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媒体站在什么立场上,以什么样的胸怀对待他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山里采访一位农村妇女,我问她你平时看电视吗?她说电视很少看,有些节目不敢看。她说,那些节目我看了就活不下去,你看看人家都活成那样,我一看电视就觉得我不配活着。我想,我们的个别媒体怎么会势利到这种程度,让生活中那些有痛苦的人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宣扬虚假的、光鲜夺目的所谓成功,吓坏了老百姓。  相似文献   

2.
段子     
《廉政瞭望》2014,(2):83-83
●今天看电视,说喝酒导致癌症。吓死我了,赶紧喝上一瓶压压惊!并且暗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看电视了。●我已经掌握藏私房钱的36种方法,接下来就只差钱了。  相似文献   

3.
宫维民同志: 我长期生活在农村,是党员,过去当过干部,现在年纪大了,在家。年轻时喜欢看“三国”,最近电视上连续播映《三国演义》,我集集不落地看下去。可是有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我明知不对,却不知为何不对。请你回答这个问题,以解疑团。 通榆 亦农亦农同志; 您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中国农民,每天晚间在电视机前观赏《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真是二、三十年前的梦想,如今已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4.
李强 《党史文汇》2001,(6):45-45
常在电视上、报纸上见到说"老百姓踊跃购买商品房"、"老百姓对超前消费、贷款购物购车情有独钟"、"假期出国旅游成为老百姓的首选"、"老百姓假日出游正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等.据说有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对此类"新鲜事物"大加褒扬和倡导,认为是振兴中国经济的上佳良方.是不是良方我不清楚,但这里频频出现的"老百姓"这个字眼却使我觉得异常扎眼,倍感困惑.这里真是在说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吗?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否说过“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熊向晖1990年有关单位拍摄了一部轰动一时的"电视政论片",其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970年,毛泽东再一次见到老朋友斯诺,……北京天安门上,毛泽东已被人们尊崇为"神",就在千百万人流着泪,淌着汗向他...  相似文献   

6.
1980年底,我从西藏内调湖南,一踏上潇湘大地,就听说陈国达的名字。就在那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篇介绍他的事迹的人物通讯,说他向100多年来统治地质学界的传统的地学——地槽理论挑战,创立了地洼学说,这一事件被载入世界自然科学史大事记……但第一次见到陈国达院士,已是17年之后的事了。1996年底,我到湖南省科协任职。不久便到了春节。陈国达院士在湖南是最年长的院士,我专程到中南工业大学去给他拜年。他坐在轮椅上,穿着宽大的棉衣,戴着帽子,眼睛里没有多少神采,一副老态龙钟的倦态,看上去,显…  相似文献   

7.
据<瞭望>杂志报道: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对场下的人们说,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儿呀,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出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范云六是我第一个遇到,又多次见到的湘籍院士。记得是院士大会报到的那天晚餐,一走进远望楼二楼餐厅,就远远看见了范云六院士。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横》是一本吸引人的刊物.老伴喜欢看, 还主动读给我听、我原来有两本,一本让县老干局副局长拿走了:一本被上大学的外孙子拿走了(他来我家,见到此刊,就爱不释手,非要不可).那天.邻居一位曾读过初中的50岁的农民,见到此刊,足足看了两个小时,午饭时才离开.可见这本政治历史性刊物并不枯燥了.我认为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5,(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人们很难见到的孔雀、鸿雁、美国火鸡、法国蕃鸭等特禽,如今在全椒县武岗镇小苏村已开始了规模养殖。“以往我只在电视上见过孔雀,没想到现在我却养了15只。呵呵,不出意外的话,这15只孔雀一年可获纯利2万元。这可多亏了我们的王书记啊!”孔雀养殖户苏金明笑容满面地说着。  相似文献   

