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江苏省广电总台因所属江苏卫视红透全国的《非诚勿扰》节目涉嫌商标侵权,被一个叫金阿欢的浙江省温州市小伙告上了南京市玄武区法庭。金阿欢以持有交友服务类“非馘勿攫”商标要求江苏省广电总台停止侵权,对《非诚勿扰》改名。原告诉讼理由一旦成立。江苏省广电总台辛辛苦苦打造起来的全球知名的《非诚勿扰》节目将面临改名的危险,其损失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非诚勿扰》的内容分析,描述目前婚姻价值观中关于择偶理想中优秀男友的标准。处于青年期、能够进行良好的印象管理是具有吸引力的最初标准,职业所代表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男性气质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因素。在玫瑰与面包的竞争中,面包在女性的选择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社会关系的麦当劳化和男权制的社会体系的维系是这些标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袁浩 《同舟共进》2012,(12):37-37
四川某地副乡长戴彬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结果女嘉宾24盏灯全灭。节目播出后,戴彬一时成了热点人物。  相似文献   

4.
《非诚勿扰》节目中嘉宾的平均年龄不足24岁,是当代中国80后青年形象鲜有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节目中典型语言文本的解析,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80后独特的个性和观念,解读80后群体与媒体互动之间形成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江苏电视台热播的《非诚勿扰》栏目入手,以对栏目的分析,剖析后现代主义在大众文化中的渗透;通过对审丑历史的简单梳理,明晰后现代语境下审丑行为在不断地嬗变,并获得全新的特点;通过引入“审丑经济学”这一说法,点明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媒体对于审丑行为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来年前《玫瑰之约》开辟相亲节目风靡一时,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前不久带来的冲击更猛烈。近段时间,国家广电总局连续下发两则通知要求相亲节目进行整改,将此节目推上了舆论的顶点。到底是什么让一个看似普通的相亲类节目引起了如此高的关注?而它所引发的话题又折射出我们当前社会价值观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地,传播者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今年七夕夜,高雄机场旁。俊男美女,你问我答,你来我往,联袂演出一场月夜篝火傍的相亲活动。这不是大陆“非诚勿扰”移师高雄,这是2013海峡两常七夕牵手会的压轴好戏!  相似文献   

8.
秦广明 《前沿》2014,(23):224-225
2010年,冯小刚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面世,继续刮起了贺岁片的大风。而在《非诚勿扰2》当中,出现了许多隐性广告。冯小刚导演是中国较早在影视作品当中插入隐性广告的人。从影片当中看来,插入隐形广告实行电影和广告相结合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本文将通过对《非诚勿扰2》中的广告插入进行探讨,分析广告对电影作品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尧  臣子 《民主与法制》2013,(24):44-46
2010年8月1日,在江苏卫视播出的《非诚勿扰》外来务工人员专场第三场的节目上,男嘉宾阳刚凭借酷似“王宝强”的相貌,成功牵手,自此便有了“重庆王宝强”的绰号。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2012年10月,他会因为侵占公司财产被成都高新区警方通缉。并于2013年落网。他步步为营、绞尽脑汁、机关算尽,终究没逃过重庆九龙坡警方的天罗地网。  相似文献   

10.
“大家好!我是二号男嘉宾戴家王月,华师大经济系毕业后曾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两年,现在一家外企投资公司任副总监。”红色衬衫、黑色休闲裤、白净隽秀的面庞,85后的帅气男生自信地面对着20位女嘉宾。随后,主持人公布了他的几项基本信息,而更为详细直观的内容则在大屏幕上播放的“自我介绍”短片中逐一呈现,包括他的工作环境和履历。短片放完后,十几盏灯仍为小戴亮着,显然,女嘉宾们对这位帅哥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1.
江苏卫视的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凭借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了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笔者从中看到的则是一幕幕真实的招聘面试场景,“非诚勿扰”的舞台恰如企业招聘工作的一个“样板间”,由此及彼,笔者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大众媒介是建构性别话语的重要场域,在日益世俗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性别话语逐渐成为显性话语,在市场参与建构的性别话语之中,女性主义是否能够争取到发展空间?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火爆表明,女性的歧视以及男女不平等的机制并无改善,只是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呈现,某些相亲类节目实际上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四川某地副乡长戴彬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结果女嘉宾24盏灯全灭。节目播出后,戴彬一时成了热点人物。这位副乡长的个人条件我看还是不错的,小伙子长得挺精神,是公务员,且是乡镇领导,能说会道,兴趣爱好广泛。但为什么最后24位美女全部投了反对票呢?我觉得社会上有些事情是复杂的,往往一事多因,以下原因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14.
《非诚勿扰》与新相亲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电视相亲节目走红,尤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引人注目,其收视率超过了"超女"和"快男",同时也因出现"宝马女"、"富二代"而备受各界质疑,成为各媒体、观众大张挞伐的对象,有关管理部门也提出批评.但是节目没有断然停播,而只是整改,我觉得这是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非常道》     
《当代广西》2005,(16):59-59
父亲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父亲的个性特点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源泉。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显示出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强等特征,有更强的生命激情。其二,父亲的教养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育子女方面,相对母亲,父亲往往比较开明和严厉。其三,父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父亲性格、能力、职业等的独特性,孩子在与父亲和母亲的相处时.  相似文献   

16.
任皓 《传承》2013,(10):146-147
《非缘勿扰》将视野关注到都市生活中的特殊群体——"不婚族"。两位主人公家庭背景、社会阅历、价值观定位比较碰撞,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不婚族"情感领域的方方面面。两位主人公对爱情婚姻内涵价值的独特理解,也对当下的"不婚族"转变爱情婚姻观念,产生了一定导向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珊 《小康》2010,(7):9-9
近段时间以来,新闻媒体连续披露了“最贵中医”张悟本行骗的事实,使沸沸扬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热潮暂时回落到了冷静和理智;类似“非诚勿扰”的恋爱婚姻电视节目也受到了批评和限制,避免粗俗、低级趣味的节目误导青少年,混淆人们的价值观念等等。这些针对社会上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有力措施,无疑是及时有力和正确的,但是,往往都是在做事后的处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2,(11):43-45
孟非:有自由选择机会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主持(《非诚勿扰》节目。最近两年,有些兄弟台在研发和复制类似节目的时候,总纠结一个技术问题,到底是“男选女”好,还是“女选男”好。其实我觉得在婚姻和恋爱当中,不存在这个问题,一定是相互选择。能够有自由选择机会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民政》2010,(7):64-64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人拜金是因为贫穷,认为发达国家的人富惯了所以不那么爱钱了。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因为即使在富裕的美国,普通人也必须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而且,我们看到《非诚勿扰》里那些拜金的女嘉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真正的奥妙可能在于金钱对于国人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涉及基本的权利与尊严。在一个法治健全的国家,即使是穷人,其基本权利和做人尊严,在法律面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