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仅坚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创新能力随着创新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升,随着实践条件的完善而不断扩大。只要实践在发展着、创造着,创新就没有终结。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创新实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可以说,人类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实践的社会氛围,与创新实践会在什么程度上为社会进步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实现科学与社会有效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进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社会进步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涉及对全部人类历史的了解,而且涉及对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基本方面的把握。从哲学层面上看,应当关注和探讨社会进步所蕴含的一些普遍而重大的矛盾关系:作为评价尺度社会进步体现了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的辩证统一;作为动力源泉,社会进步是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相互作用的产物;作为实际效应,社会进步展示为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的交织并存。研究社会进步这些基本问题,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进步观,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矛盾关系,自觉而有效地推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技术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直接而强大的物质手段和条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人类文明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所以必须要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发明或改进生产工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恰恰是科学技术的使命。科学技术进入生产过程,被有意识的、系统而广泛的运用到生产中去,大规模转化为生产力,是在资  相似文献   

6.
我多次建议编写一本书,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深入浅出地论述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我们的对策,供县级以上干部阅读,以丰富大家的科技知识,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水平。经过国家科委等单位的同志们共同努力,这个愿望现在实现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仅尽人皆知,而且似乎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事实上,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带给人们的不仅有高速发展的美好未来,也有关乎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这就是目前人们对科学的矛盾心态。如何正确认识科技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在他们眼里,对科学技术的客观性审视固然是重要的,但在中国,科技意识并不浓厚,如何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才是当务之急,而且,国民对它的理解的深刻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了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高等教育"必须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教育是定位在文化领域中的.教育就是要以"文"化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明、文化.人类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与基础,以文明、文化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方式与方法.胡锦涛同志2006年11月在全国作协、文联代表大会上精辟指出了文化的重要作用:"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人类社会、人类文明靠文化的传承而延续,又靠文化的创新而发展.可以认为,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人因文而化,从动物人发展到社会人,从野蛮人进步成文明人.从普通人升华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纯粹的人、大写的"人".总之,"人"化就是人之所以为人最本质的因素即人的素质的提高与升华.  相似文献   

9.
一部人类文明史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类不断创造、勇于创新的历史,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中华民族要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十分注重“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创造性人才。一、新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21世纪即将来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经济、教育、科技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力量。所谓创造,是包括知、情、意、行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当贫富差距作为一个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正视它,分析它。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贫富差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从深层次上分析,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贫富差距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差距就客观存在着,是一个古老而备受关注的复杂话题。如果把贫富差距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富者愈富,  相似文献   

11.
从新媒体的角度,从网络舆论的角度来讲,实际上形成了社会改革自下而上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当中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天看互联网对中国的变化,最大是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进而对中国社会的结构、中国社会整个发展的权利结构安排,权利结构的关系链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里在今天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具体来讲是阶层的变化,多是价值多元、利益多元的状态,公民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得多。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巨大效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在现实应用中的巨大成就,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事实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带给人类社会的不只是福音,还有灾难。  相似文献   

13.
本届研讨会以“能源与国际关系”为主题很有现实意义。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发现、改进和更替。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创新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汹涌激荡,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无不以敏锐的目光和全新的视角密切关注这一世界潮流的发展和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只有紧随创新的时代潮流,认真研究探索创新这一世纪性课题,通过不断强化创新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求得我国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从近代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前提。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标志,创新自工业革…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前行的脚步踏进了21世纪的门槛时,我们的社会也呈现出了风险社会的特征。风险社会是对工业社会的否定,当然,也可以解读成是对工业社会的超越。工业社会的政治在总体上是建立在霍布斯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样一个前提下的,而在风险社会中,政治的前提发生了改变。因为,风险社会中的人们所面对的是"所有人反对自己的战争"。人是风险的生产者,又平等地面对风险。这个前提的改变,意味着我们必须建构起属于风险社会的政治。这种政治应当基于人的命运共同体的判断去开展活动,应当为了人的共生共在去处置风险。然而,直到今天,我们看到政治家们依然沉浸在传统政治之中,不仅不去谋求人的共生共在,反而带着一种极端化的政治偏见去开展人与人的"战争",并努力把每一次危机事件的爆发都当作战胜对手的机遇。总之,人类在工业社会中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是无法在整体上被搬到风险社会中来的。特别是政治,面临着变革的问题。从现实来看,20世纪后期亚政治的出现和成长,已经为政治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2001年3月中央电视台下午半小时曾播出了一条消息:我国人口的;男女出生比例已由80年代的108:100上升到111:100。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这将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产生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B超的应用。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人已成为可能,虽多方反对克隆人,但亦有人已付诸实施,克隆技术对人类是福是祸,留待评判。人类遗传密码即将揭秘,面对这一科技重大进步,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惊喜,而是陷入更深沉的思考。如何对科学技术进行价值评价,如何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指…  相似文献   

17.
刘峰 《工会论坛》2011,17(3):166-167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在人类个性、精神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所引发的感知力丧失双重作用下,逐步形成了具备现代审美要求、现代材料和现代观念的现代手工艺。现代手工艺逐步从上层社会走向大众生活,适应和满足普通消费群体,在情感、创新、价值方面展现出手工艺和工业生产各自的优势和价值取向,凭借其自身精神诉求和文化特性成为现代工业与社会文化的纽带,弥补了因工业生产而丢失的人性化精神内涵,展现出与工业生产相融合的发展态势,在更高层次上传达了人类生命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汪达环 《理论前沿》2001,(10):20-21
社会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趋势预测、实现途径以及发展状况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定的社会发展观体现着一定的社会主体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指向和价值选择 ,表明该主体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因此 ,运用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指导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活动 ,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 ,不仅体现在他的社会发展理论中 ,而且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例如…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技术突破,都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都是创新的结果。20世纪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的形成,无不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创新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一个本质特征;唯有创新才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灵魂就是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唯有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考察陈江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二战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源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社会发展战略的热潮,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理论。概括起来,社会发展战略的演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