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燕 《理论学刊》2003,(6):145-147
阮籍的 82首五言《咏怀诗》 ,是文学史上公认的难以索解、充满张力和魅力的诗作。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 :“阮旨遥深。”钟嵘在《诗品》中写道 :《咏怀诗》“厥旨渊放 ,归趣难求” ,“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李善也说 :“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遭祸 ,因兹发咏 ,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 ,而文多隐避 ,百代之下 ,难以情测。”[1] (P2 10 ) 陈祚明也发出这样的疑惑 :“阮公咏怀 ,千秋嘉叹 ,然未知所咏 ,是何怀也 ?”[1] (P2 0 8) 历来《咏怀诗》的研究者和诠释者 ,多把其充满张力、难以索解的特点归结于当时的社会原…  相似文献   

2.
阮籍主要活动于魏朝正始年间,现存82首五言《咏怀》诗。正始时期,正值魏、晋禅代之际,司马氏父子已掌握了魏国的军政要职,正加紧培植亲信、血腥翦除异已,以最终取代魏朝。阮籍之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又是曹操僚属,由此关联可知阮籍当时的处境和心境。他不满朝政的混乱腐朽,自己又无能为力,朝不保夕,“遂酣饮为常”,佯狂遁世。他的《咏怀》,则集中反映了他在那种政治高压下的抑郁情怀。  相似文献   

3.
快乐大叔 《党课》2014,(21):104-105
中国的文字避讳很多,当年读到杜甫的《咏怀古迹》,诗中称王昭君为“明妃”,快乐大叔以为是后宫一种称谓,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西晋时要避皇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只能改成王明君。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深得魏晋名士之文化情韵.无论是魏晋的阮籍、嵇康,还是封建末世的曹雪芹,尽管表面是那样的放诞、痴狂,内心却清醒地保持着崇高的气节.魏晋风度的魅力更在于魏晋名士们满怀痴情去追求自己的人文理想,在于他们试图去毁灭腐烂的、充满奴性而陈旧的生活方式,从而荡涤出一个非奴性的充满真自由真血性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所执著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便是其一生践行的诗化人生.同样,曹雪芹亦满怀痴情地执著诗化人生理想.试图以诗化人生、审美人生去矫正以政治、权力、暴力、伦理为重心的浊恶世界,以诗情的世界去反抗充满贪欲和无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荀子 《当代党员》2009,(3):71-72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为《读点经典》撰写的序言中说:“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人生不能无诗,童年更不能无诗.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注意对孩子专门的选读和辅导,差一点的也会教一些俚语儿歌.这是一种审美启蒙,情感培养和音乐训练. 我大约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背古诗,中学开始读词.除了语文课本里有限的几首外,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课外阅读.最早的读本是《千家诗》,后来有各种普及读本《唐诗100首》、《宋诗100首》及《唐诗选》,还有以作家分类的选本,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庆幸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学时正是“文革”前中国社会相对稳定,重视文化传承的时期,国家组织出版了一大批古典文化普及读物.由最好的文史专家主持编写,价格却十分低廉,如吴唅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几角钱一本;中华书局的《中华活页文选》,几分钱一张.不要小看这些不值钱的小书、单页,文化含金量却很高,润物无声,一点一滴给青少年“滴灌”着传统文化,培养着文化基因.这是我到了后来才回头感知到的.说到阅读,我是吃着普及读物的奶水长大的.  相似文献   

7.
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区别怎样?它们同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的关系如何?这是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一、运动、变化、发展在不同层次上表示了世界的无限过程客观世界的存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无限过程的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范畴,共同揭示了世界的无限过程。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別。第一,运动表示世界的一般过程。物质世界,有运动、变化、发展等固有属性和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物质的固有属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相似文献   

8.
袁云 《唯实》1995,(10)
时下,“游戏人间”一词被“炒”得很热闹,就连电视连续剧《海马歌舞厅》也将其奉若神明,欣然将《游戏人生》命为该剧的主题歌,歌中的“何不游戏人间,管他虚度多少岁月”的词儿,伴随其动人心弦的旋律,犹如风过芦荡,一时竟沸沸扬扬,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了。何为“游戏人间”?在下不才,后从“游戏君”人生词典中得知,不过是指吃喝玩乐之类的东西。这约莫是由游戏君的人生态度决定的。人生在世,不外乎“奋斗人生”和“游戏人生”两种。前者是不断求索,不断进取,不断创造,不断奉献,而后者则不知求索、进取、创  相似文献   

9.
蒋颖 《支部生活》2011,(9):48-48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1982年8月.刚刚从昆明地质学校地质普查与找矿专业毕业的崔子良,唱着《勘探队员之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地质工作者这条充满艰辛的路,一干就是29年。  相似文献   

