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9月24日,3500多名日伪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狼牙山,企图消灭我八路军主力。为掩护游击支队、主力部队、党政机关和附近的老百姓共计4万余人转移,7连担任掩护任务。25日中午,完成任务撤离时,6班班长马宝玉挺身而出,要求带领4位战士留下来掩护全连撤离。利用地形,5位勇士奋勇还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为了使敌人摸不清部队撤走的方向,他们故意把敌人引向通往三面绝壁的小莲花峰上。  相似文献   

2.
张玲 《党史纵览》2012,(5):26-29
1948年6月22日,在安徽泗灵睢县的四屏山地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方指挥战斗的一位年轻指挥员,面对重重包围的敌人,镇定白若,沉着应战,组织36名队员,全力掩护另外两组队员迂回突围。在他的指挥下,掩护组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战斗,先后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  相似文献   

3.
王曼 《广东党史》2000,(1):36-38
1941年12月8日凌晨,驻扎深(圳)九(龙)边境的日本侵略军,为配合其海军7日对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突然袭击,在海空军的配合下,分兵两路,向九龙半岛发动了全线的进攻,揭开了震惊海内外的(香)港九(龙)之战。 在8军进攻九龙之前,其部队就进行了频繁的军事调动,不断从北边开来大批步兵、炮兵和骑兵,屯驻在广九铁路两旁农村和深九边境。活动在宝安敌占区的广东东江抗日游击总队第五大队大队长王作尧面对着这种情势,就敏锐地想到,敌人可能要进攻香港了,我们部队必须有所准备。他一面把敌人增兵深九边境的情况,写信给…  相似文献   

4.
“革命就像这大别山, 风吹不倒,地震不摇!” 1932年9月底的一天,在湖北省英山县西界岭一带,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冲杀声响成一片,山上山下,到处是硝烟。红9军第27师师长徐海东正奉命率部在这里阻击敌人,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阻击战已打了10多个小时,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敌人的兵力越来越多,已十多倍于红军,形势越来越严重。 第27师的3个团已被敌人完全分割,徐海东直接掌握的只有第79团,另两个团由师政委和副师长率领,且情况不明。当时红27师没有电话、电台,相互间联络只能靠通讯员和号兵。 “号兵,吹号同政委和副师长联系。”徐海东大声对号兵说。 号兵挺着胸,鼓足了劲,嘀嘀嗒嗒吹了一遍又一遍,但对方始终没有回音。徐海东派出去联络的人也没有找到另两个团的踪影。徐海东  相似文献   

5.
华北战场上国共联合 抗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1937年10月12日,日军板垣第5师团及东条察哈尔兵团之混成第15旅团等部3万余人,向我忻口正面前沿阵地猛烈进攻.国民党守军与敌激战,由此打响忻口战役.进攻忻口的敌人在飞机、坦克掩护下,以"立体战"的密集火网向中国军队阵地无数次地集团冲锋,都被中国守军打退.15日争夺204高地的战斗最为激烈,24小时内双方易手13次,中国守军6失7得,阵地依然在手.  相似文献   

6.
正狼牙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狼牙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海拔1105米,山势险峻,状如狼牙。狼牙山是一座英雄山,以抗战时期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1941年8月,侵华日军7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包围了狼牙山,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当时留下担任掩护大部队转移任务的是晋察冀军区某部第七连。完成任务撤离  相似文献   

7.
《湘潮》1986,(10)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纵队先后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于十二月初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从全州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是全军的后卫。十一月廿八日从雷口关进入灌阳后,一直在水车一带阻击敌人,掩护红军后续部队渡湘江。三十日凌晨,掩护任务已经完成,他们正  相似文献   

8.
范佛里特于1951年10月13日发动了所谓“秋季攻势”第二阶段的大进攻.这一天,敌人在北汉江东把对我68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了文登公路以西地区,与此同时,“联合国军”在北汉江的西边集中侵朝美军第7师、第24师,南朝鲜军第2师、第6师及哥伦比亚营,在14个炮兵营、200多辆坦克、1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向我金城以南第67军24公里宽的防御正面即西起芳通里、东至旧岱(南)发起了猛烈进攻.  相似文献   

9.
福建为中央红军长征开展先遣行动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由于敌人加紧对中央苏区中心区域的进攻,苏区反“围剿”的形势已十分紧张,东线和北线战场吃紧,按照中革军委的部署,福建军区及其所属的地方红军独立第七团、独立第八团和独立第九团相继采取军事行动,以配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的进攻和即将开始的长征。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化州市平定镇天堂嶂石板坡。1947年底,敌人抽调1000多兵力对化北游击区落楼嶂进行围剿扫荡。化北办事处秘书兼南垌乡乡长陈亦晖立即率驻扎在这里的办事处、医疗所的工作人员及伤病员等60多人转移。为使队伍安全脱险,游击队员刘付振等八人组成敢死队,同敌展开激战,吸引和牵制敌人全部兵力。在陷入敌人  相似文献   

