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具有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同的制度特征,即内生性。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具有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目标特征,即国家目标与人类目标的兼容性。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生态自觉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路径特征,即主动性、发展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的深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反思工业文明的产物.西方国家由于制度和文化上的缺陷和弊端,很难在世界生态价值观深刻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而当代中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结合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调谐思想的文化优势,必然引领世界新生态价值观的建立和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浙江在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上,坚守“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动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特色和经验,是整个“中国经验”及发展模式中一个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与制度规范的建构相比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必须全面实行改革驱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社会主义制度、个人生活等方方面面,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改革及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30日~9月1日首届中国绿色论坛在山东省东营召开.论坛以"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为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一是探讨全球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重大理论问题,明晰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是研讨生态文明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态文化体系构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与基本对策;三是推进东营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力图树立全球生态发展标杆,本届论坛在这方面有很多建言献策;四是梳理论坛认识,向中央提出将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黄河出海口建设生态高地的建言报告.可以说,本届论坛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讨论坦诚,取得了预期的圆满效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现实和人民的需求,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意志和宪法规范的统一.通过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宪法归因的缘由;以宪法文本为支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中的生成脉络,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表达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置于宪法文本视域下探究其价值意蕴所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宪法法律的保障,发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指引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态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球生态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若干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法治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需从宪法和法律的层面上,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立法的战略进行调整。首先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作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其次要研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框架。从安徽地方实际看,应抓紧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若干立法项目研究,要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抓紧研究和制定《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重点研究起草和修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支撑。  相似文献   

8.
吴珺 《长白学刊》2014,(6):20-23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的借鉴,是直面中国现实国情的要求,是对民意的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必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伟大任务,符合当前国家基本国情以及社会大环境变化潮流,因此,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从单一的视角去把握,而是要作多维解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当前国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积极主动介入新型社会发展方式的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科学认知和完整把握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方法以及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托具有整体性向度的生态人(生态—经济人、生态—政治人、生态—文化人、生态—社会人),促进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新探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关系中国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建设美丽中国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梦视域下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大国国民素养和民族心态,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顺应当今世界“绿色文明”发展趋势的有力举措,是我们党对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愿望的积极回应,充分反映了我党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上的高度的政治自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制度完善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0,(11):52-54
<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积极维护生态健康的高级文明发展形态。生态健康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健康,积极维护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之意。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生态文明摒弃了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特征,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应积极维护生态健康,不能超过生态安全阈值,要在把握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文化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文明的认识达到新的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新的深化、对科学发展理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必须以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为指导。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消除物质变换的裂缝。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倡导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促进碳交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减排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民主党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明显的优势,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选择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的全方位推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避一步增强民主党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作用,需要对中国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参政党整体实力的提升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倩 《传承》2015,(3):98-99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4,(5):62-62
张首先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全球生态环境危机造成的生存焦虑和发展困境,成为各个民族—国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压力是:全球化视域下国际资本生态殖民的外在压力和国内资本的内在压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主要包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