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学热”的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上世纪来到本世纪初,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又一次文化热潮的兴起与展现,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与文化的又一次跃升,同时它也向人们传达着一个新的信息;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已经开始找回文化的自信,中国开始迈向文化自觉与注重软实力建设的时代。那么,何谓“国学热”?为什么会产生“国学热”?怎样看待“国学热”?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观察的方法不同,所秉持的观念不同,所了解的情势不同,故对“国学热”的理…  相似文献   

2.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正值现代化研究的高潮,现代化理论的一员主将阿普特在其发表的具有挑战意义的论文《我的回顾,发展研究的过时》中意味深长地指出“现代化已经过时了”。如果接受这种“现代化过时论”,那么,在跨入新千年,走向新世纪的今天再谈现代化是否显得不合时宜?现代化理论是否真的已经式微?本文回顾了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情况,并对此做出相关评价,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可以把西方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这一阶段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美国掀起的研究现代化的思…  相似文献   

3.
1964年12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央第一次正式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1月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重申了这个目标。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看,是一种什么目标呢?1975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尤金·帕特森为团长的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代表团和美联社董事长保尔·米勒时说,我们"在这个世纪的末期",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人们的印象中,“真抓实干”这四个字,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也都讲。但现在的情形怎样呢 ?应该说,有许多的地方,确实是“真抓”了,“实干”了,但也有不少的地方,却仍是在“假抓”、“虚干”,一些工作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 像山西绛县的“科技大跃进”,像河南洛阳娱乐场所的“防火工作”,像海南某县上级领导检查完就解散的“水利工程”,你能说是“真抓”么 ? 让人难以区分的是,“…  相似文献   

5.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是西欧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确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模式。那么,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同社会主义模式之间的关系怎样?它又是否像有些人讲的那样,是社会主义改革应效仿的典范?本文就是试图从上述几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上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站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人们都在思索:新世纪的曙光带给这个世界的是些什么?明天地球上将发生些什么事?人类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为了看清楚未来,应该回过头看看昨天。当20世纪即将到来时,世界已经被几个首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瓜分完毕。“世界中心”——欧洲强国要重新分配利益,于是有了两次世界大战;接着,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过去的殖民地纷纷独立,一个个新的国家堂而皇之地走上国际舞台。当年那种把黑人像沙丁鱼一样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穿靴戴帽?就是文章里塞进去、挂上去的套话。起初,在1949、1950年,言必称“在共产党领导下”,提醒人们现在已经地覆天翻,山河易色,不再是国民党的天下了,也许还不无必要;经50年代到60年代,越来越繁复,从“文革”前的“在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三面红旗指引下”,发展为“文革”  相似文献   

8.
政工干部们呼唤自已的专业职称。现在,“政工师”这个响亮的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职称已经出台,真是可喜可贺。但是,一些朋友却诧异:“政工师是什么?是专业称职吗?外国有吗?”于是乎政工师好象真的成了个“四不象”了。说实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历来组织动员群众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优势。它曾经为我们打天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立下了大功;它将继续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再立新功。政工师这个职称,恰恰是  相似文献   

9.
●去年就有过中国经济出现“拐点”的说法,拐点到底有无出现?●要警惕通货膨胀的议论已经出现,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近几年有关人民币贬值的预言未曾停过,未来几年究竟如何?新的千年已经开始。21世纪前期我国国民经济走势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国民经济运行的“拐点”是否已经出现?有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人民币是坚挺还是疲软?更是人们特别关注的几大问题。国民经济的“拐点”何时出现从短期波动角度看,根据2000年第二季度消费物价出现正增长02%和GDP增长82%、出口增长383%,从一系列的情况看,我国…  相似文献   

10.
景军 《瞭望》2005,(33)
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 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 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汽车也 不例外。近年来, “汽车文化”、“汽车时尚” 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然而,究竟什么是 “汽车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呢?  相似文献   

11.
杨琳 《瞭望》2003,(19)
“非典”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会受到怎样的影响?“非典”会否撼动海内外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  相似文献   

12.
欣迪 《瞭望》1993,(39)
黑龙江省阿城市有个继电器厂。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仅增长2.3%,而阿城继电器厂工业总产值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6%,利润增长78%。在黑龙江省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这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阿继厂有何增效奥秘?问起厂长金科,金科却说:“没啥,没啥,只是老实办厂而已。”老实办厂也能出效益?这似乎与“老实人吃亏”的古训相悖,也与时下凡事讲个“灵活”、“变通”的时尚不大适宜。但老实办厂确实能出好效益,金科自有一番说法。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7,(2):46-47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清泰认为,与发展一样,现在所讲的和谐是一个大概念。不能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因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这需要多个因素来支撑。在经济很不发达、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在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今天,从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远远不够了。发展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包括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事业的发展来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同样,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强调,在人与人的和谐上,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政府要处理好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关系,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构建起一个公平的制度框架,“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两方面的权益都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和制度保障,”这样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哲学也经历了不平凡的百年,总结和回顾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辉煌成就,展望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前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已经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课题。1999年11月,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哲学史分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联合召开了“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与会同志以  相似文献   

15.
“七五”期间城镇住宅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与“住”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两大难题。近年来,“吃”的问题,已有了明确答案。那么,“住”的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如何进一步解决呢?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七五”计划上,十分关心今后五年我国城镇居民住宅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政策。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住”与人人有关。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展望住宅发展前景之时,我们有必要对“六五”期间的住宅状况作一些分  相似文献   

16.
陈辉 《瞭望》2007,(25)
在横跨两个世纪的岁月中,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向机械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80年征程中,经过了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之后,开始向机械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进军。这标志着人民军队在现代化进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飞跃。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军事专家认为,从“飞毛腿”到信息化的历  相似文献   

17.
李斌  卢晶  张乐 《瞭望》2001,(37)
八月底的中国,从北京到杭州,一场“基因风暴”再次袭过。8月2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测序部分通过国家验收,“中国卷”绘制完成。8月27日至29日,国际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8月30日,“人类基因组与人类未来”大型公众演讲举行。8月31日,“基因峰会”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十次战略协调会议举行。 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绘制完成意味着什么?人类基因组向何处去?基因时代已经到来了吗?随着参与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开展的市场整顿工作中,“倒爷”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之一。街头巷尾议“倒爷”,骂“倒爷”,人们普遍要求惩治“倒爷”。那么,究竟什么是“倒爷”?人们为什么这样憎恶“倒爷”?“倒爷”为什么能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气候?怎样才能取缔“倒爷”的违法经营活动?这是广大群众希望弄清楚的问题。我们围绕这些问题作了一番考察,对这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一些剖析。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锅饭”,有人给了个形象的比喻:鼎。“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三足鼎立,虽笨重但却十分稳定。破除“大锅饭”,究竟怎么破?从何破起?破到什么程度?人们竖起耳朵在听,瞪大眼睛在看,皱起眉头在想。会不会象满负荷工作法那样一阵风?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0,(43)
熊熊燃烧的亚运圣火已经熄灭,比赛场上那扣人心弦的竞技场景,为胜利者升旗奏歌时那激动人心的号声和掌声都已消逝。11亿国人、33亿亚细亚人以至全世界人民瞩目的16个日日夜夜,作为五彩缤纷的历史一页,将深深镌刻在亿万人的记忆里。 “亚运精神永存!”“亚运效率常在!”无数人的心境和目光,时下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个焦点:瞩望“亚运后”! 亚运盛会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又给了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