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3-44
旨在推动巴以和平的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四方领导人峰会2月8日在埃及的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这是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倡议下,巴以双方最高领导人近4年来的首次会晤。经过数轮双边会谈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当日宣布,他已经同以色列总理沙龙达成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沙龙随后也宣布结束以方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行动。近4年来的首次巴以最高领导会晤为艰难曲折的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2.
持续8个多月的巴以暴力冲突,已使双方死亡约600人,两万多人受伤。巴方蒙受的经济损失高达52亿美元。暴力冲突同样也使以色列遭受重创,经济损失大约为20亿美元。爆炸、袭击、报复、反报复……双方你来我往,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3.
2006年新年伊始,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后一病不起。由于脑部受损,这位政坛宿将的政治生命注定完结。沙龙时代,正如以主流大报《国土报》评论的那样,也在1月4日悲剧性地宣告结束。沙龙在中东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近年来,他主导了巴以关系的发展。在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中,沙龙同时扮演了巴以和平的破坏者和建设者。他曾经主张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强行修建以色列人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他坚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隔离墙,试图造成事实上的巴以边境线。他还发动了针对巴激进派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围困阿拉法特两年多。同样也是他,在…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4日,以色列历史上最强势也是最年迈的总理沙龙因脑溢血中风入院,虽做了三次脑部手术,但仍昏迷不醒。沙龙的重病昏迷像一枚重磅炸弹给以色列政坛带来强大冲击,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宣告了“沙龙时代”的结束,同时也给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微妙的影响。沙龙为巴以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人看来,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不过是一介武夫:参加过数次中东战争;策划指挥了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2000年9月,因造访圣殿山引发了迄今未止的巴以流血冲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不但在与有“小拉宾”之  相似文献   

6.
王连志 《半月谈》2003,(18):80-82
巴以关系最近经历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使人不能不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命运产生担心和忧虑。今年4月底才就任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9月6日宣布辞职。当天下午。以色列战机袭击了加沙城内的一座公寓,致使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亚辛受伤。亚辛随即宣称,以色列人和以总理沙龙将为暗杀事件付出高昂的代价。9日,以色列境内连遭两起自杀性袭击,有60多人伤亡。以色列总理沙龙11日晚召集安全内阁特别会议,决定“原则上”同意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并要求以国防军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阿巴斯辞职以及巴以之间以暴易暴的再次升级无疑使“路线图”计划面临严峻挑战.也使中东地区局势更趋紧张。不过,根据多年的研究和观察。笔者认为,巴以局势至少目前不可能向三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29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公开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是以色列的“敌人”,并命令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阿拉法特总部所在地拉姆安拉受到以色列军队猛烈炮轰,多名保镖死伤,阿拉法特被围困,断绝与外界联系。新的一轮巴以军事冲突愈演愈烈,中东和平再次陷入严重危机。这一事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4月4日,对以色列的行动置若罔闻的美国在内外  相似文献   

8.
各得其所 巴以临时和平协议是巴以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相互妥协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巴勒斯坦制定一个安全计划时间表,并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监督下,逮捕恐怖分子,收缴非法武器。以色列不再要求引渡这些恐怖分子;以色列在12周内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2%的土地交还巴方;巴勒斯坦删除其宪章中的反以条款;以色列释放关押的30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中的750人;允许巴勒斯坦在加沙和西岸地区修建机场和建立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9.
2003年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阳光灿烂的约旦红海岸城市亚喀巴举行三方会晤,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路线图”的实施,不仅为结束已持续32个月的巴以暴力冲突、重启中东和平之路带来了新曙光,也使因伊拉克战争暂时降温的以巴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何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所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是指由美国倡导、中东问题四方委员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共同制定,旨在结束2000年爆发的“自发起义”,保障1993年奥斯陆协议顺利实施的一项巴以和平协议。因其像一幅地图,将2005…  相似文献   

10.
十二日,以色列动用武装直升机轰炸巴勒斯坦自治区,中方对当前巴以冲突进一步升级表示严重关注。江泽民主席十二日在分别致阿拉法特总统和巴拉克总理的口信中明确指出,暴力冲突  相似文献   