11.
沈熹微 《新湘评论》2014,(16):54-54
早知道母亲生了白发,真正扒开一看,还是吃惊。它们在烫过的栗色卷发里密密匍匐着,不是一层,也不是一些,而是很多很多。母亲歪着脖子问,你爸说我白头发多,我不信,你看看呢?我:……确实有点多。实话残忍。哦。母亲如此反应,没说其他,坐直身子呆呆地看电视。我说,很正常咯,你们这个年纪,你算长得迟。  相似文献   

12.
我叫杨世兰,是四师六十一团农五连的一名普通职工,是去年7月份刚宣誓过的一名新党员,这些天,我一有空就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看电视、看报纸,连队组织的集中学习我也参加了。你要问我有什么感想?那我感想可多了,我是军垦第二代,当然要永远跟党走,发扬光大我们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了。"你让我说具体点,要说的可多了,一时半会儿不知道从哪说起呢,说我感受最深的两三件事,那行,那我就挑着说了。"这第一件事啊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让我们家致富了。自1988  相似文献   

13.
张蕾 《理论导报》2012,(6):59-60
每天“听”《新闻联播》的时间,是退休后的李岚清的篆刻时间。 “电视里的许多同志我都认识,不用看我也听得出谁在讲话。另外,我一边‘听’惭闻联播》一边练篆刻,可以起到一个手脑并用的效果,对健脑是有好处的。”李岚清说。  相似文献   

14.
在微博上看到一篇短文,大意是说,假如一个月不玩游戏、不上网、不看电视,你能不能坚持下来。下面的评论和转发里,大多数人选择了"不能"二字。我也不能。于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顺便替古人担忧了一下:在古代,既没有电脑和电视,也没有MP5和卡拉OK,那么,古人在茶余饭后岂不是很无聊?然而,当我读到于左作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忧虑纯属多余。  相似文献   

15.
袁浩 《奋斗》2009,(8):60-60
近读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说的是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端午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出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来灾了!”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县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6.
我阴差阳错,居然16年没有回国。我们这次回来,在自己的国家里每天都有震撼。最让我意外的还是老父的反应。老父已九十高龄,但思维清晰,每天读报看电视,谈吐依然颇有些见识。但是,母亲后来告诉我们,他见到我们后,欣喜之余也有忧虑,乃至两天没有睡好觉。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三口,穿着过于寒酸,乃至他关心起我们在国外的生计。  相似文献   

17.
周居霞 《实践》2005,(5):44-45
电话那边,印洗尘先生用很轻松的语气告诉我:他得了胰头癌。我怵然一惊,赶去看他。真不敢相信,与半年前见到的他简直判若两人!手术、化疗的折磨,使他瘦可见骨。但见到我,他却依然乐呵呵地谈笑风生,那憔悴的脸上,依然洋溢着激情。他说: “人都谈癌色变,我却要坦然面对。人括着要讲质量,活着要有价值。只要我能动,就要去做。”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把“看”电视叫作“阅”电视,是因为我把看电视当作一种文化行为。无论是“看电视”还是“阅读电视”,都是对电视信息的选择、加工整合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铲雪秀”     
昨晚看电视,天气预报说夜里要下雪。第二天一早.我推开窗,外面白茫茫一片。刚到单位,就听办公室罗主任在走廊里喊道:“铲雪,大伙都下去铲雪。”大家戴上手套,在行政科领了工具来到单位大门口。  相似文献   

20.
煎饼情结     
<正>一次周末,一家人准备回农场看望年迈的父母,吃过早饭便和老公一起到街上转转,打算买些东西带上,突然看见一个纸牌上写着杂粮煎饼的摊位,我停了下来,欣喜地掏出钱来要买2公斤,老公说你疯了,我神秘地说你知道啥,我老爸特爱吃这个了,这些年来我从没有在集市上见到还有卖煎饼的。父母见到我们一家人十分高兴,尤其是见到个子快比我们高的孙子,父亲又是问这儿又是问那儿。母亲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