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著名歌手孟庭苇一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似乎还温馨委婉地萦绕在雨空;台东沿海的群山却奋力将迎面而来的太平洋强气流反弹回去,化作8—9级强“落山风”,呼啸着吹向大洋。海岸悬崖上簇拥而生的灌木丛,在高山与大洋间拼命地抗争,犹如在金融风暴中风雨飘摇的台湾报业一般顽强地寻求生存。  相似文献   

2.
1949年初,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始向长江以南进军,毛泽东也开始考虑解放台湾的问题。这年年初,他分析台湾的情况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显然,毛泽东认为解放台湾不像解放大陆那样,把军队开去就行了,而必须先解决渡海作战问题,还要认真对付美国插手问题。关于前一点,毛泽东提出筹建一支可用于战斗的海军和空军。至于第二个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愈强大、愈坚决,美帝国主义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愈小。因此,他主张要准备对付美国的武装干涉。他说,这种准备是必需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帝国主义的干涉野心,使其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并且,“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与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作战计划之内的”。根据经验,毛泽东判断,美军不想直接卷入中国内战,只是间接干预。其它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目前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出来冒险。后来,局势的发展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谋求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武力和平双策并用”的转变,但他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始终把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美允许汤曜明访美开了一个恶例 最近,美国方面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允许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访美,参加3月10日~12日在佛罗里达州召开的所谓"美台防卫高峰会".此举在美台关系方面开了几个先例.  相似文献   

5.
6.
台湾掀起“毛泽东热”毛泽东的名字在台湾曾是一大禁忌。然而近年来台湾出版界却掀起了一阵"毛泽东热",以毛泽东为名的书籍纷纷上市、而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也首次在台合法出版。台湾已出版的有关毛泽东的书可分两类:传记和作品,例如《自立报》出版的日木竹内实著《毛泽...  相似文献   

7.
50年代末.为配合和主持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毛泽东果敢作出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继而运用“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高超的战略艺术,把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拖住美国,使之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出卑劣的侵略行径,同时,也争取了台湾当局,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利益。这即是著名的“绞索政策”。胸揽全局,高屋建瓴,制定出炮击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战略决策台湾问题本来属于中国内政。1950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以武力侵占台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中国的独立和统一而奋斗的一生,他提出的关于解放台湾,尤其是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和政策,对"一国两制"构想的产生和形成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庆 《世纪桥》2005,(6):8-9
毛泽东生前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分裂的作用,在后来为我党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1949年上半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开始思考解放台湾的问题,毛泽东曾经设想在上海战役结束后立即移师福建东南沿海地区,解放沿海岛屿,建立进攻台湾的军事基地。同时,积极组建海军和空军,掌握制海制空权,从各个方面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  相似文献   

10.
对于1949年为啥没能拿下台湾, 这个问题历史学家早有共识--1949 年10月、11月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进攻金门、定海的失利,使国民党政权暂时得以控制沿海各岛;8个月后的1950 年6月,美国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机,派出第七舰队进驻台湾,制造了长期分裂的局面。这是根本原因。其实,1949年毛泽东和中央本有趁蒋介石在台湾立足未稳立即攻取的设想,只不过由于种种难以预料的复杂因素,才没有得以立即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后,毛泽东即开始谋划解决台湾问题。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也在准备着和平的一手,并为此做出了长久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据1997年10月珠海出版社出版、何艾珍、吴湘清、李全安所著的<趣联·谐诗·诗故事--开心一读>一书载:"毛泽东挽妹长联.毛泽建为革命捐躯墓葬衡山凤凰山,时在1929年8月."这副楹联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斯图尔特·施拉姆(1924—2012)是西方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50多年来他以自己的学术成果、研究工作和影响力对推动西方毛泽东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国内学者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对施拉姆的毛泽东研究持续关注,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些研  相似文献   

14.
15.
英译"毛泽东诗词"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赫然登出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毛泽东这组诗词的发表不仅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显露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束难能可贵的思想火花,这一新思路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后来邓小平、江泽民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作用.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是我们南京军区的老司令员许世友上将逝世15周年.我们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特别是李永春给许司令员当过很长时间的秘书,曾多次聆听首长讲述他与毛泽东的交往经历,比如毛泽东怎样给他改名字,"文革"中毛泽东如何保护他等等.尤其给我们印象深的是毛泽东为他松绑的一段历史插曲.  相似文献   

19.
一 入夜的杭州,缕缕清风从碧波荡漾的湖面吹来,格外地舒适宜人. 刘庄山庄的一号别墅,用过晚饭的毛泽东主席回到住房,将当天的报纸-1958年6月30日的<人民日报>,拿在手上阅看起来. 不到1分钟,毛泽东的炯炯目光从第一版右角轻缓地移动,神情更加地专注了.  相似文献   

20.
晚年的毛泽东,曾经有一根别致的拐杖--小竹竿.这根"拐杖"现收存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它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 那是一次晚饭后,毛泽东在灯光暗淡的路上行走,险些被一块小石头绊倒.工作人员看到这种情景,就随手从路边的竹林里折了一根小竹竿,递给毛泽东,并非常认真地说:"主席,您这么大年纪了,也该置一根拐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