11.
辞旧迎新之际,沉浸在斋月祥和气氛中的中东,又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的新一轮冲突搅乱。以色列派出武装直升机多次袭击加沙城,导致数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2001年岁末相继发生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和海法的多起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严重爆炸事件以及此后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方面发动的军事报复行动,再次把巴以之间持续已久的“冤冤相报”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1日,巴以民间的 和平协议《日内瓦协议》(以下简称 《协议》)在瑞士日内瓦签署。这份 50页、1 万多字的和平协定,是由 以色列前司法部长贝林、资深工党 议员伯格等人和巴勒斯坦前新闻部时 长拉布为首的巴以双方的知识分事 子、和平人士和人权运动人士,在报 日内瓦经过两年的秘密协商而达成告 的。 《协议》是个一揽子和平方案,大胆地涉及到了巴以最棘手和核心 的问题: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第三 次中东战争以前的边界;整个加沙 地带和 95% 的约旦河西岸土地归巴 勒斯坦国所有;耶路撒冷将是以巴 两国的共同首都,东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伊始,巴以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月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住院,至今昏迷不醒,以色列政治进入了“后沙龙时代”;1月25日,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一直不被看好的巴激进组织哈马斯一枝独秀,获得了组阁新自治政府的权力。一方是以鹰派色彩出名的“铁血总理”谢幕,一方是以强硬对抗为旗帜的激进组织登台——巴以百年恩怨纷争的主角突然“变脸”,使中东和平的未来再添变数。以色列政局如何发展所有关心巴以局势的人都知道,不管沙龙本人能否战胜死神“,沙龙总理”已经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一去不复返了。3月28日,以色列即…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28日,发生在肯尼亚的旅馆爆炸事件和以色列客机遭导弹袭击事件,使多名以色列人丧生。袭击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以色列的高度重视,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遵照以色列总理沙龙下达的指令,针对恐怖活动积极展开了全面出击,这是该机构自1972年德国慕尼黑惨案以来再次公开露面。有分析认为,这次介入行动也标志着“摩萨德”首次卷入了全球反恐战争。  相似文献   

15.
近来,以色列要空袭伊朗核设施的传言四起。2005年12月4日,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说,对于伊朗的核计划,以色列应采取像1981年轰炸伊拉克核设施那样“大胆、勇敢的”行动。11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以色列总理沙龙已经下令军队在2006年3月底前做好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的准备。对此,以色列国防部高级官员虽予以否认,但拒绝排除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以色列果真要对伊朗核设施动手了吗?随着伊朗核危机不断升级,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口诛笔伐,双方原本紧张的外交关系不断恶化。伊朗总统内贾德放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并称…  相似文献   

16.
半月要闻     
★ 9月 27日,位于六盘水市的贵州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150余人死亡。     ★ 9月 28日,以色列极右翼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东耶路撒冷穆斯林圣地阿克萨清真寺,由此引发了巴以之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造成 100多人丧生。     ★ 10月 1日,第 27届奥运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 28枚金牌、 16枚银牌和 15枚铜牌,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均排在第三位。共有 3人 12次创 8项世界纪录。     ★ 10月 1日,梵蒂冈罗马教廷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强烈反对,把所谓“在中国致命”的 120名外国传教士和中…  相似文献   

17.
沙龙曾是以色列国防军著名将领,被人称作“沙漠武士”,因此有人认为,“鹰派”人物沙龙出任以色列总理,只会给中东带来危机。但沙龙称,如果巴方选择和平道路,就会发现新政府是“真正的和平伙伴”。  相似文献   

18.
近看沙龙     
言行怪异、不按常规出招的沙龙注定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有争议的领导人。作为蝉联两届的以色列民选总理,沙龙对待巴勒斯坦人以及在对待中东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得到了不少选民的支持,被犹太人视为“伟大的战神”,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则对他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称他为“恐怖的恶魔”。西方有学者评论:“中东频仍的战火,锻打出沙龙这位著名的将军。”而同样是西方的一些评论家则认为:“只要沙龙在位,中东就难有宁日。”沙龙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1日和2日,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连续遭受严重的恐怖袭击,造成28人死亡,210多人受伤。12月2日,“哈马斯”的武装派别“卡西姆旅”发表声明,承认对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自杀性爆炸和枪击事件负责。事件发生后,以色列总理沙龙提前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回国。3日,沙  相似文献   

20.
中东问题不仅涉及到复杂的军事、政治、经济因素,而且还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这一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已成为影响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自从2006年哈马斯战胜了执政多年的法塔赫组阁以来,巴以关系陷入了更深的僵局。2007年11月,巴以双方虽然在美国举行和平谈判,开启了中断7年之久的巴以和谈,也达成了为期一年的和平协议。但2008年12月19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签署的停火协议日刚到期,哈马斯便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虽然没有造成以色列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