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社会学家对现代社会提出不同看法,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后现代时代已经到来;也有的则认为现代社会的现代性还未完成;吉登斯则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对现代社会进行剖析,认为现代社会是现代性激烈展开的社会。是一个断裂性、风险性、全球性、相互关联性的社会。现代性社会特质的形成是由四个制度性维度构成,推动现代性形成的三个基本动力来源是:时空的分离、脱域和现代性的反思性;吉登斯抛开了西方社会流行的两种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主体主义和客体主义的分析方法。以社会实践的方法对现代性社会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学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安东尼·吉登斯以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对与现代性相关联的制度变革进行阐释。而信任关系作为吉登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其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的一条重要的线索。正是基于此,本文对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系进行浅析,总结和梳理了吉登斯现代社会信任关系建立和维系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技术社会学诞生于现代性语境中,以技术决定论为基本内核,伴随工业社会和理性主义拓展而形成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技术解释图景。技术决定论现代性意涵的历史诠释中存在着技术与社会对立的二元逻辑张力,从技术与现代性的相互建构论视角透视,揭示出"经验转向"以来对技术决定论的社会维度和技术维度批判的不对称性。技术决定论经历了欧洲起源、美国发展、全球影响的时空展现过程,主要是启蒙的社会进步思潮与现代技术的本质主义理解共同形塑的结果。深入反思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隐含的解释模式,将成为走出技术决定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个社会学家都必须要加以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它是社会学理论的根基。从社会学发展史上看,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取向:即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不同的社会学家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两极对立的观点。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还有一些社会学家试图寻求两者的综合,努力构建统一的社会结构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颖 《法制与社会》2010,(13):165-166
宏观和微观的断裂一直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难题,社会学家们一直努力尝试将宏观层面分析和微观层面分析进行整合,柯林斯、吉登斯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住。本文通过对柯林斯“仪式互动链”、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有关宏观与微观整合的思想进行简单介绍及同时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索社会学理论中宏观与微观整合问题,尝试解读社会学中的这个世纪难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中,"技术与现代性"是一个重要前沿性学术主题.技术与现代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技术使现代性成为可能,塑造并推动着现代性前进;现代性则提供了理解技术的基本理论框架,对现代技术的认识与反思不能脱离其现代性背景.然而,分别以二者为研究对象的技术研究和现代性理论目前却处于割裂状态,主要表现在:现代性理论对技术做了宏观、抽象的本质主义处理,在现代性的制度和文化两重维度中,技术被视作使社会制度框架或者文化认识运作和变化的隐性背景和工具,而没有被置于作现代性主要角色的应有位置.以微观案例分析为导向的当代技术研究则忽视了技术发展的宏观社会结构和现代性文化背景,不足以揭示技术发展动力问题.技术与现代性之间的融通需要跨越宏观和微观、结构和行动者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7.
政府理性与政府行动的价值取向及政府所选择的行政模式有关。政府理性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公共行政模式的转变而逐渐具备现代性的。政府理性在寻找现代性的过程中曾一度被市场理性淹没,又在管理主义之风盛行之下将自身的价值理性迷失,最后在与社会及公民形成的互动治理网络中通过公共协商的方式找到了现代性。现代政府的理性是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8.
杜尔克姆法社会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杜尔克姆(Durkheim1858—1917年)①,法国社会学家和法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劳动分工论》、《论规则》、《职业伦理》、《论自杀》等。杜尔克姆法律社会学的中心,是探讨社会连带及社会分工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现代法社会学的基石,并对犯罪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杜尔克姆的法社会学思想,是探讨西方法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环节。一、法与社会连带关系杜尔克姆对法律的分析,是从社会分工和连带关系开始的。他认为,在不同的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的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连带关系。他将这种社会连带关系分…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危机是马克思、恩格斯和托克维尔那代思想家面对的共同问题。托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思想的独特性在于:他不是从现代社会本身寻求对现代性危机的症结所在,而是将这一危机的原因、结果以及解救之道放入了几个世纪以来法国乃至欧洲的旧制度传统之中。通过对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潜在关联的深入剖析,托克维尔向我们表明,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在于公民政治空间的萎缩和政治日常实践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严婷 《法制与社会》2013,(35):193-194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断裂意味着价值系统的转换,人们要寻找并确证新的价值之源,依据它来解释世界。