11.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炮声隆隆为我们送行为掩护大部队迅速撤离苏区,我所在的红五军团和兄弟部队一道,与国民党军主力中央纵队周浑元、罗卓英部在兴国县老营盘白云山下激战了三天两夜。当时敌人兵力大于我10倍以上,还有空军支援与配合。由于兵力火力对比悬殊,这一仗打得极其艰苦。战斗中,尽管英勇的红军战士杀退了敌人多次猛烈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守住了重要阵地,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在老营盘战斗时,我任红五军团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根据上级命令,我率领800名学员投入到激战中。学员们沉着应战,视死如归,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轮番攻击,毙伤大量敌军,最后奉命撤出战斗,转移到兴国县的高兴圩集结待命,等待下一步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在70年前的抗战烽火中,狼牙山五壮士、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的事迹已为人们耳熟能详。在山东,还有一个英雄群体,他们的壮举同样可歌可泣。他们就是胶东军区5旅的王殿元等十名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被日本侵略军包围的2000多名群众转移,  相似文献   

13.
十二烈士山     
《世纪桥》2011,(24):55-60
十二烈士山是为了纪念与日伪军顽强作战而牺牲的12位烈士而得名。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东北抗联的16名战士与400多日伪军进行了一整天残酷的阵地战,在他们的顽强拼杀下,打死打伤敌人120多人,抗联战士牺牲12名,4名突围。最后敌人连一件完整的武器都没得到,十二烈士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英勇而壮烈。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在云霄革命斗争中得到充分应用。1936年初,敌人兵分两路进攻革命根据地:一路是国民党七十五师和县保安队陈建雄部400多人进攻白石地区各村庄;一路是国民党八十师在粤军一五八师配合下,动员了云和诏三县壮丁队、保安队共1000多人,向乌山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敌人采取“驻剿”与“搜剿”并用的战术  相似文献   

15.
刘伯坚,四川平昌县人,曾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时,刘伯坚奉命留守,掩护红军长征,在战斗中负伤被捕,拒绝敌人诱降,壮烈牺牲。依依惜别送战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并增设赣南军区。调刘伯坚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指令他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军区政治部驻扎在于都县的黎板桥,主力红军决定从这里渡于都河。刘伯坚奉命担负于都河的架桥任务。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刘伯坚每天都在架桥工地与广大指战员们共同奋战,很快在宽阔的于都河上架起了一座座长长的浮桥…  相似文献   

16.
下面记述的,是我在苏南的一段战斗经历。受挫一九三九年八月,一天下午,我新四军六团二营四连在江苏昆山县的梅田村遇上了大股日军。敌人依仗武器精良,向我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为了保存实力,我们部队只好撤退。当时我们二排担负掩护部队撤退的任务。我是四班班长兼机枪手。因排长负伤随  相似文献   

17.
红军急如星火,连夜出发。次日中午,先头部队在红安城西冯寿二地区与敌遭遇打响。徐向前总指挥带后续部队于下午5时陆续赶到,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指战员们爬上阵地就开火,终于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经过反复肉搏,溃敌1个旅,毙、伤敌副师长王劲修以下2000余人后,乃撤出战斗,转向七里坪。这时,王宏坤率十师在七里坪凭险固守了一天两夜,阻止了敌陈继承纵队30多个团的进攻。15日拂晓,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渡过倒水河,以夺取悟仙山为主要目标,发起了全面猛攻。炮声隆隆,炸弹轰鸣,红军阵地上腾起冲天烟雾。敌二师第五旅耀武扬威冲上来,每班一挺轻机枪开路,一边利用地形地物步步逼近,一边专门瞄准红军的干部和机枪手射击。红军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坚守阵地,磨敌锐气,拼死相搏。徐向前总指挥亲临七十三师阵地,手握望远镜观察敌惰,指挥作战。午后一时,正面之敌运动到悟仙山大寨,强行仰攻。王树声立即报告徐总:“敌人从山头上冲下来了!”  相似文献   

18.
1942年秋 ,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相持阶段 ,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露出胜利的曙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 ,驻扎在华北的各主力部队纷纷抽调大批优秀指战员 ,组成一支支精干的武工队 ,从四面八方插向敌人的心脏。我当时在八路军总部后勤部警卫营担任营长 ,被抽调到太行军区第六分区任第一武工大队队长 ,到武安县开展工作。武安县是敌占区 ,敌人力量强大 ,群众基础差。前两任队长就是在敌人“扫荡”中被害的。剩下的50多名队员 ,都奉命撤离了敌战区。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同敌人打大仗、打硬仗 ,而是去那里建立隐蔽…  相似文献   

19.
正长征所经之地涵盖大半个中国,遭遇国民党中央军、地方部队、反动民团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次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由于全国各地红军的密切合作而胜利完成。留守红军的牵制长征前,党中央决定在瑞金成立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以陈毅为主任、梁伯台为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以及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央军区。留在苏区的部队有红二十四师和十几个独立团,共16000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其任务是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保卫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  相似文献   

20.
正1944年3月,为了避开国民党顽固派的正面进攻,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主动进行转移,在德化县水口镇昆坂村坂里牛寮沟驻扎了3个多月,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和整风运动。福建省委驻扎坂里期间,机关干部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干部们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教群众学习文化,帮助做好春耕生产;群众竭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