10.
散文诗是用散文式的语言来表现诗意的一种自由体诗,是一种既具有散文特点品格又具有诗歌特点品格的、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体,是散文和诗凝汇沁透的产物。 然而散文诗的根本特点,仍然在于它是“诗”的种属,属于“诗”的范畴,因此具有诗的特点和品格乃是主要的,指的是诗意、诗情,即诗的意境,诗的感情。正如柯兰所说:“不管形式如何,它归根结底应该是诗,只是形式上不同于诗而已(《散文诗杂感》)。许多诗论家也持同样观点,认为“散文诗并非一种边缘文体,因为它的基本素质是属于诗的”(谢冕:《散文诗的世界》),“散文诗是不分行的诗,仍然是诗,不是散文”(野曼《诗、散文诗与散文的联想》) 虽然散文也富有诗意,但散文诗毕竟不是散文,它的意境的提炼和文字的凝炼都比散文要求更高、更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到底应该学习什么?怎样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这是每一个好学的公务员时常思考的问题。当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人综合计算,全世界的知识总量,七到十年翻一番。学习内容选择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了。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代哲人就揭示了知识与人生的矛盾。《序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庄子在文学上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对求知这个问题的结论过于悲观了。面对无涯的知识,我们要用辩证思维去进行智慧的合理的选择,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几个重要的对立统一关系,科学地安排好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崔仁浩在其作品《商道》中展现了一种彻底的“求道者”的心态。“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是《商道》所揭示的宗旨,一名真正的商人,只有以“道”行“商”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才能无憾、无愧于人生。《商道》所揭示的是真正的“商业之道”、“人生之道”,这对当下陷入困境的韩国经济无疑有着巨大的警示作用。正如崔仁浩本人所言,这是一部关于现在的经济、现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1919年6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随感录,文中称:“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实验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如其所言,陈独秀一生先后五次被捕入狱,累计监押时间达五年之久,可谓过足了“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五次被捕,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陈独秀一生丰富的斗争经历.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现实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比现实世界更高更美的是艺术世界。走进毛泽东的诗词天地,也就能领略丰富多彩的自然宇宙,彻悟博大精深的社会人生。在《“诗人兴会更无前”》中,我们看到,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和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的神来之笔,造成了一种永久的魅力。 “投身革命即为家”的陈毅,从小就迷上了围棋这一“国粹”,常在戎马倥偬之际与人对弈,留下了“陈邓三局”的美谈。《陈毅元帅与围棋运动》所讲的就是陈毅为振兴我国的围棋事业殚精竭虑,对新老棋手厚爱三分,特  相似文献   

15.
蔡小石在《拜时词序》中说:“词胜于宋,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而其派乃分。”刘熙载也说:“词家要先辨得情字。《诗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言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艺概》)这“情”,就是诗词中的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柳永生性浪漫,风雅不羁,是位不折不扣的情感式词人。他倾毕生所有的忧思、愁绪、爱情于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语出唐代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九。意思是圣人不追求一己私利,他所要关心的、救济的是普天下的老百姓。圣人:品格高尚的人;元元:老百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语出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意思是整年都在为老百姓的命运担忧,忍不住唉声叹气,内心受着煎熬。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穷年:终年,整年。黎元:老百姓。杜甫一生坎坷多舛,颠沛流离,但他念念不忘百姓,即使在自己的茅草屋被大风吹得摇摇欲坠,屋内雨水横流时,依然不忘“天下寒士”,感慨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相似文献   

17.
自然或世界的最高统一性“一”构成布鲁诺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终点。对“一”的认识是全部哲学的目的。在无限的“一”和有限的人的认识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布鲁诺反对经院哲学,深信心灵能够上升到感官事物之上,在多样性的事物中知觉统一性,在有限之中知觉无限。布鲁诺将人的认识理解为从感性认识到逻辑的理性认识,凭借英雄的激情或爱,直至最高的哲学智慧,布鲁诺通过其认识论对人加以颂扬。  相似文献   

18.
1986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10周年,胡乔木同志主持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这部简注本中的许多注释条文由胡乔木亲自撰写。《七律·冬云》的题解特意指明作诗日期12月26日是“作者的生日”。写诗的日期恰是作者的七十初度,这并非纯然的巧合。在我看来,《七律·冬云》正是毛泽东的自寿诗。自寿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诸多门类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熟悉古典诗词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乏这类作品。一部《董必武诗选》.自寿诗不下10篇,而成为绝笔的竟是作者去世前一个月所作的《九十初度》。“遵从马列…  相似文献   

19.
李鸿飞 《求实》2006,66(Z1):142-143
一、社会交往中的不确定与契约关系1.制度与社会交往中的不确定。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基础,法律、习俗、道德都是制度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消除或降低社会交往中的不确定”(North,1990)。社会交往中何以存在不确定性呢?简而言之,世界本就是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备的“场域”,这是不确定性的表现;从人类的行为特征分析,又源于人的两种困境,一种是人的有限理性(知识困境),一种是人的投机本能(道德困境),因此本就不确定性的世界增加了人为原因。在Williamson(2002)看来,不确定主要在于缺乏信息沟通或人的理性有限;还有一种是“…  相似文献   

20.
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经,指经书。五经就是《易》、《诗》、《书》、《礼》、《春秋》。应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应五经考试的,叫做“学究”。从宇义上说,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一部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