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即是通过思想的反思性活动获得现代性的价值系统,发现现代社会的架构,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区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社会学想象力帮助我们思考现代性的价值之源,并依据它来对现代社会新的价值系统的合理性做出论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性的时代发展,现代性反思和重建已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正是在这一境遇下,现代法治也开始发生了重要变革,形成了法律多元主义的规则秩序、互动平衡的功能取向、反思回应的程序主义诉求等发展走向。因此,我们应立足于现代性反思和重建的时代关怀,积极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系统论宪法学复兴了宪法社会学传统,从社会整体视角出发破解了现代宪法的"源代码",可能给当代的宪法学研究带来新思维。这种新思维致力于构造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其内在逻辑是:现代宪法独特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在时间、空间、事物三个维度的内涵和特征,使之得以处理现代社会固有的宪法问题;全面理解现代社会面对的宪法问题,才能准确把握现代宪治的实践历史和当下发展,合理预测现代宪治的未来走向;与此进程相应的宪治模式转换,反过来又取决于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之中有效执行现代宪法功能的客观需要。这一新思维可以初步概括为七个命题:现代宪法的社会功能是"维系功能分化";现代宪法的"现代性"体现为"效力自赋";现代宪法位于法律系统与政治等功能系统的"结构耦合"处;现代宪法的内容有其"社会规定性";抵御体制性社会力量的权利才是"基本"权利,它涉及多重主体,具有双向效力;除了权力滥用的"政治宪法问题",现代社会还面对社会媒介失控的"社会宪法问题";为了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宪法问题,现代宪治持续发生模式转换,正在迈向多元主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仅因为这个偏居欧洲一隅的岛国一度成为地跨五洲的"日不落"商业帝国,更是因为在几个世纪中,它是向欧洲乃至全世界输出制度的样板国。吉登斯将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宪政国家称为现代性两个最主要的制度维度,〔1〕而在某种程度上,英国的原生制度同时为这两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迪尔凯姆与韦伯在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任何一个研究社会学的人所熟知的。两位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从各自不同角度出发建构了迥然不同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形成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王剑鹰 《现代法学》2002,24(1):125-133
本文始以探究立宪主义的内在规定性 ,包括其规范要求及价值内核 ,并以现代性为背景 ,追问立宪主义的普适性。以此为前提 ,主要从分权与制衡及人权保障两个方面描述立宪主义在亚洲的际遇 ,并侧重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视角给以解析。结语进一步廓清立宪主义得以在亚洲确立的条件 ,并对在亚洲确立立宪主义的前景有所冀望。但未提出“亚洲立宪主义”的明确概念。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视域中的伦理秩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现代性与前现代性社会界分基础之上,立足于现代性社会价值立场,研究现代性社会伦理秩序之真实内容。认为,宗法-礼俗是前现代伦理秩序范式,其核心是宗法等级制;公民-权利是现代伦理秩序范式,其核心是权利及其平等。这两种伦理秩序范式的差别与对立,并不简单地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民族间伦理秩序的差别与对立,它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要建立的伦理秩序应是公民-权利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一) 法律社会学是对法律现象形成和运行的机制和规律以及法律体系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守法社会学则是法律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用社会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研究法律现象运行机制中的守法问题.即研究守法这个环节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守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守法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文化道德素质的关系,并探索不同社会群体(阶级、阶层)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丁泽军 《山东审判》2004,20(5):61-65
一、隐私权的概念 对于隐私如何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 定义。学者认为,隐私(Privacy)在现代英语的文义中, 有隐居、(不受干扰的)独处、秘密、私下等多种解释。在 汉语中,则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事。社会学意义 上的隐私一词则体现了一种人类社会一般的公众心 理;每一个人都希望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为自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现代性观念、现代法治以及两者在当下中国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 ,现代性观念是存在问题的 ,它遮蔽了社会历史变化的相当重要的复杂性、多样性 ,容易使人们对社会的建设方案出现片面的、直线的、纯粹的理解 ,容易使人们对社会建设方案的“他者”要素视而不见。尽管“现代法治”作为观念在当下中国是极具积极意义的 ,而且 ,对法治现代化的总体建设方案大加批评也是徒劳无益的 ,但是 ,在“现代性观念”操纵下的“现代法治”观念 ,依然需要我们对之作出某些“诊断式”的分析说明。“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合谋”关系 ,对此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对“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进行诊断式的分析 ,并不是反对现代化和现代法治在中国当下语境中的推进 ,在某种意义上 ,这种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和现代法治在中国有益健康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法学的批判价值与局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金全  王薇 《现代法学》2005,27(2):158-165
后现代主义从艺术、哲学、社会理论等领域扩散到法学领域,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法学。它们反对主客体二分法,否认理性个人作为法律主体之存在;反对法律本质主义,否定法律的确定性和普适性;反对法律基础主义,否定法律的客观性和自主性;反对历史进步观,认为现代社会的进步是虚幻的。后现代法学的这些批判性观点在其终极指向、发现的问题、思维方式以及学术精神方面具有意义和价值。同时后现代法学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如它极易导致混乱、言过其实、理论薄弱、缺乏实践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