忘录》两份文件,宣布“政党联盟”成立。岛内普遍认为,从政治运作看,“国亲合”是要把目前台湾“二大一中二小的多党格局”,改写为“蓝、绿对决的两党政治”;从实力对比看,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底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之后 ,岛内政治势力发展成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 ,泛蓝阵营的国民党和亲民党系出同源 ,具有意识形态、社会基础、政治利益和历史经验的共同性 ,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亚文化 ,同时 ,从政党力量对比分析 ,目前泛蓝阵营力量超过泛绿阵营 ,岛内政党政治的现实为在野党特别是国、亲两党的合作创造了客观的政治环境 ,泛蓝阵营就政策法案、沟通机制、选举、权力分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合作尝试 ,但是政党合作的成败取决于泛蓝阵营的团结程度。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8,(16)
正摘编自7月26日台湾《中国时报》距离年底选战剩下4个多月,各种民调出炉,高低起伏中,蓝、绿、白、无,各种光谱候选人,是如何受到选民的关注呢?从当前媒体焦点和流量牵动着网络社群的趋势,年轻选民"网友说"似乎成为主流的态势。是年轻化意见的表达,还是沉默螺旋下"佛系"隐性选民更加失声?  相似文献   

12.
一、反对和遏制“台独”是当前对台工作的首要任务1、台湾岛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民进党的力量进一步增强。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政局形成了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但民进党的势力在不断扩张。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时,泛绿的支持率仅为39%,2004年的选举中,泛绿的支持率达到50%,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近11个百分点。在2004年12月的台湾“立委”选举中,泛蓝取得114席(上届为115席),勉强维持原来过半的格局,泛绿赢得101席(上届为100席),其中民进党为89席,仍为“立法院”第一大党。从支持率方面看,泛蓝由上届49.7%下降为46.85%,泛…  相似文献   

13.
4月18日,关系岛内农业水利保障、被视为基层选举动员组织的第4届农田水利会会长改选结果出炉,虽然总体维持传统上蓝大于绿的格局,但指标县市呈现出“绿固蓝松、民攻国守”的态势,对蓝营未来“七合一”选举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4.
刘红 《统一论坛》2012,(2):17-19
台湾的“二合一”选举马英九取得连任、泛蓝军拥有立法机构多数席位的结果,不仅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以继续,而且对台湾政局影响深远。 (一)两党政治格局日趋稳固。但有波动 “二合一”选举结果再次表明,“两党政治格局”成为台湾政治舞台的主要组合方式,在今后的几年间,国民党主导政局、民进党在野牵制、第三势力有声音没实力的态势不会改变。究其原因,从源头讲,两党政治格局形成于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15.
台湾南部地区作为岛内最早得以开发的地区,—度是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是与大陆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解禁,台湾南部中小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为推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受制于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台湾南部地区受民进党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6.
陈菊其人     
子贝 《统一论坛》2010,(1):60-62
现任台湾高雄市市长的陈菊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新潮流系”重要人物,历任台北市和高雄市社会局局长、“劳委会主委”,在岛内具有较高政治影响力。陈菊主张“台独”,近期更极力推动“台、藏、疆三独合流”,企图争取“台独”势力及泛绿选民支持,为今年“大高雄”市长选举增加筹码。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1日,台湾投票选举除台北市、高雄市以外的23个行政县市长,同时进行四年一度的“立法委员”选举。选举期间,各候选人和各政党都为胜选而全力活动,引起台湾岛内政治势力的重组与整合。其中,最大的变局就是“泛蓝军”与“泛绿军”两大政治阵营的形成。然而,包括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在内的“泛蓝军”的整合却在党派利益、政治人物选举现实面前不断发生冲突与危机,合作前景令人堪忧。民进党与台联党的“泛绿军”的合作成为必然。2001年台湾“立法委员”及县市长选举与台湾目前暗淡的经济现状和日益变冷的政治气候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近来一直把“民主”挂在嘴边,甚至还把“民主”作为统一的前提条件。台湾当局不厌其烦地到处宣扬所谓的台湾的“民主成果”,将台湾的选举视为“民主化之经典”,是展示台湾“民主政治”的“精彩广告”。但是,在台湾“民主政治”外表之下,许多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正在酝酿发酵,台湾当局标榜的“民主体制”和“民主政治”究竟是什么样子,已引起海内外一切关注岛内政治发展人士的高度重视。选举文化的败坏台湾的选举文化已经悄悄地建立起自己的游戏规则,即栽赃诬陷、争相媚俗以及花钱买票。政客之间的相互抹黑是选民们最为熟悉…  相似文献   

19.
杨诚国 《两岸关系》2008,(10):27-28
近年来,槟榔西施与“辣妹”风靡全台湾。槟榔西施是台湾特有的职业,穿着暴露、性感、挑逗的年轻女孩子在路边招揽并贩卖槟榔,只做生意从不参与政治活动;而“辣妹”则是对穿着火辣、拥有姣好身材和美丽容貌女孩子的称呼,但在台湾独特的政治环境中,“辣妹”已和本应严肃、充满“血腥味”的政治成功地实现了挂钩。  相似文献   

20.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