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走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古拉斯.R.拉迪(Nicholas R.Lardy)是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著有《中国未完成的经济革命》(China s UnfinishedEconomic Revolution)、《世界经济中的中国》(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等书。美刊《国际经济政策略览》2006年第10期上刊登了他题为《中国:走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的文章。他在该文中指出,中国领导层决定转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是因为,目前的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增长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妨碍个人消费的增长,在增加就业方面所起作用不明显,造成能源消耗增加和对环境的破坏,危及现代银行系统的建立以及可能会…  相似文献   

2.
英刊《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发表了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管理学院阿拉斯戴尔.麦克比恩(Alasdair Mac Bean)教授所撰写的题为《中国的环境:问题与政策》的文章。文章指出了中国所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分析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上所存在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墨西哥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成功"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每月评论》2002年12月号刊登了马丁·哈特-兰兹伯格题为《质疑新自由主义的神话:对墨西哥经验的批判性审视》的文章,认为新自由主义所树立的新样板——墨西哥的经济增长虽然较快,但是主要是出口部门的增长,经济发展与整个国家和人民日益脱节:墨西哥工人平均收入下降,国家在核心技术上没有得到自主发展和进步,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整个经济高度依赖外资,——这是一种极其脆弱的经济,极易被世界经济危机破坏和摧毁。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能源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原副主任、资深战略分析家海因里希.克雷夫特在美刊《政策评论》2006年10—11月号发表了《中国的能源需求》一文。文章认为中国当前能源需求正在并将不可逆转地快速增长,这将给中国带来日益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寻求能源安全的外交努力将对未来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西方国家可能用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牵制中国,但作者建议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在能源问题上理解中国,共同发展出新的合作方式。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和钢铁的消费国,铜、石油和电的消耗量仅…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上期《文化理论》栏目几篇文章的回应。在上期栏目中,哈特、卡拉里和帕克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沃伦·蒙塔格的《路易·阿尔都塞》提出了疑问。蒙塔格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第17卷第2期(2005年4月号)上发表题为《物质性、单一性与主体》的文章,对哈特等人的质疑一一作了回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S.查鲁希拉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第19卷第1期(2007年1月)上发表了题为《过渡、目的论与分类法》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意见与媒体     
日本《世界周报》2006年4月18日文章:《美国对“小泉之后”进行摸底》日本时事通讯社评论员铃木美胜认为,如何处理中国问题将在今后美国的亚洲外交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对日中关系不断恶化感到担心的美国  相似文献   

8.
美刊《外交事务》2007年3—4月号刊登了乔治.华盛顿大学何汉理教授(Harry Har-ding)所写的《对中国的再思考》一文。文章针对中国最大的危机是否是经济危机、大规模的群体事件不可避免、中国的精英政治不稳固、中国的银行将崩溃、中国太依赖国际金融、中国的民族主义正在上升、  相似文献   

9.
法国《外交世界》(Le Monde diplomatique)2010年11月号刊登了欧洲战略智囊公司研究员奥利维埃·扎然克(OlivierZajec)题为《中国如何赢得战略矿产资源大战?》的文章。文章分析了稀土行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稀土最大产量国,与美国﹑日本或欧洲等在技  相似文献   

10.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11.
美刊《全球议程》2006年第2期刊登了美国学者爱德温·杜鲁门在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提交的题为《美联储如何履行世界中央银行职能》的论文,文章认为,未来10年美联储要争取有效履行世界中央银行的职能。这表明美国将加快通过金融控制全球的步伐。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12月号刊登了国际著名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题为《超越自由主义全球化:更好还是更糟的世界》的文章,论述了超越当前世界格局的必要性。认为由于全球的反资本主义力量当前陷入后现代主义(如在欧洲)或宗教、种族主义和传统文化主义(如在第三世界),它们根本无法改变当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者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四点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美国所预测的世界未来美国对2020年的世界的预测没有想到,被称为“达沃斯计划”的自由主义全球化原则可能遭到质疑。这是因为美国及其盟友认为,这些原则完美无缺,因而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16,(24)
正01高端零售商在中国发现新商机美《彭博商业周刊》11月4日在美国,沃尔玛旗下高端会员制商店-山姆会员店为顾客提供各式各样的打折商品。沃尔玛在中国也开了这样的会员店,只是为中国顾客提供的却是价格非常昂贵的商品,包括价值3200美元的象印电饭煲、价值29.5万美元的钻石戒指等。在过去的两年里,零售商们在中国的14间山姆会员店重新配置了更昂贵的商品。与在美国的山姆会员店的定位不同,在中国大陆的山姆会员店主要服务的是正在崛起的中上阶层,这些人愿意花更多的钱买优质的产品。山姆会员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中国被批评为不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不是国际社会的好公民,对全球公共物品没有贡献。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在《大西洋》刊发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拒绝成为国际政治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而是与世界上最邪恶的政权保持良好关系"。《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社论称,"中国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  相似文献   

15.
美刊《政治观察》(Perspectives on Politics)第6卷第1期(2008年3月号)发表了玛格丽特·M.皮尔森的书评文章,介绍了玛丽·E.加拉格尔的《传染性资本主义》一书,认为加拉格尔在全球化对中国的劳工阶层的影响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解。加拉格尔重新强调了劳工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当前中国稳定和发展的关键,这改变了之前十多年的研究中强调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降低导致在国家中重要性下降的观点。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4月号美刊《国际社会主义评论》发表了大卫·怀特豪斯题为《世界社会论坛首次在亚洲举行:世界左翼齐聚孟买》的文章,介绍了第四届世界社会论坛的主要议题、风格、争论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3月号发表了金·赛普斯题为《回复到劳工帝国主义?——论劳联-产联1995年以来的外交政策》的文章,回顾了美国劳联-产联在历史上的劳工帝国主义行径,并指出劳联-产联的现任领导层实质上仍在继续执行劳工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操纵第三世界国家和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工运动为美国霸权服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亚洲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拉梅什.B.阿德赫卡里(Ramesh B.Adhikari)与人合写的《中国扩大开放:是威胁还是机遇?》一文收录在《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China as the WorldFactory,edited by Kevin Honglin Zhang,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6)一书中。文章认为,中国扩大开放尽管将  相似文献   

19.
布伦特·海耶斯·爱德华兹在美刊《社会文本》第78期(第22卷第1期)上发表文章《后殖民研究的文类》,对后殖民批评和后殖民理论的近期发展作出了评述,文章也简要评论了一个长期困扰后殖民研究方法论的问题,即政治的跨学科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在过去的十年中,存在着一种相当突  相似文献   

20.
美刊《当代中国研究》(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1年第9期将刊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欧博文(KevinJ.O'Brien)题为《专业化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文章。该文探究了当今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学科专业化和课题专业化的趋势,分析了这些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和造成的问题。该文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